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现状
数字图书馆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互联网上信息分散、无序、不便使用的现状而提出来的下一代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和基本形式。它通过继承和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内容,建设超大规模、可扩展、可互操作的分布式海量知识库群,并提供在互联网上高速、跨库检索的电子存取服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就是数字资源建设,而数字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有效地利用和共享图书信息资源,最终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全国共享”和“全球共享”。
2000年4月,我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启动,中国国家图书馆正在研究与开发数字图书馆的体系结构、标准和规范、应用系统,领导和组织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 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共享协作网和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正在联合进行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共享网络构想的研究, 国家发展委员会批准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 项目正在研究和实践中。这些研究项目将大大推进我国的数字资源建设和共享的进程。
二、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存在的问题
1、数字资源的版权管理和保存
数字资源的管理涉及作者和出版商极为关注的版权保护问题,也包括图书馆及其用户的合理使用权利问题,需要适用的法律和相关的技术手段来保护著作者的权益不受侵犯。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在数据类型上包括来自模拟文献(纸质、胶片、录音带等文献)的数字资源和本来就是以电子形式或网络形式出版的数字资源,在存在形式上包括显示资源和虚拟资源。可见,数字资源的保存问题实质上就是数字信息的保存问题,即数字信息的大规模存贮和长期保存,这是当前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数字资源建设的标准化
目前,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数字资源建设的标准问题。数字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只有遵循统一的标准进行建设,才能使用户共享资源。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①导航服务的标准。与印刷型文献截然不同,数字资源是以超文本格式连接起来的非线形结构,构成立体网状的信息资源体系,各个国家、各种服务器、各种网页、各种文章上的相关信息都可以通过结点链接起来。这导致了网络信息的交叉分布,加大了查找信息的复杂性。因此,数字信息资源导航服务体系应运而生。但目前这种服务体系很多,采用的模式各种各样,导航水平参差不齐。用户则需要内容全、导航数据全、航标明确的标准化导航服务。
②数字资源共享标准协议。这是指导数字资源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原则。我国应尽快出台相关协议,并在实践中及时发现现有标准的偏颇或不合时宜的地方,及时做出补充和修订。
③数字资源存贮标准。数字资源存贮所采用的格式、文本类型、软硬件系统的不统一将使数字资源管理陷入“存而不能取”的尴尬境地。为此,研究、制定数字资源存贮标准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3,数字资源的检索
完善的检索功能主要体现在设计一个易用、高效的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应面向所有终端用户,并能够为用户提供明确的导航作用。搜索引擎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浏览检索或简单检索功能,而且应该为用户提供专指检索或高级检索,并具有布尔检索、截词检索、邻近度检索、自然语言检索、概念检索等功能,实现对字段、范围、时间、语言、信息类型、网站等各个角度的限定检索,为用户提供学科领域知识和语言知识方面的帮助。
三、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实施方案探索
1.政府干预:搞好数字资源建设的关键在于政府的干预,进行协同开发与合作建库。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不可能仅仅依靠几个图书馆和情报部门,而是必须依靠全社会信息资源拥有者的大力合作形成数字资源建设群体,不同单位可按照自愿的原则建立互补型的协作关系。在这方面国外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如美国数字图书馆启动计划的核心原则就是强调研制中的协作关系,由高校牵头,联合各级院校、图书馆、学术团体、公司及政府各部门形成数字图书馆内的战略同盟。英国电子图书馆项目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政府的引导和管理,始终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
2.科学论证:数字图书馆具有分布式信息资源数据库库群的结构,支持跨数据库的智能检索和知识内容的无缝链接,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其建设必须在各类支撑资源组合的基础上,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乃至跨国界进行联合与协作,围绕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在各种检索技术标准制定与数据库研究开发以及信息服务模式的建立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应用高科技、多方合作、长期建设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统筹规划。
3.技术保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数字资源产生的技术平台,使其在产生初期就能满足当前标准与最新技术要求,这是保证数字资源长期存取的第一道防线。其次,就信息网络建设方面而言,重点应采用先进技术来全面改造、升级特别是有效整合现有的电信、联通、移动、广电、铁通等各个相对独立的传输网络系统,加快建设以光纤通信为主干,以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为辅助的高速巨容的多媒体数字资源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网络的综合集成和宽带智能化。
4.资源质量:不仅涉及数字资源的内容、类型、特色、价值、开发程度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兼顾考虑读者的层次、市场的需求和管理的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应注重数字资源的质量,把筛选出来的精品呈现给用户。
5,资源整合:数字资源建设不能认为就是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转换,而是要充分挖掘信息资源中的知识内涵,发现知识因子的有序化和知识关联的网络化,积极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
6.统一标准:为了实现与国际接轨,便于中文数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共享,要优先采用国际标准和通用规范。
7.传输安全:数字资源在传输过程中要加强对网上用户认证、权限管理、交易安全技术的研制与更新换代,加强数字化数据、数据库安全技术的研究与更新,避免数字资源在传输中遭到破坏。
参考文献 艾青春.认清形式 把握机遇积极推进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会议上的谈话.国家图书馆学刊,2001(2):2—102吴基传.数字图书馆是文化的数 字勘探.光明日报,2002.7.173石德万.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保 存的分析.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2(2):28—314梁永贤.加快信息网络和信息资 源建设.发展论坛,2002(6): 53,555彭斐章,杨文祥.国内外图书馆 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河北 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2): 81—866陆刚.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中 的模糊认识辨析.情报资料工 作,2002(5):48—507吴慰慈,张久珍.网络信息资源 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研究.情报 科学,2001(1):40—45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图书馆 河南郑州 450002)
