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董明珠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_lip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明珠 1954年出生于江苏南京,毕业于安徽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1975年参加工作,1994年开始相继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部长、总经理、董事长。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获得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等称号。

  “没人恨不是完人”,董明珠曾对媒体如是说。通过与董明珠的对谈,《环球人物》记者从某种程度上了解到,这些恨意从何而来。她确实严厉,甚至有些不看人情、不讲情面,她的手下要时刻打起十二分精神,以应对她瞬间变脸。
  有一次,厂房出现两度以内的温度偏差,董明珠当着媒体的面对负责人发飙:“搞什么名堂?乱七八糟!”一名工作十几年的老员工,因为走了机动车道,被她开除。别的公司团建多是聚餐、旅游、唱KTV,格力团建的形式是军训。
  在董明珠身上,似乎少了些亲情。母亲去世后,她后悔之前没能带着母亲上班,回家过年亲戚们也“不爱搭理她”;另一方面,她给员工建房,让他们住在一起,以便培养员工之间的“亲情”。当然,她自己早已与格力成为一体。无论我们聊什么,话题总被她拽回格力。她说如果有需要,愿意退休后当门卫。
  格力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制造的代表企业?董明珠的领导风格到底如何?我们试图在与她的交流中寻找答案。

“唯一的错是对员工太苛刻”


  《环球人物》:您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不是这么慈眉善目。为什么媒体上总有您那些发怒的、批评人的、拍桌子的时刻?
  董明珠:那是在工作状态,有时候我觉得他们犯的一些错误是不应该犯的,就非常严厉,也非常气愤。
  《环球人物》:您的苛刻管理体现在不近人情的细节上。
  董明珠:是有一点,这我也知道。但是不这样严苛地对待自己,就是欺骗消费者。
  《环球人物》:员工什么样的行为您最不能忍?
  董明珠:弄虚作假。
  《环球人物》:比如,您问他一个事,他可以说:“这事我不知道,不归我管。”
  董明珠:不管就不要在这个岗位上。
  《环球人物》:或许您问错人了。
  董明珠:我不可能问错人。因为2012年当董事长以后,我干了一件事,用4年时间制定了一套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现在它已经作为国家标准。我觉得这不仅是对格力的贡献,而且是对整个中国制造业,最起码是对空调行业的巨大贡献,我挺自豪的。
  《环球人物》:听说一名在格力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员工,就因为有一次在厂区里走了机动车道,被您看到,就被开除了。
  董明珠:没错,开除。
  《环球人物》:至于吗?
  董明珠:至于。那时候我们有8万员工,如果说每一个员工都走一次车道,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这是对员工的生命不负责任。我开除他是对8万员工的生命负责。我也不忍心,不想开除,他的分管领导都来找我说情,说能不能给他一次机会?我说不行。
  《环球人物》:员工在厂区内走机动车道就要被开除,这是白纸黑字的制度,还是您当时的决定?
  董明珠:白纸黑字,之前我们公司列了很多自己的规矩。我们原来有那种拉物料的低拖车。有人认为自己很能干,觉得一跨就可以过去,但就是一念之差,人命没了,这是血的教训。可能很多老总认为不一样,说车子不能让他吗?或者去教育他:不能等车走完人再走吗?有时候我们的行为不是每时每刻都清醒,(事故)都是一瞬间的冲动出现的。
  《环球人物》:一个员工犯了这样的错误就要被开除。那您要是犯了错误呢?
  董明珠:一样,如果我要犯错,我一定会开除自己!所以我到车间去,依然照规矩走人行道。
  《环球人物》:但您犯错的概率更多会在决策上。
  董明珠:绝对不能犯错,自己给自己立规矩,不能犯错。
  《环球人物》:您犯过错吗?
  董明珠:我基本上没有犯过错。如果讲唯一的错,我就觉得对我的员工确实苛刻了一点,而且是不留情面,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只要看见问题立马解决。
  《环球人物》:这是个错误吗?
  董明珠:我认为这是错误,别人也有自尊。我会去化解矛盾。我告诉他为什么当着那么多人面批评他,是让他知道犯了错是要付出代价的。
  《环球人物》:您跟亲人关系好吗?家里人对您理解吗?
  董明珠:他们不理解,觉得你的权力这么大,别人都为家里的兄弟姐妹干一件事,都给家里的人谋利。情理当中这可能是对的;但是从法理来讲,可能就是不对的。比如我让家里亲戚做一个供应商,不管质量好不好,我都付钱给他,他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他是高兴了,但给我带来的是什么?对格力带来的是什么?第一,我的产品质量、对消费者的承诺就成虚的了;第二,部下看你的亲戚能开店了,他们就都跟着在上游開公司了。公司的品质怎么控制?我听他们在讲,有的企业一个人当了总经理,他的老乡全来了,我这里没有一个老乡。不要跟我讲你是老乡,我只看做事的风格,看你的思想、你的行为。
  《环球人物》:有举贤不避亲的情况吗?
  董明珠:没有,不行,只要是我的亲戚,达到质量也不要。因为这会破坏一个企业的文化,这就是我讲的,你要舍得。   《环球人物》:所以格力高管的亲戚也不在供应商范围内?
  董明珠:不允许,绝对不允许。
  《环球人物》:您过年的时候怎么面对那些亲戚?他们理您吗?
  董明珠:很多人不爱理我,那不理也没办法。这就是大家小家的选择。
  《环球人物》:作为女儿面对母亲的时候呢?
  董明珠:其实从内心来讲,我觉得我是非常孝顺的。前几天我跟朋友在一起聊天,我就说我现在好后悔,当时如果把我的妈妈带在身边,上班就让她坐在我身边,为什么不可以?当时我考虑过。只是因为想到,我把我妈妈带来上班,那别人家里都有可能(有这种情况),是不是都把母亲带来。这又是一种权利挑战,所以我还是放弃了。妈妈走了以后才知道,自己应该放下一点工作上的事情。但是后悔没有用,因为如果没有这种付出,也不可能有今天。

