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茶花女》悲剧的必然结局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265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仲马的成名之作《茶花女》问世已近二百年,作品因其独特的表现力具有的极高文学价值。《茶花女》最鲜明之处在于其艺术特色,《茶花女》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意义与现实社会意义。本文主要从《茶花女》的主人公玛格丽特的个人性格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冲突,分析茶花女悲剧形象的形成,由此分析茶花女悲剧的必然性。
  关键词:爱情;社会现实;历史背景
  《茶花女》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他塑造了玛格丽特这个美丽纯洁的女性形象。玛格丽特虽身为妓女,但她仍然对于爱情有着崇高的追求。她具有一颗善良的心,虽身在泥泞,但心向光明;追求纯洁的爱情,却无力反抗现实的压迫,最终难以逃脱世俗观念的羁绊。而其悲剧结局,反而升华了她的形象,使这部作品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一、 茶花女的故事内容
  小说《茶花女》描写的是十九世纪巴黎的上流社会中一位妓女玛格丽特的故事。玛格丽特是当時巴黎上流社会的一朵交际花,受到各路社交名流、达官贵人的追捧,自身也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但在这繁华的表象之下,玛格丽特却有着一颗质朴的内心,她并不“汲汲于富贵”。长期的奢靡生活让她的身体染上了重病,而她那些身为名流的相好们却对此漠不关心。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玛格丽特相识了暗恋她四年的阿尔弗雷德。当时她正在发病,阿尔弗雷德的体贴真诚打动了她的内心。当内心的坚冰融化后,玛格丽特如同飞蛾扑火,奋不顾身的追求火热的爱情。为了摆脱以前的生活,她倾尽所有与阿尔芒来到乡间居住。却为了维护所谓的“家族荣誉”,不得不离开阿尔芒。最终,以自己的生命为这段爱情画上了句号。这段悲剧爱情,比“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更多了一份荡气回肠;生死两别的结局,比长相厮守的爱情显得更为弥久与坚贞。
  二、 茶花女单纯的爱情观
  茶花女本名玛格丽特,原本是一个质朴的农家少女,在她人生的成长历程中,接受的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教育。但当她来到巴黎后,灯红酒绿的巴黎社会迅速腐蚀了玛格丽特原本纯洁的内心,她堕落为妓女,从此沦为了权贵追逐的玩物。在看透了各种虚情假意之后,玛格丽特对于爱情的向往也渐渐迷失。但也正是这种际遇,使得她更加渴望真正的爱情。幼年时期的生活对于玛格丽特具有巨大的影响,让她在迷茫之中,仍然能坚持内心的一份质朴。她一生挚爱茶花,茶花本就是淡雅的形象,这也与她内心的质朴相契合。她去逛香榭丽舍大街时,总是一个人,尽量不招人注意;她不愿接受一个漂亮、富有,准备为她倾家荡产的年轻人N伯爵,却选择了仅仅对她的关心胜过对她的情爱的阿尔芒。这都是农家少女内心宁静的一份表现。因为保留了内心的质朴,也才能在爱情来临之时奋不顾身,为了与阿尔芒厮守,玛格丽特放弃了所有来到乡间居住。
  三、 社会环境的现实无情
  《茶花女》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的巴黎。这一时期,正是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阶段。在当时上流社会的眼中,妓女作为追求金钱自甘堕落的代表,是为主流社会观念所不齿的。当阿尔芒面对玛格丽特真挚的爱情之时,却不相信妓女也会有真正的爱情;而他朋友对于他的祝贺是认为他得到了“可以替他争面子的不容易到手的情妇”。这一切都表明,在当时巴黎资本主义的社会观念中,妓女是没有地位的。她是“被人供养的女人”,只是巴黎贵族借以炫耀身份的交际花,这种爱情不过是满足富家子弟虚荣心的工具。由此也埋下了阿尔芒父亲反对她们爱情的伏笔。在这种虚荣的社会环境下,她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无疾而终。
  四、 阿尔芒自身的局限性
  24岁的阿尔芒并非祖居巴黎的本地人士,而是一个外省青年,他在巴黎读完大学取得了律师资格。从这一点上,可以分析得出阿尔芒出身并非显赫的权贵家庭,而是一个正处于上升期的新兴家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为了玛格丽特需要毁掉自身乃至家族的前途,阿尔芒显然并不具有这种魄力。阿尔芒在巴黎的经济来源是祖传的每年八千法郎收入,而不是自己工作所得。他在巴黎过着寻欢作乐的纨绔生活,却没有为前途奋斗。从这方面来看,阿尔芒与巴黎的纨绔子弟并没有本质区别。他暗中爱上玛格丽特四年,但在这种形象下,反而像是一种对得不到的昂贵玩物的向往。在笔者看来,阿尔芒在与玛格丽特的爱情中,得到的与他所付出的并不相当。阿尔芒的爱情与玛格丽特崇高的爱情相比,显得如此轻浮。在收获了玛格丽特真挚爱情时,却产生了猜疑,对玛格丽特发出质问。而与玛格丽特住在乡下的时期,玛格丽特为了偿还债务,与老公爵保持了联系。阿尔芒并没有为玛格丽特考虑,反而怒火中烧,认为她的爱情不够忠诚。这一切都表现出了阿尔芒对于这份爱情轻浮的态度,也许正如他朋友所说,玛格丽特只是阿尔芒满足自己虚荣心的玩物。最终玛格丽特离开后,面对玛格丽特拙劣的谎言,阿尔芒不加思考就选择了相信,这让人难以置信。
