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p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技术、体能、运用”为体育课堂导向,以学习篮球运球技术为主线,结合体能,融入运球过人技术运用。通过单一技术学习组合和运用逐渐形成运球突破运动技能。在掌握运动技能过程中,将规则和合作意识融入“以赛促学”的课堂中,在强化运动技能的同时注重体能发展。课堂教学设计以“蹬”、“跨”、“转”为切入点,选择符合技术原理的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地练习。课堂中将多媒体技术与技能教学有效地整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技术的对比,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达到熟练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与多种组合运球的运用效果。同时,关注学生个体与个性差异发展,提倡团队合作、互帮互学,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体前换手变向运球技术是运球过人技术的基础,进攻者利用突然改变运球方向来突破防守的一种运球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对手堵截运球前进路线时使用。对学生的运球突破能力、控球能力和手脚协调配合能力要求较高。所以,通过该项技术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及拓宽视野的能力。篮球运动较其他球类项目技术繁多,战术形式多样,且反映出个体作战与协同配合特点,作为一项趣味性和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自信心及团队协作精神。副教材是力量素质练习,通过各种方式的平板支撑和跳跃训练的结合,提高学生躯干力量的同时促进跳跃能力的提升。
  本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选项模块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篮球有着浓厚的兴趣。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各种原地、直线(曲线)运球及急停急起等运球过人技术,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是本学期第二次课。在新授课上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动作,部分学生可以进行过低障碍物练习,但对于转体探肩技术的掌握普遍不够理想。对于学生来说,往往存在因运球重心过高使转体探肩速度慢,导致过人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高二学生缺乏对过人技术动作的认知基础,对于何时加快动作速度的认识有待提高。基于以上学情,本课以学习转体探肩的认知为重点进行教学,在掌握“一蹬、二跨、三转体”的基础上,通过“钻”模型(降低重心)和“贴”拳击柱(体会贴过)等方法加快动作速度,引导学生体会正确的用力顺序,并让学生尝试将组合动作融入到技术运用之中,使技术学习和运用得以有效结合,逐渐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片段呈现
  (一)開始部分
  1.笔者通过篮球运动中赛场上运动员的“执行力”一词的解释,引导学生进行整齐划一的队列练习,为了能使学生的步伐和摆臂能够做到整齐划一进行原地踏步走练习,练习中要求学生高喊校训“学博志雅,行懿中西”;通过1、3排和2、4排的不同方向走,形成队列的有序拆分和整齐合并,有效地集中了学生注意力。
  2.热身环节,笔者通过“穿越火线”的游戏,带领学生“钻”过人形障碍物(降低重心),“贴”过拳击柱(体会贴过),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充分活动下肢的同时密切联系基本部分的技术学习,“钻”、“贴”是为了引导学生体验在降低重心的前提下完成转体探肩。学生模仿教师通过脚步移动练习(小碎步、前后跨步)结合教师的投、突、传等动作做出防守姿势并喊出口号(我盖、我防、我断);此练习有效地将脚步防守和语言干预有效的结合。目的是让学生自我生成在移动过程中的防守意识并用语言干预进攻队员的思路。
  (二)辅助练习及诱导性练习
  1.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笔者设计了手指拨球、斜后方拉球、左右抛球、行进间高抬腿胯下绕球、胯下八字绕球、上抛低接球(左右)和躲避球(将球抛至空中并在球下落前快速来回移动,在降低重心的过程中脚掌内侧快速蹬地并结合转体动作)等练习。
  2.组织学生进行体前换手运球练习,并逐步调整运球的重心;在左跨步换手运球和向右跨步运球之后继续向前运球。
  目的:提高学生单手控球的能力和体会换手运球时重心的变化从而加强体前换手运球的综合运用能力。
  3.复习体前换手变向运球过障碍物的练习。教师强调在过障碍物时需降低重心,每人2次(共四个障碍物)并要求等待的学生进行原地或原地换手运球。教师巡回进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即时评价,重点提醒学生降低重心和按拍球的部位。练习过程中,运用IPAD进行视频拍摄(重心低、按拍球部位准确),并在电子大屏幕进行播放。在观看过程中,学生重点观看优秀学生的按拍球部位和对重心的控制。
  目的: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观看到正确的动作示范,同时练习者也能直接地观看到自己所做的动作,这对于其技术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4.挑战球星(过NBA球星模型和拳击柱)。组织学生体验过球星模型和拳击柱,要求学生按照开始部分的要求进行运球练习,练习过程中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体验感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转体探肩。然后,集中学生于大屏幕前观看教师动作示范的视频,内容包括:(1)快速连续过障碍物(球星模型、拳击柱)上篮练习;(2)慢动作回放(过单个障碍物);(3)连续过障碍物投篮。教师要提醒学生重点观看异侧脚的落点和转体探肩的动作以及换手运球之后运球的速度。
