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暖通工程设计实践,分析了在贯彻标准和规范方面、工程设计方面、图纸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和同行交流。
关键词:暖通;工程;设计
目前我国颁布的暖通工程设计方面的规范主要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0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等。虽然在设计中有规范可遵循,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贯彻规范和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不符合规范要求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冬季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盥洗室、厕所不应低于12 ℃,浴室不应低于25 ℃。然而,有的公共建筑的厕所、盥洗间(设有外窗、外墙)、住宅建筑的卫生间(冬季有洗澡热水供应,应视作浴室)未设散热器,很难达到室温不低于12 ℃和25 ℃的要求。还有的住宅建筑的厨房不设散热器,笔者以为不妥,住宅厨房室内温度亦应按不低于12 ℃的要求设置散热器。
(二)采暖热负荷计算有漏项和错项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冬季采暖系统的热负荷应包括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但有的工程在计算采暖热负荷时却未计算这部分耗热量,致使采暖热负荷出入较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对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各朝向修正率做了明确规定,北0~10%,东、西-5%,南-15%~-30%,而有的工程却将各朝向修正率变为北30%,东、西10%,南0%,有悖于规范要求。
(三)卫生间散热器型式选择不妥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宜采用铸铁散热器。然而,不少工程的卫生间采用钢制散热器,亦未加强防腐措施,这是不妥当的。笔者曾看到有些办公楼的厕所采用钢制闭式散热器,但没使用几年,散热器的串片就被腐蚀了,剩下的两根光管也锈蚀严重。实践证明,此类场所最好采用铸铁散热器或铝制散热器。
(四)楼梯间散热器立、支管未单独配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楼梯间或其它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其散热器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热,且不得装设调节阀。然而,有的工程将楼梯间散热器与邻室供暖房间散热器共用一根立管,采用双侧连接,一侧连接楼梯间散热器,另一侧连接邻室房间散热器,而且散热器支管上设置了阀门。这样,由于楼梯间难以保证密闭性,一旦采暖发生故障,可能影响邻室的采暖效果,甚至冻裂散热器。
(五)供暖管道敷设坡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采暖管道的敷设应有一定的坡度,对于热水管坡度宜采用0.003,不得小于0.002。然而,有的工程采暖供、回水管坡度只有0.001~0.001 5。当然,如确因条件限制,热水管道甚至可无坡度敷设,但此时应保证管中的水流速不得小于0.25 m/s。
二、在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暖入口设置过多
设置采暖入口时,既要考虑室内采暖系统的合理性,又要考虑与室外管线衔接的合理性,不能只图室内系统设计方便、省事,而不顾及室外管网系统。然而,有的工程采暖入口设置过多。如某7层综合楼,室内采暖系统分为10个环路(1~2层4个,3~7层6个),采暖入口设置亦达10个之多,同外线衔接点过多,几个方向均有,不仅给外线施工造成麻烦,也给将来室内系统调节带来不便。
(二)采暖系统设计不合理
采暖系统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1)有的采暖系统由1条主立(干)管引进,分几个环路,分环上不设阀门,给系统运行调节、维修管理造成不便。(2)有的采暖管道布置不合理,与建筑专业不易协调,或采暖立管直接立在窗子上,既影响使用,又不雅观;或者采暖水平管道敷设在通道的地面上,既影响行走,又不便物品放置。(3)有的供、回水干管高点漏设排气装置,一旦集气,难以排除,影响系统使用。(4)有的采暖系统为同程式,一个环路单程长300 m,致使供、回水干管坡度很难达到规范规定的不小于0.002的要求。(5)有的采暖系统为双侧连接,两侧热负荷及散热器数量相差悬殊,而两则散热器供、回水支管却取用相同管径,两侧水力不平衡,难以按设计流量进行分配。
(三)排风系统设计不合理
如某工程地下室的暗厕(卫生间)等若干个生活用房和设备用房设一排风系统,水平风管长60 m,断面只有200 mm×200 mm,风阻较大;选用屋顶风机排风,却将风机安装在外墙上,显得很不协调。还有的工程的地下室设若干个包间(均为暗房),各包间均采用吊顶排气扇,排风经数十米长的水平风管排出室外,风管断面仅有150 mm×150 mm,阻力大,排风效果差。
三、设计图纸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说明内容不完整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设计说明应包括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设计说明应有室内外设计参数;热源情况;热媒参数;采暖热负荷及耗热量指标,系统总阻力;散热器型号;系统形式和控制方法;消声、隔振、防火、防腐、保温;风管、管道材料选择、安装要求;系统试压要求等。然而,有些工程的设计说明内容很不完整。
