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的隐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tian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珍爱生命”这一专题里,收录了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鸟啼》一文。鉴于东西方文化的固有差异,阅读这篇外国翻译作品自然有相当的难度;而这篇被作者自称写给50年后的人看的散文佳作,其内在意蕴又比较深刻复杂,这就更考验中学师生对这篇文章的阅读能力了。笔者试从时节的隐喻这个切口对文本进行解读,以期探讨“文外之味”。
  “严寒持续了好几个星期,鸟儿很快地死去了。田间与灌木篱下,横陈着田凫、椋鸟、画眉等数不清的腐鸟的血衣,鸟儿的肉已被隐秘的老饕吃净了。”
  文章一开始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严冬的特写画面。劳伦斯所经历的这个冬天充满了肃杀、血腥和死亡的气息,它阻碍、压制并且毁灭着一切。劳伦斯用完全不同于很多名家作品中那种寒冷、凄清、静默的冬日情调来展现这个让人心悸的冬天。
  “风刮到了南方,海上飘来了温暖和慰藉。午后,太阳露出了几星光亮,鸽子开始不间断地缓慢而笨拙地发出咕咕的叫声。”
  在这种让人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看不到温暖,也看不到任何生机的境况下,那个清晨突然间的变化——一声鸟啼打破了一切,让笼罩在死亡恐怖之中的心绪获得了抚慰和暖意,让人如此的惊喜。身处自然法则之下的弱势小鸟,没有辜负时节的到来,竟在第一时间从冬日的苦痛与压抑中醒来,用生命的萌动来应和着春天的节奏。这便是鸟啼产生的背景。
  作者从修辞学的角度,用色彩变幻的笔触对大地发生的悄然变化赋予了丰富的抽象意义。那曾经“窒息”“残害”大地的“黑色的浪潮”,终于“像远去的黑暗”一般“精力耗尽,缓缓后移”,取而代之的是银色的“通道”、“王国”和“泉流”。银色在西方文学中是清澈、纯净、美好、希望和光明的象征,这样的银色为着新鲜的春日顷刻间现出,一路潺潺而行,在心底奔涌。从严寒到温暖,从绝望到希望,从死亡到新生,可以看出,在劳伦斯的眼中,这个刚刚摆脱了严寒酷冷,从死亡中孕生的春天,它的到来就像时节的更替一样具有必然性和不可抗性。它鼓舞着生命内在的盎然生机,汇聚成强大的生命意志,不可遏抑地到来了。从最浅表的层面理解,是冬天的退去和春天的到来;从较深的层面看,是死亡的结束和新的生命的苏醒;从更深层面看,是旧秩序的退隐和新世界的降临。严酷的冬天反衬了盎然的春天。分析至此,我们不难发现,这里的冬天和春天已经不仅仅是自然层面上的冬天和春天了。
  鲁迅先生曾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较为确凿。”劳伦斯于1919年创作了《鸟啼》,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战火蔓延了欧洲,生灵涂炭,满目疮痍,整个社会正如文章开头所描绘的那触目惊心的死亡画面。这场战争给参战国的普通百姓带来了肉体的苦痛和精神的摧残。裹着血衣的哪里单单是那些鸟儿,更是无数遭受枪炮摧残的人。身为英国人的劳伦斯也经历并遭受了这一切,战后的情状,也让他无比清晰地定位了英国的社会状况:整个国家处于“严冬”之中。劳伦斯是“良心反战者”,一开始就对这场战争表示谴责。1915年,劳伦斯史诗般的小说《虹》因有反战倾向而惨遭禁毁,罪名是有伤风化,“黄过左拉”。他在《鸟啼》中不能不有所顾忌,他不可能完全快意言表,或许其真实的内心在于盼望大战早日结束,期盼迎来一个和平的春天,所以只能借助时节来隐喻心中的期盼。其良苦之心,无奈之意,不可不察。这是就大的方面而言,就小的方面看,这冬天与春天,也隐喻着作者的个人身世。
  劳伦斯当时自身的情况也是严峻不堪:他的作品《虹》因“淫秽罪”遭禁,声名扫地,其他作品在英国也难以出版,一时间生活从顶峰遽然跌入谷底,陷入极为困顿窘迫之中,只能靠朋友接济度日。他想离开英国,又被当局禁止。伦敦居之不易,只好选择在生活费用低廉的西南一隅康沃尔海边蛰居,贫病交加的劳伦斯以至于要靠自种蔬菜,勉强度日,其捉襟见肘的悲惨之状可见一斑。她的妻子弗里达·劳伦斯在《回忆劳伦斯》一文中谈及:“每当我想到劳伦斯杰出的天才被人冷落,被人嘲弄,受到压抑、贬低,或者以恩人的姿势对他加以‘保护’,我便不由得感到我们的文明是那么的愚不可及。”作为他的妻子尚且在回忆中如此不解,语含幽愤,作者本人内心情何以堪,这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这个冬天,既是恶劣社会大环境的缩影,也是劳伦斯个人悲惨经历的写照。作者期盼春天,不仅仅是对和平世界的热切呼唤,也是作者对平安生活的满心期待,作者又为这冬天与春天赋予了另一重象征的意义。
  所以,劳伦斯在《鸟啼》一文中,既是在鼓舞别人,也是在勉励自己,为处于逆境中的他人和自己注入希望、活力和动力。他曾说过:“从长远的观点看,人们是不会忽视我的。”他虽中年早逝,但他生前一直积极勇敢地同质疑他、评判他甚至诽谤他的人做着无声的斗争,完成了《恋爱中的女人》、《査泰莱夫人的情人》等著名小说,死后其文学价值果不其然被人发现,至今仍被推崇为世界文坛的巨擘,迎来了他生前苦苦等待的理想中的春天,虽然这个春天的到来晚了许多,劳伦斯也没有看到,但是,劳伦斯可以说用他的一生践行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他的这篇作品不仅抚慰战后欧洲人残破的心灵,也重建了自己的生活信心。如此说来,《鸟啼》这篇文章既具劝他性,兼具慰己性。这篇作品因其隐喻带来的象征意义而被赋予更广泛的现实意义,并成为生命价值中的永恒话题。它所蕴含的不移的生活信仰,是一首灵魂的颂歌。今天读来依旧意味隽永,发人深省。