  目的: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以最佳视角观看到教师的动作示范,结合慢动作回放,准确地观察到异侧脚的落点和转体探肩时需贴过障碍物,这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观察换手运球后的加速。
  5.分层递进。在全场练习的开始前通过观看精彩的NBA球星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过人集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观看过程中布置观察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防守时是否有其他运球技术与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相组合,从而引出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完成情况继续进行反馈练习或拓展练习(A层次:过低障碍物练习;B层次:挑战明星;C层次:面对消极防守的全场一对一练习)。体前换手变向运球技术中的转体探肩是过人的重点,在强调练习要求的同时侧重于巩固动作质量,整个复习流程成环形结构,有练习、纠错、再练习、小结。在此部分,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有效纠错,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策略,教师巡回指导,并引导学生在完成力所能及的练习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练习发起挑战。提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口号,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6.挑战自我,全场一对一(积极防守)和部分消极防守。
  当分层练习之后,学生已经不满足于消极防守和继续过障碍物的练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急停急起 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体前不换手运球 体前换手变向运球等组合练习突破积极防守队员,从而达到挑战自我的目的。教师巡回指导,指出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如转体探肩不充分、突破之后运球速度不够、突破之后没有“倚”着防守队员等,然后组织学生在大屏幕前观看优秀学生的动作示范。观看完后让学生自选组合挑战对手、挑战自己,教师个别纠错,提醒学生需注意的环节,然后学生做反馈练习。
  目的:作为本次课的拓展练习环节,学生在一对一的练习过程中遇到积极防守的队员时,尝试采用组合动作突破防守队员,为下一节课的练习埋下伏笔。
  (三)身体素质练习
  1.两人相对平板支撑,通过“石头、剪刀、布”判定输赢,赢的人后退一步。最终,两人离边线更近者为胜者(输赢只移动一次)。在这个练习环节,笔者通过“石头、剪刀、布”和移动,提高平板支撑练习的难度和趣味性,从而提高躯干力量。
  2.齐心协力,相邻的两人成一组,一人平板支撑,另一人起身在支撑的学生旁纵跳3次再从身体下方爬过,然后两人调换。每两人一组,以先完成两组为胜。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先体验一次,学生思考練习的最佳方式;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1~2次比赛,并评价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的闪光点。比赛中,要求跳跃的学生喊出次数,支撑的学生给予加油,并带领全体学生鼓励还未完成的小组。设计“齐心协力”是对躯干力量和跳跃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以跳、爬为运动载体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四、课后反思
  1.适宜的运动负荷
  存在问题:从本节课来看,从准备部分的“穿越火线”和步伐练习到基本部分的挑战明星和分层递进练习,学生始终在进行高密度的运动,练习场地由原地到半场再到全场、练习方式由徒手过障碍物到运球过障碍物再到过防守队员(积极与消极)。经统计,本次课仅有8分钟的等待状态。同时,因看课教师较多导致室内场馆的温度上升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学生的心理又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体能消耗大。其中有1位学生出现因体能消耗较大身体不适而无法练习的现象。
  改进策略:课堂上兼顾体能的同时应合理组织练习时间,教师应观察学生的状态并适当调整练习密度。如,在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优生的示范、集体纠错和个别指导来调控练习的时间,并可加入学生之间的互评,培养学生会看、多想、能做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年龄阶段、身体状况等情况制订教学目标,从而达到密度、负荷适中的要求,这样才能真正地将“技术、体能、运用”有效地结合起来,反之则会抑制。
  2.合理的纠错时机
  存在问题:从本节课来看,教师在基本部分挑战明星时,除了让学生观看教师慢动作的视频纠正动作的方法之外,没有比较有效的纠错手段去解决出现的问题,只是口头强调转体探肩(如转体探肩做得还不够,运球重心太高了等),导致了学生不知真正的错误原因,出现为了完成该动作而去做动作的现象,不知错误如何纠正等。
  改进策略:课堂上,教师在“听准、看准、练准、评准”的同时还需要“纠准”。在纠错过程中,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多数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应及时地进行集体纠错,并使用有效的纠错手段,如,篮球突破时重心过高的问题可通过异侧手摸地等手段解决。
