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5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1
摘 要 篮球运动具有强烈的对抗性、集体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在大学校园课余活动中,成为学生最喜爱的球类项目之一。但是,学生课余时间参加篮球运动时。由于缺乏篮球运动损伤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预防意识,导致学生发生损伤的病率逐年增加。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而且给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也造成一些不便。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避免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课余篮球 运动损伤 原因及预防
篮球运动损伤是在篮球技战术和比赛训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我国学校体育课余活动中,大学生篮球运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还可以向CUBA输送篮球后备人才。然而,因为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及学生自身的安全预防意识不够。导致大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时候频频出现运动损伤。给学生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甚至断送了自己的篮球生涯。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为学生以后更好地“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篮球运动损伤的原因
(一)不重视准备活动
大多数学生课余时间参加篮球运动时,首先是把人数均等分开进行半场三对三、四对四对抗比赛。忽视了必要的赛前准备活动,这种情况下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由于内脏器官存在生理惰性、肌肉组织具有粘滞性特点和神经系统兴奋性没有被积极调动起来等原因,导致学生韧带伸展性和關节活动范围小而造成运动损伤。
(二)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动作
篮球运动属于身体直接接触、对抗激烈、空中动作较多的球类项目。大学生在赛场上,缺乏一根自我保护的“弦”和自我保护动作。盲目或冒失地在球场上进行拼抢,不考虑技术动作的合理性和协调性。缺少对对方队员使用粗野动作时的预见能力和“化解”技巧。
(三)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态不佳
篮球运动对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都有很高的要求。一些学生因晚上玩手机、电脑熬夜;患有感冒或伤病初愈,在身体处于极度疲劳和机能状态相对较差时参加篮球运动并进行对抗比赛,这时容易出现损伤。部分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强烈,想在其他同学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还有部分学生处于心情不好、过于紧张或兴奋等心理状态时,参加篮球运动比赛也容易发生损伤。
(四)不注意小肌肉群的训练
现在的篮球运动对从事篮球专业和业余爱好者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生只注重大肌肉群的力量练习;不重视对小肌肉群力量练习。而且,小肌肉群本身体积小和肌力不足,疲劳和损伤往往就是从小肌肉开始,常在弱组织处发生。所以在应对激烈的身体对抗时,小肌肉群难以承受较大的负荷和碰撞,继而出现疲劳和篮球运动损伤。
二、防止篮球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一)重视篮球运动前的准备活动
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预防篮球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准备活动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内脏器官功能的生理惰性,能很好地起到避免损伤的作用。做准备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大、小肌群和韧带的拉伸。进行跨关节牵拉时,最好按照腕、肘、肩、踝、膝和髋的顺序且循序渐进的加力。
(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掌握自我保护动作
学生平时应注重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球场上不要盲目地抢球、打球。遇到场地条件不好的时候,要特别留心观察或提前适应,尽可能避免进行对抗比赛。必要时,可佩戴护膝、护肘等用具。自身在完成各种技术动作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协调性。对对方可能使用的伤害性动作要有意识的提前预见,及时避开。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动作,如重心不稳将发生跌倒时,可顺势做团身翻滚,切忌用手直臂撑地。
(三)加强小肌群训练
应该注意各肌肉力量均衡发展。小肌群在与大肌群协调发力和技术动作控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小肌群本身体积小和肌力不足,往往容易受伤。学生应该加强围绕跨肩、肘、腕、膝和踝关节的小肌群训练,提高小肌群的肌力。如踝关节小肌群训练方法:两脚并拢自然站立,以双脚的踝关节和脚掌再加上两臂的配合进行直膝跳,行进距离15—30米。
(四)加强体能训练和身体对抗练习
良好的体质、体能是篮球运动的基础。加强体能训练,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平时应注重篮球一对一、一对二的半场身体对抗练习。通过一些篮球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爆发力、反应速度和力量耐力。
三、结语
篮球运动是高校课余活动中学生们最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球类项目之一。为了有效防止大学生参加篮球运动发生损伤。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运动中的安全教育。让学生明确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性和运动损伤的危害性。学生应该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重视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培养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更好的参加篮球运动,体验篮球运动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0-28.
[2] 姜丽,黄永良,白莉.大学体育教程[M].北京:高等人民出版社.2010:59-61.
[3] 王权胜.篮球运动常见损伤及预防措施研究[J].商界论坛.2015(13):297.
[4] 尹岳.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4(1):73-74.
[5] 卜爱云.对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的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9):123-124.
[6] 崔谦.高校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其预防[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6):133-135.