数字图书馆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互联网上信息分散、无序、不便使用的现状而提出来的下一代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和基本形式。它通过继承和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内容,建设超大规模、可扩展、可互操作的分布式海量知识库群,并提供在互联网上高速、跨库检索的电子存取服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就是数字资源建设,而数字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有效地利用和共享图书信息资源,最终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全国共享”和“全球共享”。
2000年4月,我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启动,中国国家图书馆正在研究与开发数字图书馆的体系结构、标准和规范、应用系统,领导和组织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 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共享协作网和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正在联合进行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共享网络构想的研究, 国家发展委员会批准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 项目正在研究和实践中。这些研究项目将大大推进我国的数字资源建设和共享的进程。
二、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存在的问题
1、数字资源的版权管理和保存
数字资源的管理涉及作者和出版商极为关注的版权保护问题,也包括图书馆及其用户的合理使用权利问题,需要适用的法律和相关的技术手段来保护著作者的权益不受侵犯。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在数据类型上包括来自模拟文献(纸质、胶片、录音带等文献)的数字资源和本来就是以电子形式或网络形式出版的数字资源,在存在形式上包括显示资源和虚拟资源。可见,数字资源的保存问题实质上就是数字信息的保存问题,即数字信息的大规模存贮和长期保存,这是当前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数字资源建设的标准化
目前,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数字资源建设的标准问题。数字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只有遵循统一的标准进行建设,才能使用户共享资源。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①导航服务的标准。与印刷型文献截然不同,数字资源是以超文本格式连接起来的非线形结构,构成立体网状的信息资源体系,各个国家、各种服务器、各种网页、各种文章上的相关信息都可以通过结点链接起来。这导致了网络信息的交叉分布,加大了查找信息的复杂性。因此,数字信息资源导航服务体系应运而生。但目前这种服务体系很多,采用的模式各种各样,导航水平参差不齐。用户则需要内容全、导航数据全、航标明确的标准化导航服务。
②数字资源共享标准协议。这是指导数字资源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原则。我国应尽快出台相关协议,并在实践中及时发现现有标准的偏颇或不合时宜的地方,及时做出补充和修订。
③数字资源存贮标准。数字资源存贮所采用的格式、文本类型、软硬件系统的不统一将使数字资源管理陷入“存而不能取”的尴尬境地。为此,研究、制定数字资源存贮标准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3,数字资源的检索
完善的检索功能主要体现在设计一个易用、高效的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应面向所有终端用户,并能够为用户提供明确的导航作用。搜索引擎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浏览检索或简单检索功能,而且应该为用户提供专指检索或高级检索,并具有布尔检索、截词检索、邻近度检索、自然语言检索、概念检索等功能,实现对字段、范围、时间、语言、信息类型、网站等各个角度的限定检索,为用户提供学科领域知识和语言知识方面的帮助。
三、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实施方案探索
1.政府干预:搞好数字资源建设的关键在于政府的干预,进行协同开发与合作建库。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不可能仅仅依靠几个图书馆和情报部门,而是必须依靠全社会信息资源拥有者的大力合作形成数字资源建设群体,不同单位可按照自愿的原则建立互补型的协作关系。在这方面国外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如美国数字图书馆启动计划的核心原则就是强调研制中的协作关系,由高校牵头,联合各级院校、图书馆、学术团体、公司及政府各部门形成数字图书馆内的战略同盟。英国电子图书馆项目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政府的引导和管理,始终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
2.科学论证:数字图书馆具有分布式信息资源数据库库群的结构,支持跨数据库的智能检索和知识内容的无缝链接,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其建设必须在各类支撑资源组合的基础上,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乃至跨国界进行联合与协作,围绕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在各种检索技术标准制定与数据库研究开发以及信息服务模式的建立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应用高科技、多方合作、长期建设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统筹规划。
3.技术保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数字资源产生的技术平台,使其在产生初期就能满足当前标准与最新技术要求,这是保证数字资源长期存取的第一道防线。其次,就信息网络建设方面而言,重点应采用先进技术来全面改造、升级特别是有效整合现有的电信、联通、移动、广电、铁通等各个相对独立的传输网络系统,加快建设以光纤通信为主干,以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为辅助的高速巨容的多媒体数字资源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网络的综合集成和宽带智能化。
4.资源质量:不仅涉及数字资源的内容、类型、特色、价值、开发程度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兼顾考虑读者的层次、市场的需求和管理的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应注重数字资源的质量,把筛选出来的精品呈现给用户。
5,资源整合:数字资源建设不能认为就是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转换,而是要充分挖掘信息资源中的知识内涵,发现知识因子的有序化和知识关联的网络化,积极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
6.统一标准:为了实现与国际接轨,便于中文数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共享,要优先采用国际标准和通用规范。
7.传输安全:数字资源在传输过程中要加强对网上用户认证、权限管理、交易安全技术的研制与更新换代,加强数字化数据、数据库安全技术的研究与更新,避免数字资源在传输中遭到破坏。
参考文献 艾青春.认清形式 把握机遇积极推进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会议上的谈话.国家图书馆学刊,2001(2):2—102吴基传.数字图书馆是文化的数 字勘探.光明日报,2002.7.173石德万.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保 存的分析.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2(2):28—314梁永贤.加快信息网络和信息资 源建设.发展论坛,2002(6): 53,555彭斐章,杨文祥.国内外图书馆 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河北 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2): 81—866陆刚.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中 的模糊认识辨析.情报资料工 作,2002(5):48—507吴慰慈,张久珍.网络信息资源 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研究.情报 科学,2001(1):40—45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图书馆 河南郑州 4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