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象性活动”到“现实的个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认识过程的文本学探析

来源 :河北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并不是"一蹴而就"或前后"断裂"的,而是存在一个不断扬弃和提升的过程。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性活动",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现实的个人",尽管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意味着对立。相反,正是基于其早期对人的本质"定在"(黑格尔语)意义上的认识,马克思才实现了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的变革。因此,任何片面强调马克思在某一时期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或者将马克思早期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同质化于人道主义,都是一种理论上的曲解和僭越。
其他文献
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多复杂多变,传统的刚性业务流程难以适应这种变化,而柔性工作流技术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本文在诠释柔性工作流的内涵和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综合
2003年是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年,人才市场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面对激烈的竞争,大学生一定要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审时度势,为自己准确定位.
新的一年,希望媒体更多地关注“三八”节作为纪念日的意义,去倡导和呼吁那些属于最大多数女性群体的权益。$$节日对于个人、群体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三八”妇女节的设立,使得
报纸
提出采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探地雷达检测的路基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路基病害识别的定量解释。使用该方法对现场采集到的探地雷达检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