摘 要 篮球运动具有强烈的对抗性、集体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在大学校园课余活动中,成为学生最喜爱的球类项目之一。但是,学生课余时间参加篮球运动时。由于缺乏篮球运动损伤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预防意识,导致学生发生损伤的病率逐年增加。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而且给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也造成一些不便。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避免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课余篮球 运动损伤 原因及预防
篮球运动损伤是在篮球技战术和比赛训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我国学校体育课余活动中,大学生篮球运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还可以向CUBA输送篮球后备人才。然而,因为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及学生自身的安全预防意识不够。导致大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时候频频出现运动损伤。给学生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甚至断送了自己的篮球生涯。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为学生以后更好地“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篮球运动损伤的原因
(一)不重视准备活动
大多数学生课余时间参加篮球运动时,首先是把人数均等分开进行半场三对三、四对四对抗比赛。忽视了必要的赛前准备活动,这种情况下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由于内脏器官存在生理惰性、肌肉组织具有粘滞性特点和神经系统兴奋性没有被积极调动起来等原因,导致学生韧带伸展性和關节活动范围小而造成运动损伤。
(二)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动作
篮球运动属于身体直接接触、对抗激烈、空中动作较多的球类项目。大学生在赛场上,缺乏一根自我保护的“弦”和自我保护动作。盲目或冒失地在球场上进行拼抢,不考虑技术动作的合理性和协调性。缺少对对方队员使用粗野动作时的预见能力和“化解”技巧。
(三)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态不佳
篮球运动对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都有很高的要求。一些学生因晚上玩手机、电脑熬夜;患有感冒或伤病初愈,在身体处于极度疲劳和机能状态相对较差时参加篮球运动并进行对抗比赛,这时容易出现损伤。部分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强烈,想在其他同学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还有部分学生处于心情不好、过于紧张或兴奋等心理状态时,参加篮球运动比赛也容易发生损伤。
(四)不注意小肌肉群的训练
现在的篮球运动对从事篮球专业和业余爱好者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生只注重大肌肉群的力量练习;不重视对小肌肉群力量练习。而且,小肌肉群本身体积小和肌力不足,疲劳和损伤往往就是从小肌肉开始,常在弱组织处发生。所以在应对激烈的身体对抗时,小肌肉群难以承受较大的负荷和碰撞,继而出现疲劳和篮球运动损伤。
二、防止篮球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一)重视篮球运动前的准备活动
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预防篮球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准备活动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内脏器官功能的生理惰性,能很好地起到避免损伤的作用。做准备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大、小肌群和韧带的拉伸。进行跨关节牵拉时,最好按照腕、肘、肩、踝、膝和髋的顺序且循序渐进的加力。
(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掌握自我保护动作
学生平时应注重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球场上不要盲目地抢球、打球。遇到场地条件不好的时候,要特别留心观察或提前适应,尽可能避免进行对抗比赛。必要时,可佩戴护膝、护肘等用具。自身在完成各种技术动作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协调性。对对方可能使用的伤害性动作要有意识的提前预见,及时避开。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动作,如重心不稳将发生跌倒时,可顺势做团身翻滚,切忌用手直臂撑地。
(三)加强小肌群训练
应该注意各肌肉力量均衡发展。小肌群在与大肌群协调发力和技术动作控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小肌群本身体积小和肌力不足,往往容易受伤。学生应该加强围绕跨肩、肘、腕、膝和踝关节的小肌群训练,提高小肌群的肌力。如踝关节小肌群训练方法:两脚并拢自然站立,以双脚的踝关节和脚掌再加上两臂的配合进行直膝跳,行进距离15—30米。
(四)加强体能训练和身体对抗练习
良好的体质、体能是篮球运动的基础。加强体能训练,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平时应注重篮球一对一、一对二的半场身体对抗练习。通过一些篮球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爆发力、反应速度和力量耐力。
三、结语
篮球运动是高校课余活动中学生们最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球类项目之一。为了有效防止大学生参加篮球运动发生损伤。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运动中的安全教育。让学生明确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性和运动损伤的危害性。学生应该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重视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培养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更好的参加篮球运动,体验篮球运动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0-28.
[2] 姜丽,黄永良,白莉.大学体育教程[M].北京:高等人民出版社.2010:59-61.
[3] 王权胜.篮球运动常见损伤及预防措施研究[J].商界论坛.2015(13):297.
[4] 尹岳.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4(1):73-74.
[5] 卜爱云.对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的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9):123-124.
[6] 崔谦.高校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其预防[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6):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