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性多原发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qtld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原发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相关因素,为多原发肺腺癌患者术后行EGFR基因检测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7年8至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治疗的232例多原发肺癌患者的558个结节,其中216个结节通过DNA直接测序法完成EGFR基因突变状态检测。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比较216个结节的临床、病理学及CT特征在EGFR有效突变组与非有效突变组中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EGFR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因素的界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

结果

232例多原发肺癌患者男58例、女174例,男女比例为1∶3。年龄≥59岁117例,<59岁115例。非吸烟者192例(占82.8%)。其中,216个结节行EGFR基因检测,有效突变136个,非有效突变(包括野生型、无效突变)80个。EGFR有效突变组与非有效突变组在不同性别、年龄、是否有吸烟史、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的肺腺癌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2、0.002、0.015、0.025)。其中,有效突变组,女性107个,年龄≥59岁85个,无吸烟史117个,腺泡为主型68个,中分化89个。计数资料中,127个结节边缘分叶,仅有9个结节边缘光滑。计量资料中,平扫磨玻璃结节(GGO)CT值EGFR突变组为(-459±147)HU,与非有效突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GGO直径为(11±9)mm,P=0.2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O直径(OR=0.873,95%CI:0.780~0.997,P=0.018)及边缘光滑(OR=0.183,95%CI:0.041~0.824,P=0.027)均为EGFR有效突变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结论

多原发肺癌好发于中老年女性,EGFR突变率高,且女性、年龄≥59岁、无吸烟、结节GGO平扫CT值<-548 HU、中分化及病理亚型为乳头为主型的早期肺腺癌患者的EGFR有效突变率较高,术后可考虑推荐行EGFR基因检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伴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策略和中长期疗效。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上海长征医院手术治疗的13例神经纤维瘤病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中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2~61岁,平均(28±15)岁。单纯前路手术(A组)共8例,前后路联合手术(A+P组)共5例。对颈椎后凸Cobb角度的矫形程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随访,并对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进行比较分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颈胸段后凸畸形患者行C7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SO)后食管长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C7PSO治疗的8例男性AS患者,接受手术时年龄26~49岁,平均(35±7)岁。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颈胸段后凸Cobb角、颈胸段矢状面偏移(C2-T1SVA)和固定节段角度(AFL),外观照片上测量颏眉角(CBVA),
目的总结移植异常原核数[0PN(non-pronuclear)、1PN(one-pronuclear)]来源胚胎病例的临床结局,以供临床工作中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 -ET)助孕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移植0PN、1PN来源胚胎病例的妊娠结局。结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分析技术探讨胶质瘤(Glioma)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功能富集和相关信号通路。方法在基因表达谱数据库(GEO)中选取胶质瘤中相关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采用R软件lima包筛选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GO和KEGG),应用采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分析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编码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相关信号通路
目的探讨重度先天性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例重度先天性颈椎后凸畸形(Cobb角>40°)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5~45岁。包括先天性椎体发育不良4例,椎体分节不全2例,椎体附件先天融合1例,椎间盘突出并C2棘突过长1例。8例患者中5例进行了预牵引。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
创伤性颈椎后凸畸形(TCK)常为迟发性和医源性后凸,其手术治疗目的是充分减压解除脊髓压迫、阻止畸形进展并重建局部和整体平衡、防止邻近节段结构性失代偿、减轻疼痛及改善呼吸和吞咽功能并维持稳定。为达这一目的,除对患者年龄、骨密度、心肺及神经功能等进行评估外,还需对创伤后导致后凸畸形的原因、是否手术、畸形部位、严重、僵硬程度及矢状平衡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目的研究评估ABO血型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自2013年1至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治疗的4 272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根据ABO血型,分为O型组(例)和非O型组(例),并随访2年。主要终点为心源性死亡、死亡、心肌梗死(MI)、血运重建(靶血管或靶病变血运重建)和脑卒中。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O型组和非O型组与
本文系统回顾和总结颈椎后路减压术后颈椎后凸改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颈椎手术治疗策略的选择和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本文就椎板切除后颈椎后凸畸形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和临床处理给予总结评论,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