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碘对比剂对CT检查辐射效应的影响。
方法60例怀疑泌尿道系统疾病而准备行CT泌尿道造影(CTU)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法CTU检查(平扫、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第1次仅腹部CT平扫,3 d后补充其他3期增强扫描;试验组使用分次注射法CTU检查(平扫、实质-排泄期),第1次行分次注射增强扫描(实质-排泄期),3 d后补充平扫。两组患者第1次CT扫描前后10 min内各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分离淋巴细胞,使用免疫荧光法计数外周静脉血内淋巴细胞核的γ-H2AX焦点数目。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第1次扫描的辐射剂量和扫描前后外周静脉血内淋巴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数目的差异。
结果共50例患者顺利完成CT扫描和免疫荧光法γ-H2AX焦点数测定(对照组24例,试验组26例),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第1次CT扫描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分别为(4.83±1.88)和(4.55±1.66) m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前后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内淋巴细胞内平均γ-H2AX焦点数分别为对照组(0.06±0.02)和(1.06±0.27)个,试验组(0.06±0.03)和(1.42±0.50)个,差值为(0.97±0.23)和(1.34±0.4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P<0.05),试验组焦点增多量较对照组高38.14%。试验组和对照组扫描前后不受性别影响,但受年龄(≤50岁和>50岁)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8.16,P<0.05)。但两组患者的γ-H2AX焦点变化受性别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碘对比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CT辐射引起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建议临床工作中应尽可能降低碘对比剂使用的浓度和总碘量,以降低机体的损伤。
临床试验注册号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OOC-1701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