其他文献
随着iPhone 4s在国内正式开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到强大的语音控制功能siri。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要]目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方法对6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及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同时外用消肿止痛散。结果临床治愈率达68.15%,总有效率为96.13%,小腿静脉丛再通率达65.13%,血液粘度降低。结论以溶栓、抗凝、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满意,可使静脉复通,血液粘度降低。  [关键词]尿激酶;低分子
[摘要]目的为了解普兰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探讨死亡原因及发展趋势,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1~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表及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整理分析。结果5岁以下死亡率9.81‰,婴儿死亡率8.49‰,新生儿死亡率6.12‰。儿童死亡率从2001年的12.95‰下降到2008年的6.87‰。死因顺位以先天性心脏病为首位;其中新生儿以低出生体重为主,婴儿以先心病为主,1~4岁以意外死亡为主
一、基础园    1.2.6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从17英寸到19英寸,从普屏到宽屏,在液晶显示器的“王国”里可谓是风云变化。在19英寸的液晶显示器攀上“2006最火热人物榜”之后,又—个新新人物登场了——这就是号称“通杀电视与显示器”的双模显示器。面对这一个新伙计,我们该如何用好它?看完笔者总结的三要点,你就知道了。
选择一些不同的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一些物体漂浮在水中,而另一些则沉到水下。地心引力把所有的东西向下牵引,使其产生重量。但是还有另一种人们称之为浮力的力,这种力总是把空气和水中的物体向上推。如果物体所受的向上的浮力大于向下的地心引力,那么物体就会漂浮。  
看来我又要肩负起引导青少年正确审美观、净化心灵的责任了。于是给他发消息:“整天满屏幕白花花的大腿和胸脯,看着不晃眼啊,干燥的秋天里容易上火流鼻血。哥这里有一套绝美的墨染壁纸,让你看看什么叫美。”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产后出血发生时间、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1996年12月~2007年8月晚期产后出血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原因依次为胎盘、蜕膜滞留、子宫切口裂开、子宫复旧不良、子宫内膜炎、重度贫血,产后绒癌。发生时间以产后2周以内占多数(21例,63.75%),部分病例(11例,36.25%)在3周以上。结论 晚期产后出血主要病因是胎盘、蜕膜滞留,针对出血病因进行防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带前锯肌肋骨移植在锁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的效果。 方法 2006年1月~2013 年9月,对5例不宜用病灶刮除的锁骨肿瘤患者行瘤段切除,用自体带前锯肌肋骨重建锁骨,手术后随访评价肿瘤有无复发、移植肋骨愈合及肩关节功能。 结果 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至骨移植处愈合为止。根据Enneking 功能评价标准,术后6个月有4例为100%,1例行胸锁关节融合者为80%;随访终止
弗兰茨·卡夫卡出生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首都布拉格。他的作品,独树一帜,完全摆脱了传统小说的创作束缚,是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典范。卡夫卡用探索出的一种崭新的创作方法反映了他所观察到的复杂而又残酷的社会现实。怪诞离奇、新颖别致的构思、具体而富有现实感的细节描写常常表达了严肃的创作主题,他的代表作《骑桶者》就是其独特艺术手法形成的标志。  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在“虚构”单元选录了《骑桶者》,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