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理论试析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区别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donb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于中文与英文之间的翻译也更加的迫切。但是在当前的翻译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许多文章的翻译过于直白,失去了原有的艺术价值,而有的文章在翻译中改动很多,也偏离了作者要想表达的含义,本文从功能理论的角度出发,试分析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区别。
  关键词:功能理论;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
  引言:功能翻译理论是上个世纪中期兴起的一个翻译学分支,在这一理论中通过从译者角度的研究,将翻译的内容分成了文学翻译以及非文学翻译两类,而在这两种翻译类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区别。
  一、功能理论下翻译的概念
  自上个世纪中叶开始,在西方社会中出现一大批翻译学家将翻译定义为一种符号转换成另一种符号的过程,同时从语言的结构学以及语法转化对于语言结构的影响等着手分析,通过对源语以及译语之间在语法的对应以及转化上的研究,证明翻译是一种将源语转换成一种相对应的译语。但是并非所有的翻译都能够通过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清楚,一部分的翻译学家开始从其他的方向开始研究翻译学,所以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功能理论在翻译学中建立起一套新的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的主旨在于将翻译从原文中剥离出来,专门从翻译者的角度进行研究,将翻译当成是一种考虑目标读者或者客户的行为,使得翻译不再是与原文对等语言,而功能理论在进行文学类翻译以及非文学翻译区别的研究中也提供了大量有力的理论根据[1]。
  二、基于功能理论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本质差别
  (一)在功能方面的区别
  文学类的翻译与非文学类的翻译之间最为明显的区别在与其功能的不同,一方面文学翻译更加的偏向于翻译的艺术程度,比较注重在翻译时保留原文中语言的华丽词汇,是一种表现性的翻译,所以在进行翻译时通常都是一些文学类的作品。在这一类的翻译中语言并非单纯的是一种带有信息的符号,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这样的作品是通过文字将作者自身对生活的感受以及一些描写出来的画面传递给读者,使其接收到作者的感情以及思想。所以使用清楚明确的语言将原文的内容表达出来只是翻译的最低標准,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则需要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对于原文中的内容表达清楚,同时也要将原文所传递出来的情感以及思想同样要用另一中语言再次表现出来,能够使翻译表达出与原文一样的思想情感。这也是与非文学翻译的最大不同,在文学翻译中应当更加的注重对原文艺术性和美学性的保留。另一方面,非文学翻译通常对象都是一些比较注重信息原意的表达,需要对原文进行准确、专业的进行翻译[2]。
  (二)在思维方面的区别
  在文学翻译中,主要是要将社会的生活或者风俗等元素以一种形象的文字表现出来,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更加的注重作者的思维与形象的结合,这里所谓的思维就是指作者进行创作时对客观事物予以加工的思考过程,通过作者的想象以及联想,将客观的事物加入自身的感情与见解,而形象是指作者在创作中会将“加工”过的客观事物以一种具有艺术性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文字承载作者的感情以及思想[3]。而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就需要将这种思维与形象同时的翻译出来,不仅仅是表达出客观事物的形象,同时也要将作者对事物加工的内容也展现出来,这就要求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在理解原文的前提下,通过自身的经验以及阅历等因素将作者对于事物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还原一遍,在自己的思維中构建出与原作者一致的形象,使翻译者在精神层面上与原作者产生共鸣。而非文学翻译则不同,在非文学的翻译中大多数都是一些较为实用的文章,比如使用说明,文件档案等。这种类型的文章其内容上更加的客观准确,作者对文章中的事物进行艺术加工的程度比较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同时这一类的文章通常会用于社会工作当中,所以在语言上更为严谨规范,属于进行社会实践的工具,所以在对非文学的翻译时,需要的更多的是逻辑严谨的思维,对客观事物应当真实的进行表现,不可以加入任何的想象的内容,同时为保证在译文中不会产生歧义,这就需要在翻译的时候注重语言的单义性,这也是与文学类翻译的明显区别。
  (三)在原作者权威方面的区别
  在功能翻译理论中对于原作者的权威性有着的独特的见解,在传统的翻译中,人们更加的重视原著,认为翻译的过程就像将原文以另一种文字重新表达出来,不应该对原文进行改动。但是在功能翻译理论中,认为从翻译的角度来看,原著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内容完整准确,可以清楚的表现出作者的想要传递的信息。而另一种则是一些内容相对模糊、不完整、不准确的文章,通过这样的原文无法将作者想要传递的意思很好的表达出来,而这样的原文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就需要翻译者对原文就行修改以及删减,将翻译出来的文章可以将原作者的思想清楚的表达出来。而在这一点上,文学类的翻译与非文学类的翻译有着较大的区别[4]。首先在文学类的翻译中,大多数需要翻译的对象都会是一些名著或者经典的作品,至少能够写出文学作品的作者其文笔应当可以清楚的将自身的思想感情通过文章表达出来,这就属于第一种比较完整的文章。但是许多非文学的文章则不然,大多数的非文学的翻译都是一些工具类的文章,原作者基本上都不是语言专业毕业或者有一定文字功底的人,所以文章本身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障,在原文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语言上的错误,如语句不通顺,语法错误等,而这些错误的原文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就应当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不能应为原文的错误致使译文中出现同样的错误。
