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②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aolan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在书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讲的是一个热爱咖啡的少年追梦的故事,在十六岁的盛夏,他不顾父母劝阻毅然背上旅行包,前往他梦想中的咖啡王国。他就像一匹野马,在梦想的原野上自由驰骋。
  看完文章后,我托着下巴,感慨道:“羡慕啊!”眼神里带着轻愁与向往。
  不知从何时起,我忽然间觉得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自己,是被束缚的,被禁锢的,外界的种种如同一条锁链,环环相扣,缠绕着手脚,把我限定在一方天地。于是,我抱怨、挣扎,像一棵被修剪过的树上长出的枝丫,轻轻地反抗着剪刀。
  反抗无效,但我却愈发向往那种“说走就走”的自由,然而却求之不得。问吹过的风,得不到任何回声;问路过的树,没有一棵摇曳回应;问满天的星,天空里只有墨黑的答案。能让我自由奔跑的原野,究竟在哪儿?
  或许有人会说我所谓的自由是否会过于稚气、过于轻狂呢?我不知该从何答起。
  一次在散步时,看到工人在路边种树,他们先把树种在水泥盆子里,再把盆子埋入土中。“为什么不直接种到土地里呢?”我疑惑地问。
  工人说:“用盆子是为了限制树的生长,免得树根太深,破坏了道路、水管和地下电缆;也免得树长太高,破坏了电缆和景观。”
  原来,这是行道树的真相,也是我的真相。
  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当下的我,只是现代文明里的一滴水,没有勇气在浪尖沉浮。抬头是四角的天空,低头是更为狭小的土地,即便极目远眺,也无法看见更多。
  记得有段时间,班级里掀起了“赏云”热潮。大家似乎都为窗外的云着魔,课间时候,教室里的趴窗台上看,教室外的站在走廊上看。我也跟著一起看,看云卷云舒,日升日落。
  有过这样一个周末,日光正暖,和风微凉,一个人在阳台上看云,一看就是小半个下午。
  没有望着云出神过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觉的。好像每一朵云上都有一个自己,收容了那颗渴望自由而又无处安置的心,慢慢地,慢慢地,携清风缕缕,暖阳点点,将它带向远方。
  目光到不了的地方,让心去飞翔。
其他文献
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容博大精深,包括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勤、勇、敬、恕、谨、俭、忍、友、慈、和等。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尤为关注传统美德,既巧妙传承了有益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又在落实社会主义核
36年来,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刘晓芬坚持用全板书形式授课,获得学生们的热情追捧。一节课下来,要写8块板书,硕大的黑板写得满满当当。这让刘教授在以PPT为主,已经基本见不到多少板书的大学校园里,显得很另类。  无独有偶,浙大也有一位坚持传统教学方式的老师。浙大老教授蒋克铸已经85岁高龄了,但仍然“倔强”地站在三尺讲台前,跟财大的刘老师一样,蒋老用的也是全板书,在黑板上画非常复杂的构造图。在
我眼前是一碗内容丰富的八宝粥,花生、核桃、薏米、葡萄干、桂圆、莲子……各种食材浸在微呈红色、半透明的汤汁中,一副糯香可口的样子。这,是今天的早饭。  升入初三以来,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卷子,时间总不够用。所以,我的早饭也被压缩成了可以快速吃掉的煮鸡蛋,就像初三的生活,平平淡淡,索然无味,虽说有营养,但天天吃,不免有些腻。为此,我经常不想吃早饭就走,看得妈妈很着急。  一天放学回家,看见妈妈在厨房中,手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陈忠实  2016年4月29日,黄土地作家陈忠实悄然疾终,享年74岁。在其众多作品当中,最广为人知的是1992年诞生的巨作《白鹿原》,斩获中国文学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42年,陈忠实出生在西安市白鹿原南坡的一个小村子里。1962年,高考落榜粉碎了他从大学中文系学生到职业作家的绚丽规划,将他抛回黄土高原。然而,正是40年的农村生活,为《白鹿原》的诞生提供了丰富
门前的那株银杏,已经二十多岁了。它静静地守在老屋门前,成了父亲年轻时的回忆。树,是父亲年少时种下的。“它当时才到我这儿,”父亲比划着这棵树幼苗时的样子,定了定神,长叹了一口气,“一晃这么多年,它都长这么高了。”  如今,这棵银杏高出父亲许多。过去,父亲俯着身子为它浇水、松土;现在,它给予他一片乘凉的绿荫,而他只能抬起头,仰视着这棵曾经伴他成长的树。父亲说,这棵树是他的起源,他从这里出发,兜兜转转,
我的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虽然是乡下,很多人会觉得那里很土,很落后,但在一派繁华的车水马龙和幢幢楼房中生活久了,真正去到那儿,体会到的是朴实,是自然。  当第一棵枣树晃入我的视线,第一条羊肠小道出现在不远处,第一个包头巾的老人缓缓走来……我知道,那是我的老家。当第一颗冬枣被摘下,第一个枣摊已摆好,第一缕枣的清香钻进我鼻息……我知道,那是我的故乡——沾化。  我喜欢老家的春天,它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
脚上穿着那双布鞋,我昂首挺胸地站在人生新一轮的起跑线上。  我是一个从单亲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拉扯大,她常用别人不穿的旧衣裳给我改成了一件件短衣,穿在身上既合身又舒适。我在喜悦的同时,一直为母亲那灵巧的双手深深自豪。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开始不再为母亲的巧手而自豪。母亲改制的衣服和鞋子都还是一样的舒适,我却觉得自己很寒碜。在学校我总是不敢和同学高声谈话,慢慢地,我习惯了弯着身子缩着
《語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因此,在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书法类试题的设置也逐步常态化。  中考书法类试题以选择题为主,兼有填空题和简述题,多以“综合性学习”形式出现,分值在2~15分之间。考查内容涉及书法字体、名家、名帖等,考查能力上既包括书法知识的识记积累,也涵盖书法作品的辨识赏析。  【真题解析
小院的杏花开了。在微醺薄醉的日子里,小院的杏树带一点骄傲地站在院中央,身上缀着酝酿后结出的少女般娇羞的小花。  杏花开得并不纯粹,大部分是月白,偶尔有几抹粉色的黄晕,但整个儿看上去,却又粉得真切明丽,带着淡淡的温暖,就像那时太姥姥的笑。  太姥姥笑的时候,眉眼微微扬起来,嘴并不张开,轻轻抿成一条缝。表情很淡,但很舒心,有一种暖人的魔力。  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太姥姥就得了很严重的哮喘病,总是卧在一
那一天,我发觉了你的存在,你也闯入了我的生活。  我常常是安静的。我安静地抚着衣角的兰草,沉默地听着你的碎念。可这一听,便是好多年,像你掌中的纹,尽握在掌中。  你站在窗前,像是画中人。你欢欣的眉眼连同身后清浅的天色都映入我的眼帘,这一切被收纳进那一刻的时光里,凝成了五色琥珀,被深沉的大海封存。  你还记否?你伸出左手右手,给了我第一次选择的机会。我却摇头不语,将其推与你。此后,在漫长时光里,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