  五、 结语
  文学应该赞赏美好,歌颂善良,因此悲剧所描写的形象不应该只是普通人,而是要作为一个群体或阶层的代表。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她气质出众,美丽聪慧,同时对于爱情忠贞无私。也正是由于这份完美,导致其悲剧更加震撼人心。“爱是人性王国的核心,是这个王国中最活泼最美丽的,充满生命的根本因素,是人类文明积淀程度的一面镜子。因此作家要表现人性的尝试就应当真切地表现爱的真实过程”。
  参考文献:
  [1]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J].语丝,1925(15).
  [2]李家君.瞬间绽放凄美永恒[J].语文学刊,2006,06:34-36.
  [3]王怀通等编著.马列文论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309.
  [4]小仲马著,王南方译.茶花女[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2002:140-159.
  [5]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0.
  [6]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张兢,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ICTP)、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 TfR)水平及癌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表达变化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92例
摘 要:单一串讲式文言文教学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依然占有不小的市场,为促进教师用心去探索改进教法,努力寻求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式,文章从单一串讲式文言文教学的认识误区、危害与避免途径三方面谈出认知。  关键词:串讲式;认识误区;危害;避免途径  初中文言文教学常常是一词一句的对全文进行串讲,很多教师都认为这种单一串讲式教学方法省时省力而有效,也就不愿意用心去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以至于文言文教学的改革发展停
目的:观察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脂溢性角化症激光术后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3月在笔者所在科室门诊就诊的面部脂溢性角化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
郭士魁先生是中国现代活血化瘀学术思想的奠基人之一,其活血化瘀理论与实践是张仲景与王清任等医家活血化瘀理论与实践的继承与发展。郭老创造性地将活血化瘀法应用于冠心病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基于目前公益组织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问题、人才问题、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志愿者失灵问题,透过"社会人假设"的视角分析了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大学生五个利益相关者在推
PROFIBUS是比较典型的一种现场总线,其应用极为广泛。针对厂内水源中央空调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PROFIBUS总线技术实现水源中央空调上位机和下位机分布式控制
上好小学语文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新教师上好小学语文课更加难。本文教学实践的角度,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新教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一是课堂教学要“求真”与“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