  (四)在译者地位方面的区别
  对于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之间,译者也会有着较大的区别。一方面,是在文学类翻译时,翻译过程只会涉及到译者、原作者、读者这三类。进行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借助原作者的语言形象,通过对原著的理解以及原作者性格的把握,将自己的社会经验以及人生经历与原作者进行精神上的同步,在使用另一种语言将原著中原作者的思想情感等元素完整的再现出来,这就要求了译者进行翻译时,既要符合原著的内容又要有着自己的想象,既是一种写作同时又比创作更加的复杂,因为在翻译的过程中同时包括了想象的部分又包括了进行原文转化的部分。而另一方面,在非文学翻译中,则会涉及到更多的人员,包括了译者、原作者、客户、译文的使用者,在整理流程中,首先是客户发起翻译任务,找到译者进行翻译,然后交给译文使用者,而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并不需要通过对原作者进行了解,只需要受客户的需求,将原文翻译成译文使用者需要的文章即可[5]。   三、基于功能理论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操作差别
  (一)翻译准备阶段的区别
  在进行翻译之前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但是不同的翻译类型其准备工作的内容会有着较大的区别。首先是在文学翻译之前,需要进行准备的工作是十分复杂的,翻译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需要译者通过大量的时间去体会原著中的思想内涵、语言结构、人物性格、作者的创作背景等一系列的内容,可以说一部文学的作品就是对一个社会的映射,只有将原著中的信息尽可能的全部了解清楚才能将原著的内容、情感等真实的还原出来。否则一部文学作品就会被翻译成非文学的翻译。其次在非文学翻译之前,需要从整个译文进行考虑,包括译文会被那些人使用,使用者的语言接受程度,译文的功能有哪些。这就要求在进行翻译之前对客户以及受众等众多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解,这是文学翻译中所没有的[6]。
  (二)对于理解的区别
  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文学类的翻译和非文学类的翻译对于原著的理解也将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文学类翻译中,是一种译者参照原文的内容,再次将客观事物进行想象加工的过程,在这样的翻译中译者理解原文的时候需要更加注意的是原文中“意”的部分,这里的“意”不仅仅是指含义的意思,更是对原著意境的理解,所以在进行翻译时,需要更多的艺术性和灵活性。但非文学的翻译则正好相反,译者在进行非文学类的翻译时,需要侧重理解原文的文字原意以及其中的逻辑关系,需要清楚准确的翻译出原文的客观内容,在对原文进行理解时尽量减少将自身的想象加入到翻译中去[7]。
  (三)在优化原文方面的区别
  在前文中我們已经提到了在翻译的过程中对于原著的权威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不同的原文是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的,这就涉及到对原文进行优化的问题。但是在对于原文进行优化时并非一定是非文学的作品就一定需要优化而文学类的作品就需要优化,这是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具体考虑的。在进行翻译时,中文与英文有着较大的差别,中文更加注重“意”的表达,所以许多的情况下会出现语言逻辑不通顺的情况,但是却依然能够表达出其中的内涵。可英文则更为注重语言的逻辑性、准确性。所以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两种语言不同的转换方式,在进行原文的优化时,首先是原文的内容有问题,语言逻辑不同顺或者是模糊的进行表达。其次是语言的不同进行直接的翻译无法发挥出相同的效果,最后是由于译者的能力有限,无法真实的将原文的意识表达出来,所以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写[8]。
  (四)在表达上的区别
  在进行语言的表达上,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有着两个方面的区别,首先是在中文与英文的转换上的区别,由于中文的语言中更加注重“意”的表现,所以在许多的文章中都会出现较多的形容词或者修饰词,可同样是这些词汇在英文中却是属于多余的。就比如中文里的“红色”在英文中就是翻译成“red”。非文学的翻译中,这样的词汇相对较少。而在文学类的翻译中这样的词汇随处可见,这就需要译者进行在进行翻译时运用合理的转化。其次是在文笔的上的区别,在非文学的翻译中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文笔相对的简单直接,更加需要将原文的意思准确的表达出来,而在文学类的翻译中,则需要较高的文字功底,能够将原文的情感等鲜明的表现出来[9]。
  四、结语
  总而言之,相较于传统的翻译学理论,功能翻译理论无疑有着更多独特的思考,能够将翻译从原作者的权威性中解放出来。通过这样的理论,可以把传统的翻译分成文学翻译以及非文学翻译,而在这两种的类型的翻译中,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这就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不同的翻译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林海,石艳婷.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以《现代沙特阿拉伯文学叙事艺术》翻译实践为例[J].外国语文,2014(04):123-126.
