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化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实现人的生命价值而进行的活动,他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也基于对生命的追求。本文从生命化教育的理念、现实教育中生命化教育的缺失以及生命化教育视野下学校教育的建构策略三方面来阐述学校教育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学校教育;生命化教育;生命;缺失
生命是教育的基石,教育的发生应该以生命的存在为前提,教育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需要和成长,只有真正实现了对“人”的教育,才能够真正的体现教育的魅力,这已然成为教育界发展的一种主流思潮。
一、生命化教育的理念
生命化教育,是在生命的视野中,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重新理解和界定。在哲学上,生命化教育是对可能健全的生命的成全,是成全个体生命发展的一种理念。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可能性,而生命化教育就是成全这种可能性,对生命中存在的潜在可能性加以引导。教育的责任就在于激发学生对于生命价值的追求,激发他们过更有尊严的生活的愿望,引导他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期待。自然的生命教育不一定是完美的,我们不应该盲目追求学生的各方面平均发展,要做到扬长避短、因材施教。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慢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要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特点,遵循其教育的内在规律,循序渐进,切勿揠苗助长。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即使学生进步很慢,也始终相信学生会变得越来越好。生命化教育对个性胡教育,只有个性的人才具有原创性,才会从先前的范本那里吸取并造就新的范本。用直观的范本,开启心智,和这些范本中的灵魂照面,进行交流,生命始终在场,这就是生命化教育。
二、生命化教育的缺失与呼唤
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里,其形态越来越变质。教育的主体人,却越来越遭到忽视。学校教育已经偏离了轨道,学生成为社会政治、经济的工具,全然不顾“生命在场”,完全是为了迎合社会需要的“个体的社会化”,我们的教育都忽视了教育的目的在于用知识来启迪智慧,将智慧融入生命,最终提升生命的意义。学生的个性被蔑视的荡然无存。老师全都是无生命无感情的进行着教学工作,按照统一的制度和规范来修剪不同学生个性长出的“刺”。这样造就的没有创造力的学生能否撑起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值得我们深思。
生命化教育是与时代发展的主体是相吻合的。我们看当下的教育现实,有太多的学生暴力伤害事件以及自杀事件,让人震惊。
三、生命化教育视野下学校教育的的建构策略
(一)生命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
1、培育生命化教育的师资力量
生命化教育不是简单地说教教育,更多的是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的教育。因此,加强教师的生命化教育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当把自己的职业当做天职,只有当教师每天充满幸福的的进到教室,才能够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润泽。教师也要拥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做好学生的范本,使自己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做好“范本”,强调教师的自我修养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真正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完整性,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甚至精神需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做到“生命在场”;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切勿教育中的整齐划一,在教育中给学生留更多地空间。
(二)完善生命化学校课程体系
1、校本课程
当前我国统一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难以满足学生不同个性发展和兴趣的需求。而校本课程正是学校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而设立的课程。同时学校适时开展的系列主题活动也属于校本课程。在这样的校本课程之下,学生的个性才会实现完整性、独特性。
2、书本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生命化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要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鲜活的知识,而不是课本上冷冰冰、无“生命”的知识。因此,不管是教材,还是教师的教育方式,都要从根源上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他们身边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这样的知识才能是有生命的,才能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3、生命教育课
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生命化教育的课程资源。要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同时还要讲生命教育同学科教学形结合的形式,将生命化教育渗透进每门学科当中,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保护生命,从而提升教育的品质。
(三)共同构建生命化的课堂
1、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共同成长
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改革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算是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都难以实现其初衷。在生命化教育理念下,教师要与学生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宽容、自由、鼓励的“伙伴”关系,对待学生要宽容,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学生与老师在互动交往中,共同进步。
2、课堂管理:引导、激励、参与
好的课堂不是安静的课堂,课堂的纪律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比如小学生上课时爱动,很多老师为之苦恼,上课时总是大部分时间在让大家安静下来,这样无疑是扼杀了儿童的天性,抑制了儿童的生命潜力。课堂上应该解放儿童,但也不是否定纪律,要正确的去引导、激发,使他们能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
3、注重生命化体验教学
注重生命化体验教学,就是以生命化教育理念为最高指向,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化的内容,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生命化的课堂,才是真正受欢迎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郭上达.生命化教育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2]冯建军.让教育回归生命尊重生命[J].中国教师,2004, (7).
[3]张文质等.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黄克剑.回归生命化的教育[J].明日教育论坛总第2期.
