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代谢指标预测胃肠道间质瘤恶性危险度

来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yus0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恶性危险度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44例GIST患者18F-FDG PET/CT术前显像及手术病理结果等临床病理资料。对于18F-FDG PET/CT显像阳性和阴性患者,应用χ2检验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核分裂象、Ki-67指数、CD117和CD34表达、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预后分组等临床病理参数。对于18F-FDG PET/CT显像阳性患者,应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病变部位、肿瘤直径、病变密度、淋巴结或脏器转移情况)和不同病理特征(核分裂象、CD34表达情况、Ki-67指数、NIH危险度分级以及WHO肿瘤预后分组)患者3种PET/CT代谢指标,即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SUVmax、MTV、TLG与GIST恶性危险度的相关性。

结果

44例GIST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31例,阴性者13例,显像阳性率为70.5%。显像阳性和显像阴性患者在肿瘤直径、核分裂象、Ki-67指数、NIH危险度分级、WHO肿瘤预后分组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926,P=0.003;χ2=7.738,P=0.021;χ2=4.233,P=0.040;χ2=24.670,P<0.001;χ2=24.670,P<0.001),而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CD117和CD34表达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1例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中,肿瘤直径≤5 cm患者与>5 cm患者比较,MTV(P=0.003)和TLG(P=0.004)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SUV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分裂象≤5/50HPF和>5/50HPF的患者,Ki-67指数≤5%和>5%的患者,以及不同NIH危险度分级、WHO肿瘤预后分组的患者,其SUVmax(P=0.022,0.023,0.016,0.016)、MTV(P=0.038,0.028,0.004,0.004)和TLG(P=0.025,0.014,0.004,0.004)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患者,年龄≤60岁和>60岁患者,不同病变部位患者,不同病变密度患者,淋巴结或脏器有无转移的患者,以及不同CD34表达情况的患者,其SUVmax、MTV和TLG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UVmax(P=0.020,0.020,0.014,0.014)、MTV(P=0.037,0.026,0.003,0.003)和TLG(P=0.024,0.012,0.003,0.003)与核分裂象、Ki-67指数、NIH危险度分级、WHO肿瘤预后分组等病理学特征均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UVmax、MTV、TLG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4、0.801和0.801。

结论

18F-FDG PET/CT代谢指标SUVmax、MTV、TLG对GIST恶性危险度的分级有一定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采用当前回归测试方法测试软件的性能时,存在用例无序化干扰,这种无序化增加了优先级计算复杂程度,导致测试数据比率低和测试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Robot框架的非功能性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