“小小部长”推动质量改革


  《环球人物》:您是不是一直处在特别忙碌的状态,没有时间去顾及家人、朋友之间的这种联系?
  董明珠:一直是这样。我爱人去世早,否则我也不会到广东去了。我带着才两三岁的孩子(工作),去哪里开会也好,上班也好,都是自己抱着孩子。
  《环球人物》:您就是做销售员出身,是吧?
  董明珠:对,在安徽和江苏。我觉得格力最大的特点就是销售推动了企业内部质量的提升。我的主张是,消费者讲的一点小事都是我们的大事。比如消费者说(空调)每年要换氟利昂。实际上,一个真正好的空调是不需要换氟利昂的。正常情況下好产品没有漏氟的概念。因为我们有了偷工减料,或者品质控制不好,一年下来漏完了,第二年就要去充氟利昂。我们通过市场的反馈形成倒逼机制,逼着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环球人物》:您那会儿只是一个销售人员,用反馈回来的市场信息“逼”得动那些技术部门的人吗?
  董明珠: 逼不动。我们就天天把小事变成大事,天天喊。我说,消费者的反映不能说是一个“芝麻问题”,现在已经是“西瓜问题”了,很严重。
  《环球人物》:这是您的策略。
  董明珠:那时候我还是销售员,毕竟推动很慢。就因为我在市场待了几年,知道企业要做什么,1995年我当了部长,回去第一件事就是推动企业质量发展。当时如何控制质量?其实那时候我们很多零部件没有技术,都是买外面的部件,买回来以后好坏没有检测,再加上如果内外有勾结的话,劣质产品全部上线。所以哪怕做出来的空调再好,到市场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台空调有成百上千个零部件,售后能承担得起吗?
  第一个改变的就是质量可靠性。中国的空调行业以前没有自己的技术,都是买别人的压缩机、电机,甚至有的企业炫耀自己跟日本企业合资,有了一个合资压缩机厂,好像掌握了技术,其实依然没有掌握技术,别人给你的是落后的压缩机。日本1995年就是变频时代了,我们什么时候才推动?2005年才开始推动能效等级。
  所以我们要成立筛选分厂,首先从零部件开始。过去技术员是以人来定零部件,(实际上)根本没标准。就说这个人跟我关系好,这个厂家的零部件好,就买了。为了杜绝这个,我虽然是一个小小部长,我说话别人也不听,但我就要推动,我就提意见,从销售角度跟老总反映,必须成立筛选分厂。筛选分厂成立以后,我们通过筛选,把劣质的不达标的零部件退出去。在那个时代,消费者喜欢格力空调,经销商说格力空调口碑好。为什么好?就是用材料堆出来的。

