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地塞米松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对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影响,以及血浆NT-proBNP水平与发生BPD及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前瞻性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需呼吸机支持的重度(Ⅲ~Ⅳ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患儿。根据生后14 d是否需继续呼吸机支持分为撤机组和非撤机组,再将非撤机组分为地塞米松治疗组和未治疗组。采用固相免疫层析法检测各组患儿生后14 d和28 d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对血浆NT-proBNP水平的影响,以及血浆NT-proBNP水平与发生BPD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重度RDS早产儿157例,其中撤机组108例,非撤机组49例。(1)撤机组患儿出生体重大于非撤机组,生后14 d血浆NT-proBNP水平低于非撤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后14 d非撤机组患儿应用地塞米松治疗30例,未治疗19例;治疗组生后28 d血浆NT-proBNP水平低于未治疗组[(2.42±0.47) pg/ml比(2.90±0.4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生后28 d血浆NT-proBNP水平均低于生后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地塞米松治疗组中重度BPD发生比例明显低于未治疗组(3/30比8/19),且生后28 d血浆NT-proBNP水平低于未治疗组[(2.72±0.51) pg/ml比(3.09±0.30)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BPD患儿生后28 d血浆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BPD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地塞米松可降低重度RDS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并减少BPD的发生,血浆NT-proBNP水平与发生BPD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