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对比剂对CT检查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s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碘对比剂对CT检查辐射效应的影响。

方法

60例怀疑泌尿道系统疾病而准备行CT泌尿道造影(CTU)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法CTU检查(平扫、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第1次仅腹部CT平扫,3 d后补充其他3期增强扫描;试验组使用分次注射法CTU检查(平扫、实质-排泄期),第1次行分次注射增强扫描(实质-排泄期),3 d后补充平扫。两组患者第1次CT扫描前后10 min内各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分离淋巴细胞,使用免疫荧光法计数外周静脉血内淋巴细胞核的γ-H2AX焦点数目。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第1次扫描的辐射剂量和扫描前后外周静脉血内淋巴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数目的差异。

结果

共50例患者顺利完成CT扫描和免疫荧光法γ-H2AX焦点数测定(对照组24例,试验组26例),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第1次CT扫描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分别为(4.83±1.88)和(4.55±1.66) m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前后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内淋巴细胞内平均γ-H2AX焦点数分别为对照组(0.06±0.02)和(1.06±0.27)个,试验组(0.06±0.03)和(1.42±0.50)个,差值为(0.97±0.23)和(1.34±0.4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P<0.05),试验组焦点增多量较对照组高38.14%。试验组和对照组扫描前后不受性别影响,但受年龄(≤50岁和>50岁)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8.16,P<0.05)。但两组患者的γ-H2AX焦点变化受性别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碘对比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CT辐射引起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建议临床工作中应尽可能降低碘对比剂使用的浓度和总碘量,以降低机体的损伤。

临床试验注册号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OOC-17013327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双能X射线骨吸收测量仪(DXA)的辐射剂量。方法使用美国Radcal公司多功能剂量仪(1 800 cc电离室)对美国Norland公司XR-800 DXA(笔形束扫描,100/46.8 kVp、1.3 mA)进行剂量检测,得到正位腰椎、髋关节、腕骨、下颌骨扫描的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ESD);使用Radcal剂量仪对美国Hologic公司Discovery A DXA(扇形束扫描,140/1
稳定碘预防是核电站事故卫生应急的重要环节。根据国际组织和各国的最新导则,探讨了稳定碘预防的干预水平、服用时机,以及不同人群的服用剂量和禁忌证,同时介绍了稳定碘的化学形态和剂型,指出存储与分发时应注意的事项。在稳定碘预防的准备工作中,我国还存在剂型单一、有效期短、存储范围小、没有详细且可行的指导方案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稳定碘预防的准备工作。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IMRT)期间的解剖结构体积改变及剂量分布变化。方法选取1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利用每周锥形束CT(CBCT)分析患者的解剖结构体积变化,并在放疗20次后再次进行IMRT计划设计,探讨二程IMRT计划的剂量学。结果GTVnx每周平均缩小3.15%,共缩小22.03%;GTVnd每周平均缩小5.67%,共缩小39.68%;左右腮腺每周分别缩小4.93%和5.2
期刊
放射性涎腺损伤是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口腔疼痛,说话、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涎腺放射性损伤的防治十分重要。本文从放疗保护药物、放疗技术、分子生物学等方面,针对头颈部肿瘤涎腺放射性损伤的预防与治疗予以综述。
目的探讨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治疗小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分析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应用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治疗33例小肝癌的患者资料,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采用修改后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进行疗效评价,采用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4.0分级标准评价治疗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局部控制(CR+PR+SD)率,并绘制生存曲线。
期刊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技术联合迭代算法在颈部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行颈部CT扫描(平扫+增强)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平扫、增强均采用自动管电流技术+迭代算法重建,对照组平扫、增强均采用固定管电流200 mAs+滤波反投影法重建。对两组平扫、增强图像均进行主观评分、客观评价[甲状腺、斜方肌、胸锁乳突肌、颌下腺、翼外肌、脑组织的噪声值(SD)]。比较两组
期刊
目的利用剂量监控软件分析儿童CT扫描部位及辐射剂量构成,分析比较儿童患者与14周岁以上患者单次扫描剂量差异。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剂量监测软件,调取本院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进行过CT扫描的125 147例患者的CT扫描资料,其中儿童542例,14周岁以上患者124 605例。根据儿童患者扫描部位和扫描剂量,分析儿童各年龄段剂量差异,比较儿童与14周岁以上患者各扫描部位的剂量差异。结果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