2011年,董明珠(后排左三)与格力研发人员在一起。

中国创造与中国制造


  《环球人物》:您认为您这代企业家身上的使命是什么?
  董明珠:我觉得只有企业家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用诚信来打动这个世界,市场才会越来越好。千万不要靠简单的网上一卖,“我便宜!”某某品牌说,“我卖999”;我说,(这些钱)我买材料都不够。这是典型的欺骗。
  为什么我们公司出现几个(很好的)时期?第一,我们用营销推动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提升,成立了筛选分厂;第二,我们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2005年提出来6年免费服务,因为我们当时看到太多的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特别是能效标识以低充高,明明只有2.0的能效,他说已经5.0的能效了。这是什么概念?比如,2.0的能效消耗200块钱电费,他们敢跟消费者说自己是5.0能效,只要100块钱电费,这对消费者是一个极大的伤害,这种不诚信对我们中国制造也是一种污辱。
  过去的几年,为什么中国制造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习总书记为什么提出高质量发展“三个转变”?我们做制造业就应该响应号召,去推动进步,那些生产劣质产品的行为,要去跟他斗,要去喊。所以我们提出来,不要售后的服务才是真正的好服务。作为消费者当然希望安全有保障,坏了有人修。但消费者是希望修吗?一定不是。什么是消费者真正想要的,你就应该去做这件事,不是靠噱头、概念来欺骗市场。
  《环球人物》:家电的智能化是未来的方向吗?
  董明珠:一定是。
  《环球人物》:请您站在这个全行业的角度判断一下中国家电企业未来,它的使命、它的突破点在哪儿?
  董明珠:还在创新。因为即便我们空调做得再好,还会有更新的要求。再比如,冰箱怎样更加的人性化,确保它里面食品的安全性。如何让消费者知道它的产品,这都是你要去研究的。
其他文献
1934年3月,《名利场》杂志刊出了一版漫画:一整页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各式纸人,展现了他最著名的几个形象。有斗牛士海明威,拎着一只砍下来的公牛头;整日泡在酒吧里沉思的作家海明威,面前桌上放着4个酒瓶,一位招待又送过来3瓶酒;参加了血腥战争的老兵海明威……漫画的标题则是:“美国的文学野人,用力喝酒,用力爱,一切都以艺术之名。”那一年海明威35岁,已经在欧美文坛获得了名誉与成功,是当时最炙手可热的畅销
美国《时代》周刊4月24日封面文章  脸谱公司48岁的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永远忘不了两年  前的5月1日。那天,丈夫戴夫运动时意外离世,两人自此天人永  隔。她十分思念戴夫,終日意志消沉。脸谱公司首席执行官扎克  伯格宽慰她:“你需要好好休个假。”1个多月后,桑德伯格振作起  来,重返工作岗位。她开始写文章,阐述丧夫后的痛苦挣扎;鼓  励身患重病的同事坦然公布病情,不要怕麻烦大家;呼吁商家定 
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元御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学影响,希望“以功名高天下”。但在30岁时,他被庸医误诊,不幸左眼失明。五官不正不准入仕,他的仕途因此被彻底断送。黄元御并未消沉,反而立誓“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好友得知后,特意引荐黄元御与名医刘太吉结识。前去拜访时,好友告诫道:“你见到刘太吉后,一定要好好表现,千万不要露怯,让他认为你对医学不了解,不愿意收你为徒。”黄元御听后一笑,未置可否。