(二)平面图深度不够,有些应该绘制的内容遗漏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空调平面图要表示的内容作了详尽的规定。然而,相当多的工程设计未完全按规定绘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暖平面图,有些未标注水平干管管径及定位尺寸;有的立管未编号;有的虽标注了立管号,但却将立管漏画;有的二层至顶层合画一张平面图,散热器数量亦分层进行了标注,但却未注明相应层次;有的仅画有首层采暖平面,而未画二层至顶层采暖平面。通风平面图,有些未注明各种设备编号及定位尺寸。还有的公共建筑设计,将厨房部分的采暖、通风等内容留给厨房设备生产厂家去做,这是很不合适的。
(三)系统图深度不够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系统图绘制有明确要求。但有些工程设计未按规定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暖系统图,有的立管无编号,而以建筑轴线号代替;有的管道号注了坡度、坡向,但未注明管道起始端或终末端标高;有的管道变化处(转向处)标高漏注;有的甚至未画采暖系统图或立管图。
(四)锅炉房设计过于简化
《设计深度规定》对锅炉房施工图设计作了详尽的规定。然而,有的锅炉房设计,仅画了一个平面图,无任何剖面图和系统图,许多应该交代的内容未交代,距设计深度要求相差甚远。
(五)平面图、剖面图、系统图不一致
暖通设计中,平、剖面图与系统图中相应部分的设备、尺寸等内容应完全一致,否则将给施工安装、使用管理带来麻烦。但有的供暖设计,散热器数量、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供、回水干管管径,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管道连接,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有的通风设计,风管尺寸,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设备、部件位置尺寸,平面图与剖面图不一致;设备编号、数量,图纸与设备表不一致。
(六)设计图纸与计算书不一致
暖通设計中所有设备、管道、部件的选择均是通过计算确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图纸即是计算书的体现,所以设计图纸与计算书应完全一致。但有的采暖设计,散热器数量、立干管管径等设计图纸与计算书不一致,甚至差别相当大,计算书没有的,图纸上出现了,计算书小的,图纸上放大了,计算书大的,图纸上缩小了。计算完毕,绘制图纸时发现不合理之处,允许调整,但应有调整计算书或调整说明,使设计图纸与计算书最后统一起来。
关键词:暖通;工程;设计
目前我国颁布的暖通工程设计方面的规范主要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0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等。虽然在设计中有规范可遵循,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贯彻规范和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不符合规范要求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冬季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盥洗室、厕所不应低于12 ℃,浴室不应低于25 ℃。然而,有的公共建筑的厕所、盥洗间(设有外窗、外墙)、住宅建筑的卫生间(冬季有洗澡热水供应,应视作浴室)未设散热器,很难达到室温不低于12 ℃和25 ℃的要求。还有的住宅建筑的厨房不设散热器,笔者以为不妥,住宅厨房室内温度亦应按不低于12 ℃的要求设置散热器。
(二)采暖热负荷计算有漏项和错项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冬季采暖系统的热负荷应包括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但有的工程在计算采暖热负荷时却未计算这部分耗热量,致使采暖热负荷出入较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对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各朝向修正率做了明确规定,北0~10%,东、西-5%,南-15%~-30%,而有的工程却将各朝向修正率变为北30%,东、西10%,南0%,有悖于规范要求。
(三)卫生间散热器型式选择不妥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宜采用铸铁散热器。然而,不少工程的卫生间采用钢制散热器,亦未加强防腐措施,这是不妥当的。笔者曾看到有些办公楼的厕所采用钢制闭式散热器,但没使用几年,散热器的串片就被腐蚀了,剩下的两根光管也锈蚀严重。实践证明,此类场所最好采用铸铁散热器或铝制散热器。
(四)楼梯间散热器立、支管未单独配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楼梯间或其它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其散热器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热,且不得装设调节阀。然而,有的工程将楼梯间散热器与邻室供暖房间散热器共用一根立管,采用双侧连接,一侧连接楼梯间散热器,另一侧连接邻室房间散热器,而且散热器支管上设置了阀门。这样,由于楼梯间难以保证密闭性,一旦采暖发生故障,可能影响邻室的采暖效果,甚至冻裂散热器。
