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谈大众保健误区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食和锻炼是健康的基石。然而,当前不少群众在保健方面存在认识误区,结果事与愿违,不仅白辛苦,而且吃苦头。那么,如何才能使自我保健更科学呢?日前,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接受了记者采访,指出了大众保健中常见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闻鸡起舞”
  大多数爱锻炼的人都有晨练的习惯。但是,清晨并不是中老年人较适宜的锻炼时间。
  首先来看看外界因素:一是植物在夜间也吸氧,呼出二氧化碳。因此,树木多的地方,早晨集聚二氧化碳较多;二是夜间逆温层出现较多,致使清晨空气不佳。秋、冬、春三季,近地面逆温层使得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左右最不易扩散;三是寒冷刺激本身可诱发血管痉挛,在原有病变基础上,引发血管栓塞或梗死。
  其次再来看看人体内在因素:由于一夜没有饮水,清晨血液很粘稠,增加了血管堵塞的危险性;起床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心脏本身需要更多的血液;早晨9—10时还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刻,因而早晨是中风、梗死的多发时间,医学上称之为“魔鬼时间”。
  因此,中老年人,特别是具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和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宜在早晨做较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早晨可做较轻量的锻炼,如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舞剑、散步等。
  那么,什么时候是适宜的锻炼时间?下午4—5时左右最佳,其次为晚饭后2—3小时。从外界环境讲,此时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氧气含量比较充足,气温也比较适中,利于锻炼。上班族如不能在下午锻炼,可在晚上9—10点左右锻炼。此时锻炼,可使大脑彻底放松,缓解精神紧张。晚间锻炼还可消耗多摄入的热量,减少夜间脂肪的储存。
  
  △误区二:爬山是中老年人最好的锻炼方式
  爬山对人的呼吸、心血管系统虽有很好的作用,但对中老年人膝关节的不利影响较大。据调查,55—64岁的人85%都有一个或多个关节的老年性骨关节病,其最基本的发病原因是关节软骨的老化和磨损。这种病大多无症状,只有膝关节作过多地负重屈伸活动,使软骨中的胶原纤维断裂,碎段落入关节腔内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出现滑膜炎,或由于软骨完全被磨掉,骨面直接相摩擦时,才会产生疼痛。腿弯曲时,膝关节所负重量是身体重量的3—5倍。在关节软骨已发生退化的情况下,过多负重屈伸活动,会加剧关节软骨的磨损。因此,中老年人应采取既对心血管、呼吸系统有较好锻炼作用,又不加重关节负担和磨损的运动形式。
  
  △误区三:身体不胖不瘦,不需要锻炼
  判断身体的胖瘦,要根据体重指数或体重与本人身高应有的标准体重的差别作出估计。
  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的人,体成分或其他健康指标如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骨密度等可能不正常。
  体成分的不正常即体内脂肪的比重不合适。有些女同志外形看上去挺苗条,但一测成分,体脂占比例仍过高。体脂比例过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脂肪的绝对量较高,另一方面是肌肉成分少,因而脂肪相对含量较高。而苗条的女同志主要是属于后一种情况。这种情况主要是锻炼不够和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以后肌纤维逐渐减少造成的。
  对体重指数正常者,锻炼可改变体成分及肌肉脂肪结构比,并提高身体各方面的机能。
  
  △误区四:鸡蛋内含有大量胆固醇,中老年人不宜食用
  血液内胆固醇含量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人们对这点了解较多,但对胆固醇是维持人体生存的必需物质缺乏了解,所以出现了这样那样的行为误区。
  人体每日要有大量的细胞死亡和新生。以血液中红细胞为例,每天要更新0.8%。组成这些新生红细胞的细胞膜,需要一定量的胆固醇。胆固醇还是合成肾上腺素、性激素的主要原料并参与维生素D的合成,因此,胆固醇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对于膳食中胆固醇的含量不要限制过严。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正常人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以不超过300毫克为宜;低密度脂蛋白高和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每日摄入量不超过200毫克。
  鸡蛋内虽然胆固醇的含量较高,但它也含有许多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建议健康人每天吃一个鸡蛋;低密度脂蛋白高、患糖尿病、心血管病者每两天吃一个鸡蛋比较合适。
  
