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曰:“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和这位先哲的几乎所有论述一样,后世学者对这段话也有不同解读和阐释。“困而知之”自然不能取代“学而知之”,两者所揭示的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认知规律,相对于后者更强调知识积累尤其是书本知识的学习,前者应该主要是指在社会实践中探索和解决各种难题的努力。我国教育改革注定是场攻坚克难的持久战,从某个角度说,这个过程就是“困而知之”的过程——特别是在破解那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的实践探索中认识和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包括教育发展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的过程。 许多人用“困”来形容教育改革中的诸般“纠结”。比如南科大创办初期,朱清时即曾用《易经》里的困卦来形容他的焦虑;南科大终于获准成立后,朱清时却言“还是困”,甚至“比两三年前的困更困了”……不少业内人士也常谈论远程教育发展之“困”,说许多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在远程教育领域都有突出反映。遗憾的是,相关努力总体而言似乎未能取得太大突破,以至于“不解解之”倒往往成了充满智慧的选择。本刊卷首谈及开放大学建设试点时亦曾提到,试点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所谓“困局”。其实,试点本来就是在实践中发现和研究问题,探索问题解决办法和路径的过程。期待所谓“困局”能为相关研究和探索注入新的原动力,套用时髦的说法,就是转化为强大的“正能量”。
对于远程教育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学而知之”当然重要,“困而知之”更具决定性意义。远程教育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正是我国远程教育研究及学科建设提高水平、走向成熟的巨大驱动力。研究者没有理由无视或者回避远程教育发展中的各种难题,这些难题对研究者其实不仅仅是挑战,而且意味着许多机会。在许多学者看来,教育学本来就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关键是要有“自觉的问题意识”,聚焦那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真问题”。研究和解决那些深层次的问题自然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正因为如此,更有可能取得真正有学术价值的成果。
“学而知之”也罢,“困而知之”也罢,远程教育从业者本来就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和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很难设想,远程教育从业者自身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却能够在终身学习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中做出合格的成绩。近年来,所谓“培训者之培训”,特别是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按照潘懋元先生的观点,教师发展和通常所说的教师培训是密切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教师发展强调以教师主体性发挥为出发点,重视教师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教师通过自我要求、自主学习以达到发展目标——“困而知之”看来是个普遍路径。
对于远程教育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学而知之”当然重要,“困而知之”更具决定性意义。远程教育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正是我国远程教育研究及学科建设提高水平、走向成熟的巨大驱动力。研究者没有理由无视或者回避远程教育发展中的各种难题,这些难题对研究者其实不仅仅是挑战,而且意味着许多机会。在许多学者看来,教育学本来就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关键是要有“自觉的问题意识”,聚焦那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真问题”。研究和解决那些深层次的问题自然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正因为如此,更有可能取得真正有学术价值的成果。
“学而知之”也罢,“困而知之”也罢,远程教育从业者本来就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和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很难设想,远程教育从业者自身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却能够在终身学习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中做出合格的成绩。近年来,所谓“培训者之培训”,特别是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按照潘懋元先生的观点,教师发展和通常所说的教师培训是密切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教师发展强调以教师主体性发挥为出发点,重视教师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教师通过自我要求、自主学习以达到发展目标——“困而知之”看来是个普遍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