(五)供暖管道敷设坡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采暖管道的敷设应有一定的坡度,对于热水管坡度宜采用0.003,不得小于0.002。然而,有的工程采暖供、回水管坡度只有0.001~0.001 5。当然,如确因条件限制,热水管道甚至可无坡度敷设,但此时应保证管中的水流速不得小于0.25 m/s。
二、在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暖入口设置过多
设置采暖入口时,既要考虑室内采暖系统的合理性,又要考虑与室外管线衔接的合理性,不能只图室内系统设计方便、省事,而不顾及室外管网系统。然而,有的工程采暖入口设置过多。如某7层综合楼,室内采暖系统分为10个环路(1~2层4个,3~7层6个),采暖入口设置亦达10个之多,同外线衔接点过多,几个方向均有,不仅给外线施工造成麻烦,也给将来室内系统调节带来不便。
(二)采暖系统设计不合理
采暖系统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1)有的采暖系统由1条主立(干)管引进,分几个环路,分环上不设阀门,给系统运行调节、维修管理造成不便。(2)有的采暖管道布置不合理,与建筑专业不易协调,或采暖立管直接立在窗子上,既影响使用,又不雅观;或者采暖水平管道敷设在通道的地面上,既影响行走,又不便物品放置。(3)有的供、回水干管高点漏设排气装置,一旦集气,难以排除,影响系统使用。(4)有的采暖系统为同程式,一个环路单程长300 m,致使供、回水干管坡度很难达到规范规定的不小于0.002的要求。(5)有的采暖系统为双侧连接,两侧热负荷及散热器数量相差悬殊,而两则散热器供、回水支管却取用相同管径,两侧水力不平衡,难以按设计流量进行分配。
(三)排风系统设计不合理
如某工程地下室的暗厕(卫生间)等若干个生活用房和设备用房设一排风系统,水平风管长60 m,断面只有200 mm×200 mm,风阻较大;选用屋顶风机排风,却将风机安装在外墙上,显得很不协调。还有的工程的地下室设若干个包间(均为暗房),各包间均采用吊顶排气扇,排风经数十米长的水平风管排出室外,风管断面仅有150 mm×150 mm,阻力大,排风效果差。
三、设计图纸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说明内容不完整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设计说明应包括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设计说明应有室内外设计参数;热源情况;热媒参数;采暖热负荷及耗热量指标,系统总阻力;散热器型号;系统形式和控制方法;消声、隔振、防火、防腐、保温;风管、管道材料选择、安装要求;系统试压要求等。然而,有些工程的设计说明内容很不完整。
(二)平面图深度不够,有些应该绘制的内容遗漏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空调平面图要表示的内容作了详尽的规定。然而,相当多的工程设计未完全按规定绘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暖平面图,有些未标注水平干管管径及定位尺寸;有的立管未编号;有的虽标注了立管号,但却将立管漏画;有的二层至顶层合画一张平面图,散热器数量亦分层进行了标注,但却未注明相应层次;有的仅画有首层采暖平面,而未画二层至顶层采暖平面。通风平面图,有些未注明各种设备编号及定位尺寸。还有的公共建筑设计,将厨房部分的采暖、通风等内容留给厨房设备生产厂家去做,这是很不合适的。
(三)系统图深度不够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系统图绘制有明确要求。但有些工程设计未按规定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暖系统图,有的立管无编号,而以建筑轴线号代替;有的管道号注了坡度、坡向,但未注明管道起始端或终末端标高;有的管道变化处(转向处)标高漏注;有的甚至未画采暖系统图或立管图。
(四)锅炉房设计过于简化
《设计深度规定》对锅炉房施工图设计作了详尽的规定。然而,有的锅炉房设计,仅画了一个平面图,无任何剖面图和系统图,许多应该交代的内容未交代,距设计深度要求相差甚远。
(五)平面图、剖面图、系统图不一致
暖通设计中,平、剖面图与系统图中相应部分的设备、尺寸等内容应完全一致,否则将给施工安装、使用管理带来麻烦。但有的供暖设计,散热器数量、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供、回水干管管径,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管道连接,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有的通风设计,风管尺寸,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设备、部件位置尺寸,平面图与剖面图不一致;设备编号、数量,图纸与设备表不一致。
(六)设计图纸与计算书不一致
暖通设計中所有设备、管道、部件的选择均是通过计算确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图纸即是计算书的体现,所以设计图纸与计算书应完全一致。但有的采暖设计,散热器数量、立干管管径等设计图纸与计算书不一致,甚至差别相当大,计算书没有的,图纸上出现了,计算书小的,图纸上放大了,计算书大的,图纸上缩小了。计算完毕,绘制图纸时发现不合理之处,允许调整,但应有调整计算书或调整说明,使设计图纸与计算书最后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