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务数据、体现现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管理理念、改进教学管理手段、实现教务全生命周期的协同管理。未来新型教学管理系统应立足于现状,突破教学系统发展困境,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更科学、更规范、更有效地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并满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色发展需要。本文就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展开探讨,以期为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学管理系统;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8-0040-0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在网络化、智能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虽然现代网络技术、大数据的应用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但不可否认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教学管理工作者,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建设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过去许多传统教学管理无法完成的复杂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现代教学管理系统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现代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更新了系统架构,丰富了模块功能,引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当代先进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务系统无法解决的各种难题,满足了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要求。因此,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成为当前各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1]。
一、教学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一)系统构架落后
教学管理系统伴随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应运而生,现有的系统构架都是基于这一时期的教学管理需求而研发的。随着学生数量和教学业务的剧增,很多高校引入了网络版教学管理系统,这些教学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当时高校教育所面临的教学管理困境。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化,这种基于21世纪初期高校办学情况而研发的教学管理系统构架,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学管理需要。
这种教学管理系统构架落后所带来的教务管理困境,在2010年以后开始显现出来。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学管理效率提升[2]。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国内高校逐渐将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多元化,教学管理系统的支持不力与教学管理需求之间的矛盾开始逐步显现。
(二)管理模块功能不全
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信息系统,主要业务包括事务性管理(如任务落实、课表编排、选课管理、成绩管理、考试安排、学籍管理、毕业生管理等)、战略性管理(如培养过程管理、教学质量检查、教学工作评价等)两大方面。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其战略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教学管理工作正在向复杂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为了适应高校独具特色的办学定位和育人理念,教学管理系统作为重要的教学支撑软件,也必须做出相应改变。
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对特色发展的教学理念越来越重视。特色发展必然带动创新,对教学管理系统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没有一个运行稳定、功能完备的教学管理系统的支持教学改革将无从谈起[3]。各高校早期建设的教学管理系统各管理模块的功能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管理需求,比如,权限管理不够灵活,无法和其他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无法实现大类培养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多层次教学管理,无法实现教学过程监控,选课效率低,容易宕机,学生选课体验差,没有创新创业课程学分认定功能,没有完备的实验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不够细化,参评课程设置功能不灵活,无实践管理模块,不能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监控,系统更新跟不上学校制度更新等。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教务系统亟须以高校教学管理需求为导向,从功能模块、业务流程等方面着手,进行系统的升级换代。
(三)可扩展性、兼容性差
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现代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制度、新管理方法、新培养方案层出不穷,传统教学管理系统已经跟不上高校教学改革的步伐。由于系统设计没有模块化、組件化,就不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很难进行优化完善,以适应学校个性化发展需要。
一般高校都存在几套甚至十几套各类系统,各系统之间相互孤立、数据结构各不相同,无法实现底层基础数据交互[4]。同一数据(比如学生数)在不同系统之间存在不一致现象,无法实现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同步,这对学校数据管理和统计造成一定困扰。教学管理系统作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部分,存在与学校数字化校园集成度低,缺少数据接口,无法实现学校不同系统底层数据共享,不能做到各系统数据互联互通。
(四)自动化水平低
近年来,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不断扩招,随着学生数量和学生种类(普通本科、专升本、3+2、3+4等)的增加,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业务量剧增、业务变得更加复杂,传统教学管理系统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低,应用效率无法有效提高。比如,学籍出现变动,那么学生的选课和成绩只能手动处理,学生无法在网上发起学籍异动、转专业、学分替换、课程免修等的申请,只能现场办理等。
(五)信息收集困难
教学管理系统虽然保存了教学计划、选课、学籍、成绩等方面的教学信息,但是这些信息的应用及其演变轨迹等信息,无法被全面收集起来,导致大数据分析工具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缺乏数据支撑,相关管理人员难以获得全面的教学信息,无法为学校教学管理决策提供满意的支持。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一)符合现代教学管理需求
