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歌尽桃花扇底风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清初,浙江一位老人喜欢看戏,每次听到外面锣鼓声响,就急着要去看一看。无奈脚下不灵便,走得一急,便会跌倒。老人只好坐到一把椅子上,由儿孙们抬着出门赶去看戏。一边走,老人一边大声催促晚辈们说:“努力,努力!早到一刻,便是孝子贤孙。”
  当时人们对戏曲的痴迷,从《快园道古》中这位老人身上可见一斑。
  那时,平民的娱乐少之又少,男子没有条件享受携妓出游、轻歌佐酒的美妙,女人更少有表情达意的机会,很多人便将自己的情绪寄托到戏曲中,为戏中的忠孝节烈扼腕欷歔,为缠绵婉转的爱情挥洒清泪,为别人的得意、烦恼而喜悦或嗔怨。
  入清以后,原本活跃于下层民众中的花部乱弹开始向上层发展,雅致的昆曲渐渐淡出大众生活,成为文人雅士的喜好。当时,富商聚集的扬州是民间戏剧最繁盛的地区。乾隆六下江南,对喜欢插科打诨、嬉笑怒骂的大众戏剧极为喜爱。此举带动了以徽班为代表的大批戏班进京,京城戏剧大兴。当时的南府与景山两处,光演戏的太监、外学就有1400多人。宫廷以外,民间戏班更是数量大增。当时,大小戏园子都在城外,其中著名的有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园、庆乐园等处。
  戏园中嘈杂热闹,当时的金陵楼,内设雅座,有酒食小卖,供应荤素菜肴,观众可以一边喝酒一边看戏。后来的戏园中稍加限制,只卖茶点,不卖酒馔。
  戏园的布局都差不多,楼下卖散座,楼上的座位较高级,配有几案。距离戏台最近的部分,左右各用屏风分隔出来三四间,称为“官座”,价钱高昂。靠右侧的官座称为“上场门”,左侧的官座称为“下场门”。一些有钱的轻佻少年和捧角儿的老斗最喜欢坐在下场门,因为伶人演完戏下场时,走向这边,掀帘而入,一抬头就能看到这里,可以趁机抛个飞眼,沟通交流十分便利。当然,这种座位的价钱也最贵,有“千金难买下场门”的说法。
  捧角儿、摆阔的老爷们来得迟,走得早,在中轴子快要开演时才到戏园。这部分一般有三出戏,主要由当红的伶人出演,最后一出称为“压轴子”。压轴子一过,老爷们立刻起身离场,通常还会带上自己喜欢的伶人一起出去喝酒吃饭,时人以诗咏道:“帘子才掀未出台,齐声喝彩震如雷。楼头飞上迷离眼,订下今宵晚饭来。”
  一天当中的重头戏是大轴子,上演的大多是全本的新戏,持续的时间最长,如同长篇评书一样,每天演一段,长的要十几天才能演完。留下来观看大轴子的,主要是市井平民、贩夫走卒。这些人花钱进戏园子,是真正进来看戏的戏迷。对自己喜欢的长篇戏剧,他们会连续看下去,沉迷其中,一定要知道结果端详。有的人甚至追随某个戏班辗转几处戏园,只为尽早知晓戏剧的结局。
  喧嚣热闹的戏园之中,伶人们身穿艳丽的戏装,眉眼精致地勾画过了,站在戏台上,开口说着、唱着别人的悲欢故事。因为要吸引观众,要让观众喜欢,他们就要演得真、演得美,悲要真悲,喜要真喜,爱要真爱,恨要真恨,而且一切要比真实来得更纯粹、更强烈。
  京城中富贵人家遇到了喜庆之事,常请戏班到家中或其他特定场所唱戏,有时候也会借用戏园的场地招待亲朋,大家一起看戏,称为“堂会戏”。唱堂会与平日的演出不同,尊贵的客人都坐在楼下,这里距离戏台很近。楼上右侧的部分安排女眷,前面要垂挂一道竹帘子,略略遮挡一下。
  《红楼梦》中,宁国府给贾敬过生日,为了招待贾琏等兄弟,贾珍请来一个小戏班在园子里的戏台上表演。
  第七十六回,中秋之夜众人在园中赏月,贾母看月色清朗可爱,让十番班的女孩子们来演奏乐曲。富贵的老太太很有品位,说:“音乐多了,反失雅致。”所以不让她们热闹地齐奏,而是只要其中一个吹笛子的离开大家远远地吹。月色清白,桂花幽香,远处响起悠扬的笛声,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勾勒出一个空灵的世界,如同仙界一般。中秋节的天于是更空,大观园的地因此更净,贾府的众人肃然危坐,默默欣赏。
  富人和女人喜欢文戏,女人尤其喜欢表演细腻、情节曲折的情感戏;平民大众却喜欢看武戏和滑稽的丑角戏。所以戏园中如何安排一天的戏码,让各类观众皆大欢喜,也是一门学问。
  一些心思灵巧的艺人,揣摩人们寄托在戏剧上的情感与想象,让自己的表演尽量迎合大众的喜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魏长生。魏长生是四川人,因为一出秦腔《滚楼》,在京城一炮走红。他表演的最大特点是舍得自己,敢以色身示人。魏长生取悦大众的诀窍,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通俗一点,再通俗一点。
  魏长生的弟子陈银官,明艳韶美,短小精敏,在戏台上机敏灵活,身姿软巧,不论男装女装,总是十分悦目。在表演上,陈银官走的也是通俗路线,他的表演比魏长生更大胆。在《双麒麟》中,戏台上事先摆好帷榻,设花亭,布置得就像迎娶新娘的婚房。
  这样的表演,先是在戏园之中引起轰动,得到下层观众的狂热欢迎,陈银官每一出场便引来拍案狂叫,欢声雷动。市井之间对陈银官的欢迎,引起了上流社会的关注,他开始频频出现在堂会与酒宴上。
  戏看得多了,有些人就会喉咙生痒,要自己开口唱上几段,即“玩票”。肃亲王善耆就非常喜欢串戏,家里养着个戏班子,天天唱。有一次,他和著名的刀马旦杨小朵合演《翠屏山》。肃亲王扮演剧中的石秀,杨小朵扮演杨雄的妻子潘巧云。戏中潘巧云与石秀争辩,厉声让石秀离开肉铺,喝道:“你今天就是王爷,也得给我滚出去!”下面看戏的人都被杨小朵吓了一跳,肃亲王却乐不可支。 ■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