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不用查阅学校的“光荣史册”和学生的考试成绩,只要一进入校园,看看校园有无浓厚的文化氛围,就可略知该校是怎样的一所学校。这话自有它的道理。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特色学校的一种外在标志。窥一斑知其貌。
既然这样,那么如何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呢?
一、开办广播站
学校开办广播站,挑选喜欢广播且德才兼备的学生做播音员,每天在规定的最佳课外时间进行播音,或报道国内外新闻,或针对校内外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评论,或讲故事说笑话,或选择佳作朗读欣赏,或介绍生活知识,或讲名人名言……传播真善美,识别假丑恶。
二、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爱好和兴趣,将兴趣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兴趣小组,在这方面较有特长的老师的组织领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琴棋书画歌舞体育……各为一组,让学生凭兴趣出发,以趣激学,从而达到乐学爱学除兴趣小组活动外的文化知识。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在校内外都要讲卫生守纪律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踏进校园,放眼望去,到处干干净净。偶尔风吹进来一些纸片薄膜袋,每个学生都习惯地争先恐后捡起放进垃圾桶里去,容不得半点垃圾杂物沾污校园。
在校园里,同学们有的在树阴下唱歌跳舞,有的在文化长廊前认真观看新一期的黑板报、手抄报、剪贴专栏、兴趣小组活动照片集,有的在操场上做游戏……从没有嬉笑追逐互骂打架违反纪律。每当见了师长,同学们都能马上行个礼问声好;每当见了同学,同学们都能互相亲呢地道声好;每当见了进入学校的陌生人,同学们都能热情地叫声“您好”,从不围观从不评头点足。培养学生讲卫生守纪律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先从校内抓起,然后逐渐推广到校外。
四、大力推广普通话
无论是课堂上还是下课后,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无论是有老师监督还是没有老师监督,同学们都主动习惯地讲普通话。这,对于城市的学生不足为奇不值一提,但对于农村学生,却需要大力推广。城市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只有统一使用普通话,才能方便沟通交流。而农村的学生,外来的极少本地的极多,彼此之间沟通没语言障碍,况且他们的长辈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有的甚至不会说普通话,只会习惯地讲地方方言。为此,在农村特别是贫穷山区农村推广普通话,也是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
五、举办师生作品展
学校从各科组及兴趣小组提供的师生作品中,挑选较优秀的作品,精心组织举办作品展,邀请家长参观。如语文科组的作文比赛获奖作文展,数学科组的自制教具学具展,舞蹈小组的节日彩排照片展,摄影小组的作品展,针绣小组的针织绣花作品展,雕塑小组的雕刻泥塑作品展……
六、举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汇演比赛
根据各科组和兴趣小组制订的活动计划,学校选择适当的时机,结合召开家长会,进行文体汇演比赛。它既是各科组及兴趣小组活动的延伸,又是对各科组及兴趣小组活动效果的检查总结,还是展现师生个人才华的舞台。
七、抓典型树榜样
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学校总会涌现不少积极的典型人物,如廉洁从教的、勤奋认真学习的、热心助人的、勤俭节约的、爱护公物的……学校及时抓住典型人物,召开报告会,推介他们的先进事迹,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教育身边的师生,树立榜样压制歪风邪气。
八、竭力创建和谐优美的环境
无论是校园建筑物的布局造型,还是校园的路牌标语;无论是校园的花草树木,还是校园的整洁卫生,学校都应竭尽全力使它们和谐优美。进入校园,不仅使人觉得独具特色,而且,让人感到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它是教师工作的地方,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他们生活的乐园,有“家”的感觉,以致热爱学校爱校如家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此外,出黑板报、专栏、建设文化长廊,是学校最常用营造文化氛围的方法。
总之,采用上述一系列措施,使原来死气沉沉的校园变得生机勃勃,正是:一片片草如茵,一阵阵花儿香,凉爽风吹过来,在大树下乘凉。一片片读书声,一阵阵嬉笑声,构成一部乐章,在校园中飘扬。你看同学们相亲相爱在校园中把歌儿唱,你看同学们快快乐乐在校园中玩捉迷藏。我们在这里幸福成长,一起学习锻炼身体;老师的教训从不敢忘,我们都有远大理想,在校园中唱游多快活。你可记得?
