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古诗词教学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antoni198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均属名家名作,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它们以幽雅深远的意境,精炼而又富有韵律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座丰碑,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中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中学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语言
  古代诗词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诗词鉴赏能力也包含于其中。近几年的中考把古代诗词的鉴赏直接作为考察的内容,并且分值渐涨,说明古诗词鉴赏能力在中学语文素养中的地位,也是素质教育中美育的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好学好这些诗词,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的增强[1]。
  1.中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诗词教学是倡导校园诗教并予实施的核心环节。诗教从《诗经》时代就已盛行的《诗》教延伸至今已两千多年。虽无系统具体的关于《诗》的教学的专门文献记载,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古代文献片断和学者、文人的相关论述约略了解古代学校体制、课程设置、口传指授的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等,从而能大体确认与《诗》的教学相关的以下主要情形:《诗经》是一以贯之的诗教教材,因此传统诗教可径称为《诗》教;师资是《诗》教的关键,且差别甚大,早期官办的高层次学府大多有专门的经学教师,分科传授,《诗》教即其中的主课。一般民间的私塾,则大多由儒生担任塾师,实施通科教学,但《诗经》是必修内容。唐以后,由于诗赋入科举,使《诗》教泛化成诗教,不仅要求学生熟习《诗经》,更需掌握试帖诗的写作技能,这是唐以后格律诗创作进入诗教从而得以普及的契机。古代诗教一以贯之地以育人为宗旨,当代校园诗词教学如何继往开来,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独特作用等实际问题有待探索解决。
  2.中学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2.1 诵读法
  古代诗词都是入乐歌唱,类似今天的歌词,通俗有韵律,渎来朗朗上口。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但并不是让学生自由地读,教师先帮学生划分诗词朗渎节奏.并告诉学生可以留有空白,读不懂的先放下,不强求弄懂,等到熟渎完全诗再说。这样不但释去了学生对古诗词畏惧的心理.促使他们乐于读古代诗词,而且还能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熟记背诵的目的[2]。
  2.2 画面创设法
  利用诗词与绘画的相通之处,将诗词语言中包含的意象借助画面直观地表现出来。例如在教学李清照《口梦令》(常忆溪亭日暮)时,让他们抓住词中“溪亭”、“日暮”、“沉醉”、“藕花”、“争渡”反复诵渎,展开想象.使词作者少女时与姊妹泛舟畅游大明湖的画面展现出来,词作者欢快的心情跃然纸上。
  2.3 环境创设法
  诗词的本职是抒情。因此诗词中画面往往比绘画有更多的主观色彩,诗词的语言精炼,单从字面上是难窥其全貌,特别是古代诗词,因其是文言语言,就更难体会。故在教学上设想那时那景,给学生展现诗词的社会环境和诗词者所处的特定环境,对学生体会感悟诗词者的情感,非常有帮助。现再以李清照《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为例.教学时,介绍本词写于建炎:二年(1128年),当时北宋被金所灭,词作者家乡沦陷.李清照随逃难人流,流落到南宋杭州,此时李清照,夫死亲散,孤身一人,客留杭州,甚是凄苦。李清照作这首词回忆少女时,畅游大明湖的欢乐。过去的欢乐与当前的孤独忧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词作者对过去欢愉生活无比怀念,词作者怀乡念国的情感,不言而喻。
  3.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
  3.1 引导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
  学习古诗词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勤于诵读。俗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许多具有丰富想象力、意境深远的诗句,不读出来就无法深入其境,更领略不到其中的韵味。而现在的学生有一个很大的缺憾就是平时的积累不够,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而古诗词作为我们文化中一个最宝贵的财富,是需要学生用一定时间去学习、诵读,从而转化成自身文化内涵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每节语文课前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轮流将以前学过的诗或者自己在课后读到的诗给同学们讲一讲,然后教师再做一个赏析,再让学生们快速记忆[3]。
  3.2 教给学生正确学习的方法,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古诗词以简约的文字、丰富真挚的情感熏陶感染着古今许许多多的人。但我们的传统教学方法,对于老师的讲解很重视,这样往往形成的局面就是老师对学生进行强行灌输,这种做法不但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阻碍学生通过古诗词达到提高鉴赏水平的目的,从而使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成为一句空话。
  3.3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记忆也有规律,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更准、更牢。死记硬背得来的东西不仅容易出错,而且如果换一种考查方式学生会出现不知该如何应对的情况。学生要想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除掌握上述方法外,还需要了解诗歌的一些写作手法及技巧,这样才能对诗歌有更深刻的理解。诗歌中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等。例如,在赏析《春望》这首诗时,教师应让学生仔细分析诗中用到的修辞手法,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创作出来的意境,这样学生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诗人写诗时的心情,体会出诗人面对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并且此时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的心境,以及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的爱国情怀。这样学生记忆才能加深刻,且不容易忘记[4]。
  4.结论
  总之,诗词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善于用简约的文字表达诗人的情感,正可谓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古诗词的美,就像一座宝库,等待着我们用辛勤的劳动去挖掘,我们只要付出辛劳和汗水,挖掘得更广、更深,就一定能获得丰富的宝藏。
  参考文献
  [1]许洪英.对中学古诗词教学的一点思考[J].学周刊
  [2]赵成锋.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文学教育(下)
  [3]吴尚东.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J].中等职业教育
  [4]张礼洪.中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其他文献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一直陷入一个“怪圈”:大家都认为思品这门课简单但总是考不出好成绩。我在一线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分三步走的“培优与转差”的方法,即“转变思想——教授方法——加强恒心”。现把我在培优与转差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和尝试作一简要回顾、总结。  一﹑培优  1.1“优生”对思品的偏执认识  优生往往有一种优越感即有骄傲心理,在其他学科上,成绩优异,但看不起思品,认为思想品德太简单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日益推进,在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要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基础上,将理论教育运用在生活中,成为学生自我素质修养的一种体现。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对于进
【摘要】初中生的学习是具有任务性质的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对学习的结果影响很大。而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行为,是激发学习兴趣。本文对初中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进行讨论,接着列举三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提出激发学习兴趣的两个原则,希望能够为初中政治教学工作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引言:初中政治担负着教育学生了解政治基础知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部门对院校的教育要求也越来向全面教育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要突出学生为主的管理重点,所以,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也要进行创新型管
文章摘要:在思品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应要多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靠近,积极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解开心中疑团,树立坚定信念,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  关 键 词:思想品德 生活课堂 过程融入 行为践行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标准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在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中,“道德教育”是一个基点。感恩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的起码品德。当然感恩并不是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只有让学生形成了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才能外显为感恩的行动。人生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感恩教育,每个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报之以发自内心的感激,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既是
【摘要】:任何班级都无法避免有后进生的存在,转化后进生是每个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对后进生摸清底细,用爱心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多方协助,耐心帮扶,后进生就一定可以弃后前进,加快成长。  【关键词】:摸底 爱心 帮扶 协助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但表现尚好或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之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任何时候,任何班级都
众所周知,责任感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是建立内在价值观的根本前提,是健康独立人格的基石。缺乏责任感的人难以与人共处、合作,难以生存和发展;缺乏责任感的集体是没有活力的群体:缺乏责任感的民族,其道德水准和文化品位是低下的。因此,让学生“学会负责、学会做人”,加强他们的责任感教育刻不容缓。在大力呼唤“爱心、诚信、责任心”的今天,我们应该怎么样的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