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湖贡米产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源解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来源 :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ww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名特优产品土壤重金属分布、来源及其潜在风险对科学管理、安全利用土壤和作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姜湖贡米产地为研究对象,对名特优产地土壤中的As、Cd、Cr、Cu、Hg、Ni、Pb和Zn进行采样和测定,利用多元统计法进行重金属的相关性讨论,采用ArcGIS 10.2进行重金属空间分布插值分析,利用富集因子法和PMF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定量源解析,并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重金属As、Cd、Cu、Hg、Pb和Zn含量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规定的筛选值,土壤生态环境风险低;Cr和Ni最大值均超风险筛选值,但风险低;研究区pH主要分布范围为6.05~6.69,是适合水稻生长的pH范围。②墨河对pH和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具有指示意义。这与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特征息息相关;而Hg和Cd受人为影响显示了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Hg沿河流西侧为中高值分布区,Cd的空间分布南北差异较为显著。③基于富集因子法和PMF的定量源解析结果显示,研究区重金属主要来源为耕地农业源、混合源、燃煤源和自然源。各种来源的贡献率分别占24.2%、35.4%、9.5%和30.9%。④研究区Hg中强生态风险指数沿墨河西侧分布,而Cd的中度潜在生态风险点集中在墨河两侧耕地中,其他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均<40。Cd和Hg为研究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元素,而Cd仍是研究区耕地土壤中的主要潜在污染元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骨折患者和不同部位骨折患者血常规及凝血指标改变情况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从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于我院的10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青少年组和中老年组,另外结合骨折部位分为上肢、下肢和躯干3组,对每组患者进行血常规及凝血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各个骨折组中的WBC,PLT、D-D,FIB、APTT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目的探究输血后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等指标的检测在股骨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于我院的94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7),对照组手术并未进行输血工作,而观察组手术则给予输血工作,比较两组患者在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血常规指标变化程度,观察患者手术后是否产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常规指标之间对比
以沈阳地区5~7 cm和25~27 cm 2个深度原状棕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冻融循环次数和土壤含水率对棕壤崩解特性的影响。根据气象数据结合野外观测结果,共设计了5个冻融循环次数。控制土样质量含水率分别为10%、15%、20%、25%和35%。采用静水崩解,通过数显拉力计及测量软件测定崩解过程。结果表明:(1)棕壤崩解具有阶段性,包括快速吸水阶段、指数崩解阶段、阶跃崩解阶段和崩解完成阶段。其中指数崩解
AP2/ERF (APETALA2/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广泛参与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等多种生物学进程。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在其生长过程中受到多种逆境的影响。目前研究发现AP2/ERF转录因子在水稻逆境应答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了水稻AP2/ERF转录因子的分类和结构,并梳理了不同亚家族的AP2/ERF转录
快速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转型社区的产生。基于空间的社会性嵌入行政性,提升治理性的空间多属性整合框架,对转型社区社会治理共同体进行类型学的理论概化,划分为散建社区社会治理共同体、拆建社区社会治理共同体、移建社区社会治理共同体、集建社区社会治理共同体四种基本类型。转型社区社会治理共同体生成于空间重构与生产的再造过程之中,在空间重构阶段,空间行政性发挥功能,形成差异化治理空间特征;空间社会性发挥功
【目的】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能够形成不同的森林群落,探究森林群落类型和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有利于促进森林群落土壤养分循环,维持森林群落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以甘肃裕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乔木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样地—物种和样地—土壤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树(MRT)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天然次生乔木群落进行类型划分,并探究不同群落类型和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和排
非饱和土水分迁移是诱发多种地质灾害和环境岩土问题的重要因素,对其机理的认识因测试技术的不足尚不明确。为探究主动加热光纤光栅(AH-FBG)法监测非饱和土水分迁移的效果,分析单探针和双探针AH-FBG法的误差来源及分布特征,本文开展了一组室内土柱试验。在试验中同时采用AH-FBG法和传统的频域反射(FDR)法监测毛细水上升和水分蒸发的全过程,对比单探针法和双探针法的监测精度,分析不同方法的适用工况。
泛化种和特化种对碳及养分等资源利用存在很大差异,在土壤能量和养分循环中发挥着独特功能。目前农田微生物研究主要针对整个细菌、真菌、古菌或其他功能群落,对农田生态系统细菌泛化种和特化种的认识还很缺乏。因此,为探究典型水稻土细菌泛化种和特化种的群落结构、驱动机制及在氮循环中的功能,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从我国东部(江苏、安徽、上海)和西南部(贵州、云南)采集16个土壤表层样品(0~20 cm),进行理
从土地本质属性明确资源核心分布带及优势带,探究资源分异规律,以科学划分资源类型区。采用样带法基于海拔因素选取3条样带,分析土壤、地质、植被、水资源、地形及气象数据特征。结果表明:阜平县土壤资源、植被资源、气候资源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不同尺度下核心分布带与优势带分布具有差异性;将阜平县划分为5个资源类型区,并从土地功能角度提出发展建议。选取样带法揭示资源分异规律,分析资源优势及利用潜力,对阜平县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快速增加,露天煤矿区反复机械作业和废料堆积压实会引起土地资源破坏,造成土壤退化和生态失衡。厘清压实对土壤的水力特性的影响,对土地复垦和水肥管理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本研究采集山西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的表层土壤,在实验室分别制备了两组实验土壤样品,容重范围为1.3~1.8 g·cm-3,容重间隔为0.1 g·cm-3。其中一组样品用于实验室离心法测定水分特征曲线,另一组基于CT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