责任编辑龙建刚
既然这样,那么如何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呢?
一、开办广播站
学校开办广播站,挑选喜欢广播且德才兼备的学生做播音员,每天在规定的最佳课外时间进行播音,或报道国内外新闻,或针对校内外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评论,或讲故事说笑话,或选择佳作朗读欣赏,或介绍生活知识,或讲名人名言……传播真善美,识别假丑恶。
二、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爱好和兴趣,将兴趣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兴趣小组,在这方面较有特长的老师的组织领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琴棋书画歌舞体育……各为一组,让学生凭兴趣出发,以趣激学,从而达到乐学爱学除兴趣小组活动外的文化知识。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在校内外都要讲卫生守纪律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踏进校园,放眼望去,到处干干净净。偶尔风吹进来一些纸片薄膜袋,每个学生都习惯地争先恐后捡起放进垃圾桶里去,容不得半点垃圾杂物沾污校园。
在校园里,同学们有的在树阴下唱歌跳舞,有的在文化长廊前认真观看新一期的黑板报、手抄报、剪贴专栏、兴趣小组活动照片集,有的在操场上做游戏……从没有嬉笑追逐互骂打架违反纪律。每当见了师长,同学们都能马上行个礼问声好;每当见了同学,同学们都能互相亲呢地道声好;每当见了进入学校的陌生人,同学们都能热情地叫声“您好”,从不围观从不评头点足。培养学生讲卫生守纪律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先从校内抓起,然后逐渐推广到校外。
四、大力推广普通话
无论是课堂上还是下课后,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无论是有老师监督还是没有老师监督,同学们都主动习惯地讲普通话。这,对于城市的学生不足为奇不值一提,但对于农村学生,却需要大力推广。城市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只有统一使用普通话,才能方便沟通交流。而农村的学生,外来的极少本地的极多,彼此之间沟通没语言障碍,况且他们的长辈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有的甚至不会说普通话,只会习惯地讲地方方言。为此,在农村特别是贫穷山区农村推广普通话,也是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
五、举办师生作品展
学校从各科组及兴趣小组提供的师生作品中,挑选较优秀的作品,精心组织举办作品展,邀请家长参观。如语文科组的作文比赛获奖作文展,数学科组的自制教具学具展,舞蹈小组的节日彩排照片展,摄影小组的作品展,针绣小组的针织绣花作品展,雕塑小组的雕刻泥塑作品展……
六、举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汇演比赛
根据各科组和兴趣小组制订的活动计划,学校选择适当的时机,结合召开家长会,进行文体汇演比赛。它既是各科组及兴趣小组活动的延伸,又是对各科组及兴趣小组活动效果的检查总结,还是展现师生个人才华的舞台。
七、抓典型树榜样
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学校总会涌现不少积极的典型人物,如廉洁从教的、勤奋认真学习的、热心助人的、勤俭节约的、爱护公物的……学校及时抓住典型人物,召开报告会,推介他们的先进事迹,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教育身边的师生,树立榜样压制歪风邪气。
八、竭力创建和谐优美的环境
无论是校园建筑物的布局造型,还是校园的路牌标语;无论是校园的花草树木,还是校园的整洁卫生,学校都应竭尽全力使它们和谐优美。进入校园,不仅使人觉得独具特色,而且,让人感到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它是教师工作的地方,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他们生活的乐园,有“家”的感觉,以致热爱学校爱校如家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此外,出黑板报、专栏、建设文化长廊,是学校最常用营造文化氛围的方法。
总之,采用上述一系列措施,使原来死气沉沉的校园变得生机勃勃,正是:一片片草如茵,一阵阵花儿香,凉爽风吹过来,在大树下乘凉。一片片读书声,一阵阵嬉笑声,构成一部乐章,在校园中飘扬。你看同学们相亲相爱在校园中把歌儿唱,你看同学们快快乐乐在校园中玩捉迷藏。我们在这里幸福成长,一起学习锻炼身体;老师的教训从不敢忘,我们都有远大理想,在校园中唱游多快活。你可记得?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