随着智能教学管理系统的发展,其开放性思维和灵活性特点,促进了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便捷化、智能化、个性化[5]。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方法被纳入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中,对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务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规划,为社会培养个性化、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效支持。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学管理系统;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8-0040-0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在网络化、智能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虽然现代网络技术、大数据的应用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但不可否认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教学管理工作者,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建设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过去许多传统教学管理无法完成的复杂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现代教学管理系统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现代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更新了系统架构,丰富了模块功能,引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当代先进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务系统无法解决的各种难题,满足了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要求。因此,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成为当前各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1]。
一、教学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一)系统构架落后
教学管理系统伴随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应运而生,现有的系统构架都是基于这一时期的教学管理需求而研发的。随着学生数量和教学业务的剧增,很多高校引入了网络版教学管理系统,这些教学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当时高校教育所面临的教学管理困境。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化,这种基于21世纪初期高校办学情况而研发的教学管理系统构架,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学管理需要。
这种教学管理系统构架落后所带来的教务管理困境,在2010年以后开始显现出来。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学管理效率提升[2]。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国内高校逐渐将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多元化,教学管理系统的支持不力与教学管理需求之间的矛盾开始逐步显现。
(二)管理模块功能不全
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信息系统,主要业务包括事务性管理(如任务落实、课表编排、选课管理、成绩管理、考试安排、学籍管理、毕业生管理等)、战略性管理(如培养过程管理、教学质量检查、教学工作评价等)两大方面。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其战略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教学管理工作正在向复杂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为了适应高校独具特色的办学定位和育人理念,教学管理系统作为重要的教学支撑软件,也必须做出相应改变。
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对特色发展的教学理念越来越重视。特色发展必然带动创新,对教学管理系统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没有一个运行稳定、功能完备的教学管理系统的支持教学改革将无从谈起[3]。各高校早期建设的教学管理系统各管理模块的功能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管理需求,比如,权限管理不够灵活,无法和其他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无法实现大类培养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多层次教学管理,无法实现教学过程监控,选课效率低,容易宕机,学生选课体验差,没有创新创业课程学分认定功能,没有完备的实验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不够细化,参评课程设置功能不灵活,无实践管理模块,不能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监控,系统更新跟不上学校制度更新等。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教务系统亟须以高校教学管理需求为导向,从功能模块、业务流程等方面着手,进行系统的升级换代。
(三)可扩展性、兼容性差
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现代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制度、新管理方法、新培养方案层出不穷,传统教学管理系统已经跟不上高校教学改革的步伐。由于系统设计没有模块化、組件化,就不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很难进行优化完善,以适应学校个性化发展需要。
一般高校都存在几套甚至十几套各类系统,各系统之间相互孤立、数据结构各不相同,无法实现底层基础数据交互[4]。同一数据(比如学生数)在不同系统之间存在不一致现象,无法实现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同步,这对学校数据管理和统计造成一定困扰。教学管理系统作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部分,存在与学校数字化校园集成度低,缺少数据接口,无法实现学校不同系统底层数据共享,不能做到各系统数据互联互通。
(四)自动化水平低
近年来,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不断扩招,随着学生数量和学生种类(普通本科、专升本、3+2、3+4等)的增加,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业务量剧增、业务变得更加复杂,传统教学管理系统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低,应用效率无法有效提高。比如,学籍出现变动,那么学生的选课和成绩只能手动处理,学生无法在网上发起学籍异动、转专业、学分替换、课程免修等的申请,只能现场办理等。
(五)信息收集困难
教学管理系统虽然保存了教学计划、选课、学籍、成绩等方面的教学信息,但是这些信息的应用及其演变轨迹等信息,无法被全面收集起来,导致大数据分析工具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缺乏数据支撑,相关管理人员难以获得全面的教学信息,无法为学校教学管理决策提供满意的支持。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一)符合现代教学管理需求
随着智能教学管理系统的发展,其开放性思维和灵活性特点,促进了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便捷化、智能化、个性化[5]。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方法被纳入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中,对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务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规划,为社会培养个性化、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