纳伦德拉·莫迪 1950年生,古吉拉特大学政治学硕士,2001年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连任三届,2014年起任印度总理。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对瑜伽的喜欢是出了名的。他说过,自己精力充沛的秘密武器是练习瑜伽。这种印度古老的运动,既能造成柔软的身段,也能练出超强的肌肉。  这种爱好颇能反映莫迪的特点。他外表和善,总是满面笑容,却很有秀强硬的勇气:2016年11月,他在第一个任期内突然发布“废钞令
莱顿即将大学毕业,他跑到纽约找工作,在报纸上看到一家广告公司的招聘通知,便电话预约前去参加面试。    這家广告公司位于纽约第五大道一座大厦的18层。莱顿刚走进大厦的一层大厅,就被一个管理员拦住,问他来做什么。莱顿说自己想去18层的广告公司应聘。“18层?”管理员皱着眉头说,“那是广告公司吗?伙计,我想你搞错了,那是一家纺织公司。”  莱顿疑惑地说:“我来之前还预约过,而且这张报纸上写着呢!”说着
美国特朗普政府的高官走马灯般你方唱罢我登场,国防部长一职便是如此。那位名为沙纳汉的先生一直是个“代理”,还没转正就因“家事不和”黯然退去。新近上台的这位名叫埃斯珀。  近年来,五角大楼的掌门人似乎有个潜规则,那就是一上台先围着中国转一圈。自8月2日始,刚刚转正的埃斯珀依次参访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蒙古国和韩国。这与沙纳汉以及特朗普政府首位防长马蒂斯的“首秀”路线如出一辙。再往前看,奥巴马政府新军
解词人 麦徒  近日,上海、杭州两所小学的家委会选举细则和家长在微信群中竞选的截图流传于社交网络。群中有的家长是名校海归,有的家长任外企高管,有的家长表示夫妻双方在大学都当过学生会主席……家委会选举成了家长比拼实力、地位、人脉的“秀场”。  网友热议  ①没个几套房、不在世界500强,你也好意思去竞选家委会?  ②今天你这么不努力,以后在孩子小学微信群里怎么做人?  ③这些钱多人闲的最不能进家委会
蔡美儿 祖籍福建,1962年生于美国,198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博士。现为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2011年《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著有《虎妈战歌》《帝国时代》《起火的世界》等书。  从7月开始,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卡瓦诺有了位华裔新助理——索菲亚·蔡·鲁本菲尔德。她的母亲就是大名鼎鼎的“虎妈”——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  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专访时,蔡美儿提起此事充满喜悦。她说,索菲亚去年
周冬雨1992年生于河北石家庄。2010年主演张艺谋电影《山楂树之恋》,201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16年凭电影《七月与安生》获得多项大奖。2019年10月底,由其主演的《少年的你》上映,12天破12亿,引发社会热议。  3年前,上海,《环球人物》记者初见周冬雨,是在电影《喜欢你》的拍摄现场。中场休息,她回到酒店房间,大大咧咧地坐在办公桌前。桌上摆着几盒清淡的小菜,周冬雨一面扒着饭,一面讲述
迈克尔·布隆伯格 1942年生,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哈佛大學,曾为投资银行所罗门兄弟公司合伙人,1982年创立布隆伯格公司(现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数据服务公司),2002年至2013年任纽约市长。目前个人资产约为540亿美元。  美国政坛每4年就要争夺一次总统宝座。从2008年开始,至少3次盛传迈克尔·布隆伯格要出马参选,但最后都落空。2019年11月24日,这位77岁的亿万富豪、纽约市前市长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