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农情报告制度论略

来源 :农业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的农情报告制度,是近代中国的一项新兴事业,但发展迅速,在内容的深度、广度和系统性上,都超过了以往的农业统计,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农业统计的主要来源。中央农业实验所接办后,农情报告事业建章立制,获得长足发展,从中央到地方普遍设置了专门的农情报告机关,全国农情报告员网络基本形成,农情报告员的选聘从任意走向规范,农情报告工作程序标准化,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定。农情报告制度不仅为民国时期农业改良、农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且也为后人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是中国农情信息现
其他文献
一边是规划100%利用清洁能源、自身却风光资源有限的未来之城,一边是迫切渴望新能源大量消纳、国务院批复的唯一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如今,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
我国古代先民很早便开始采捕珍珠。先秦以迄西汉中期,出土珍珠的墓葬或规模宏大,或随葬品丰富,反映出这一时期珍珠作为昂贵奢侈品流通的属性。而西汉中晚期以来,尤其是东汉时
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电网工程,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均没有成熟经验可循。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将这项工程
经过17个月紧张施工和系统调试,2020年8月29日,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投运。在这一令人激动的时刻,为这条绿色能源高速公路的建设付出全部努力的北京送变电有
2020年,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在服务新能源方面逆流勇进,全年并网新能源项目共计64个,装机容量694.8万千瓦。截至2020年年底,冀北电网新能源装机已达2822.1万千瓦,新能源装机
北宋文学家苏轼宦海沉浮,荣辱不惊,在多年的外放生涯中,他关注农业与水利事业。无论躬耕东坡所构建的“东坡模式”,还是治理西湖所呈现的“西湖镜像”,都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