  △误区五:水果是零食,可吃可不吃
  水果中含有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矿物质,具有强抗氧化作用,含有防止细胞衰老的维生素以及可以明显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的可溶性纤维——果胶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但中国人特别是男性,经常吃水果的比例很低。
  营养免疫学专家认为:天然植物中的维生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与其他维生素和营养素相互联合一起工作。由于化学合成的维生素是与其他维生素和营养素分离的,复方的各成分间的比例也与天然的不尽相同,所以它们不能产生与天然维生素一样的功效。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水果应作为每日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对一般人群来说,维生素制剂决不能,也不应该代替日常所需水果、蔬菜。
  
  △误区六:每周一次剧烈运动,可替代其他几天的运动锻炼
  平常采取静息生活方式的人,短时间内大幅度的体能付出有损身体健康,还有可能造成突发事件。如凌晨空腹或偶尔进行大运动量活动,还可能造成低血糖、心脑血管意外或猝死。
  研究发现,惯于静息生活的人突然作出大力气的体力活动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最大。因此,锻炼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误区七:控制饮食可达到减肥目的
  过分减少进食量会造成必需营养素缺乏,从而影响机体功能和免疫力。靠节食减轻体重的人,90%以上会反弹,因为过分控制饮食不可能持久,只是短时间内少吃,而未改变饮食习惯。
  
  △误区八:植物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多吃点没关系
  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营养过剩,摄入热量过多。许多人知道不能多吃肉,却忽略了过多食用植物油造成的问题。其实,相同重量的植物油所提供的热量高于猪肉一倍多,是圆白菜的40倍。有专家作过测算,如每天多摄入5克(1/10两)油而不被消耗掉,10年后则多长10公斤。平均每年多长1公斤。
  据北京市调查,北京居民平均每天食用植物油83克,大大超过了推荐的摄入量。按此统计,北京的居民每天从植物油中多摄入500千卡的热量,而要消耗掉这500千卡的热量,每天必须快走一个半小时或慢跑一个小时,否则,这些多余的热量就会变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肥胖。因此,必须格外注意植物油的摄入量。
  
  △误区九:哪个部位肥胖就集中锻炼哪里,集中锻炼一个部位可以局部减肥
  锻炼是改变整个身体代谢的过程。锻炼首先消耗内脏脂肪,然后才是皮下脂肪。皮下脂肪是血流多的地方先消耗,如四肢、脸颊部等。所以,锻炼减肥看出身体外形的变化效果相对滞后,尤其是腹部脂肪的减少,必须坚持锻炼一段时间后,才可以看出明显变化。局部锻炼可以增强局部肌肉的力量(使肌纤维增粗),但不能局部减肥。
  
  △误区十:洗桑拿等大量出汗即可减肥
  人体中的水分主要在体液(如血液、细胞间液)和肌肉细胞中,而不在脂肪细胞中。
  大量出汗后出现口渴感,导致大量饮水,迅速恢复原体重。排出汗液的好处是可带走体内的部分代谢产物,但不坚持长期适量运动,只想通过大量出汗实现快速减肥则不可能。
  (摘自《人民日报》)
其他文献
“教什么”历来是课堂教学中研究的核心问题,它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的走向.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经典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应该“教什么”,不是教师随意确定的,必须依据
【摘要】美术作为幼儿阶段特殊的表征符号,是幼儿记录、交流新发现、讨论结果、行动计划、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任何行为都有身心发展的依据,只有把握幼儿绘画心理,才能给予适时、适当的有效指导。  【关键词】绘画;幼儿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6-0132-01    绘画,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孩子们总是能从
《桥边的老人》入选人教版普通高中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既是名篇,当作品读.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当结合文本具体细致地分析海明威借鉴绘画艺术创作可视的文字画面,运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