  [2]尹筠杉.浅谈文学翻译的“再创造”艺术[D].湖北师范学院,2014.
  [3]肖佳.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谭丽萍.功能对等理论在非文学翻译中的体现[D].河北联合大学,2014.
  [5]胡榕.目的论视野下的儿童文学翻译[D].福建师范大学,2014.
  [6]张慧.功能翻译理论對文学翻译的适用性——兼评庞德的《神州集》[J].科技视界,2015(08):158+245.
  [7]李霄露.基于功能主义理论的儿童文学翻译报告[D].鲁东大学,2015.
  [8]康琦.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以《夏洛的网》中文译本为例[J].职业技术,2017(01):91-92.
  [9]杨会勇.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儿童文学翻译策略分析[N].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1):59-62.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期、社会转型进入深水区,群众的道德水准也在发生变化,有人感慨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人越来越少了,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的人越来越多了。如何加强公众的
测谎是一项评判心理痕迹对应相关度的犯罪心理鉴定技术.测谎结论作为一种诉讼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正确运用.在我国,应以与时俱进的态度看待测谎结论,从而更好地为司法实践
【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从教育工作效果来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著名教育家赞可夫如是说。的确,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人们更加关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能促进学生不断提升个人素养。本文在阐述新时代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关系要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和谐、平等、民主、温馨、
摘 要:光伏系统直流故障电弧能够直接引发火灾,所以对于光伏系统直流故障电弧的特性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升光伏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作者根据自身研究光伏系统多年的实际经验,对光伏系统直流故障电弧展开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光伏系统直流故障电弧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对相关故障的防范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光伏系统;直流故障;电弧  引言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力度不
【摘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一直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如何构建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成为转型发展高校教育改革的难点。本文根据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分析目前应用技术型高校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过程化人才培养监管”、“全方位人才培养评价”、“全员服务教学中心意识” 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理念,并以此制定有效合理的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关键
[本文系2016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少数民族传统珠宝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编号:16SKGH233)阶段性成果]  摘要:文章从重庆珠宝市场上大受欢迎的藏族首饰视角出发,对藏族文化,特别是藏饰的色彩艺术进行解析。从藏族独特的文化涵义,虔诚的宗教信仰出发,论述了藏族首饰的色彩搭配内涵和蕴涵的社会属性,以及在重庆的珠宝市场甚至全国珠宝市场上所占地
期刊
【摘要】高中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态度对其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学习古典文学的态度受到性别、生源地、年级、选科、家庭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关注以上因素,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古典文学;学习态度;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态度对其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高中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学习态度,探讨影响其态度的内外
伴着盛开的花蝴蝶才能飞舞,迎着希望的风企业才能走的更远。站在新时代的旗帜之下,企业要想发展的如鱼得水,那么就必须要左右逢源。发展离不开人,企业的发展离不了企业的员工,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