[5]冯建军.生命化教育与生活[J].教育评论.2003(6).
[6]张娜.生命教育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内部资料),2004.
【关键词】学校教育;生命化教育;生命;缺失
生命是教育的基石,教育的发生应该以生命的存在为前提,教育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需要和成长,只有真正实现了对“人”的教育,才能够真正的体现教育的魅力,这已然成为教育界发展的一种主流思潮。
一、生命化教育的理念
生命化教育,是在生命的视野中,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重新理解和界定。在哲学上,生命化教育是对可能健全的生命的成全,是成全个体生命发展的一种理念。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可能性,而生命化教育就是成全这种可能性,对生命中存在的潜在可能性加以引导。教育的责任就在于激发学生对于生命价值的追求,激发他们过更有尊严的生活的愿望,引导他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期待。自然的生命教育不一定是完美的,我们不应该盲目追求学生的各方面平均发展,要做到扬长避短、因材施教。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慢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要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特点,遵循其教育的内在规律,循序渐进,切勿揠苗助长。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即使学生进步很慢,也始终相信学生会变得越来越好。生命化教育对个性胡教育,只有个性的人才具有原创性,才会从先前的范本那里吸取并造就新的范本。用直观的范本,开启心智,和这些范本中的灵魂照面,进行交流,生命始终在场,这就是生命化教育。
二、生命化教育的缺失与呼唤
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里,其形态越来越变质。教育的主体人,却越来越遭到忽视。学校教育已经偏离了轨道,学生成为社会政治、经济的工具,全然不顾“生命在场”,完全是为了迎合社会需要的“个体的社会化”,我们的教育都忽视了教育的目的在于用知识来启迪智慧,将智慧融入生命,最终提升生命的意义。学生的个性被蔑视的荡然无存。老师全都是无生命无感情的进行着教学工作,按照统一的制度和规范来修剪不同学生个性长出的“刺”。这样造就的没有创造力的学生能否撑起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值得我们深思。
生命化教育是与时代发展的主体是相吻合的。我们看当下的教育现实,有太多的学生暴力伤害事件以及自杀事件,让人震惊。
三、生命化教育视野下学校教育的的建构策略
(一)生命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
1、培育生命化教育的师资力量
生命化教育不是简单地说教教育,更多的是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的教育。因此,加强教师的生命化教育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当把自己的职业当做天职,只有当教师每天充满幸福的的进到教室,才能够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润泽。教师也要拥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做好学生的范本,使自己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做好“范本”,强调教师的自我修养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真正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完整性,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甚至精神需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做到“生命在场”;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切勿教育中的整齐划一,在教育中给学生留更多地空间。
(二)完善生命化学校课程体系
1、校本课程
当前我国统一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难以满足学生不同个性发展和兴趣的需求。而校本课程正是学校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而设立的课程。同时学校适时开展的系列主题活动也属于校本课程。在这样的校本课程之下,学生的个性才会实现完整性、独特性。
2、书本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生命化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要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鲜活的知识,而不是课本上冷冰冰、无“生命”的知识。因此,不管是教材,还是教师的教育方式,都要从根源上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他们身边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这样的知识才能是有生命的,才能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3、生命教育课
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生命化教育的课程资源。要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同时还要讲生命教育同学科教学形结合的形式,将生命化教育渗透进每门学科当中,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保护生命,从而提升教育的品质。
(三)共同构建生命化的课堂
1、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共同成长
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改革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算是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都难以实现其初衷。在生命化教育理念下,教师要与学生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宽容、自由、鼓励的“伙伴”关系,对待学生要宽容,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学生与老师在互动交往中,共同进步。
2、课堂管理:引导、激励、参与
好的课堂不是安静的课堂,课堂的纪律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比如小学生上课时爱动,很多老师为之苦恼,上课时总是大部分时间在让大家安静下来,这样无疑是扼杀了儿童的天性,抑制了儿童的生命潜力。课堂上应该解放儿童,但也不是否定纪律,要正确的去引导、激发,使他们能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
3、注重生命化体验教学
注重生命化体验教学,就是以生命化教育理念为最高指向,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化的内容,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生命化的课堂,才是真正受欢迎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郭上达.生命化教育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2]冯建军.让教育回归生命尊重生命[J].中国教师,2004, (7).
[3]张文质等.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黄克剑.回归生命化的教育[J].明日教育论坛总第2期.
[5]冯建军.生命化教育与生活[J].教育评论.2003(6).
[6]张娜.生命教育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内部资料),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