其他文献
“带我们走出困惑 领我们当好教师”“精湛的培训 专业的团队”“诠释校园安全理念 立柱专业精细培训”等由培训学员和受援建城市赠送的牌匾、锦旗挂满了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的“博士园”外墙。这不仅映射着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在中小学学校体育培训领域取得的成绩,更代表了全国学校体育工作者对其专业精神和优质服务的认可。自2004年以来,从“国培计划”到青海省、云南省、新疆等省级国培项目,从教育部-联
初中生处在性格养成,身体发育的阶段,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沟通能够有效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情况,从而进行教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习能力,促进未来发展。家长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方法  在与学生沟通中,家长往往不注重沟通的方法,采用“生硬”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长此以往,学生的对家长的态度产生厌烦感,不利于家长对学生开展家庭教育,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6月16日,“播撒幸福种子催放心灵之花”暨皇城根小学“灵动从常态中来”体育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市百年老校皇城根小学官园校区召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体育教研室主任马凌,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院长陈雁飞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秘书长赵立教授,以及300余位北京各地的体育教师参与了此次教学研讨活动。  此次教学研讨旨在结合课程标准,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立足城区
一、准确把握“体罚”“惩戒”与“奖励”的内涵  (一)“体罚”  “体罚”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辱骂、惩罚、殴打或者变相殴打学生以及其他类似的行为。江苏张卫老师举例:在体育课堂中站队时,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教师直接让学生离开课堂,然后辱骂、殴打学生,这种行为就属于体罚。“体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二)“惩戒”  “惩戒”是指体育教师在学生犯错后给予理性的、合理的纠正行为,
一、中长跑项目特点  德国生理学领域专家Mader和Hartmann[1]提出,现代800m跑优秀运动员无氧乳酸供能达到40%左右(其中ATP-CP供能10%、乳酸供能系统30%),有氧供能占60%左右,1500m跑优秀运动员无氧乳酸供能达到30%左右(其中ATP-CP供能8%、乳酸供能系统20%),有氧供能占60%左右。  二、选材内容  针对中长跑项目特点,以本校中长跑选材为例,结合训练实践和
精神疾病患者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问题,在认知能力、情感表达及意志力等方面都有问题,无法正常生活与工作,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护理难度也随之增加。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情况逐渐加剧,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老年精神疾病患者除了患有精神疾病之外,大多还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各类慢性病,加上缺少家人陪伴感到孤独,这都为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带来了难度。老年精神
近年来肺癌发病率急剧升高,统计资料显示,在许多发达国家,肺癌占据男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占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我国大部分肺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早期确诊患者极少,因此加强人们对肺癌的认识,提早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  肺癌治疗效果与肺癌分期有极大关系,目前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患者发病时已经处于中晚期。所以早期筛查、早期发现尤为重要,人们要学会辨别哪些是肺癌高危人群,并
趣味课堂主要是通过有效分析教材,精心创设教学环节,并在各个环节中渗透娱乐和比赛的因素,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田径教材,主要是对跑、跳、投等人体基本活动技能进行娱乐化的拓展,将这些创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游戏化教学实现趣味课堂呢?笔者以为,不能为了趣味而趣味,在创编游戏时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并始终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游戏化设计,才能既实现趣味课堂,又不失课堂本真。  一
生化检验是医学检验的重要内容,定量检测是其显著特征。很多人认为,生化检验中,只要使用先进仪器设备,配合合格试剂,由有资质的人进行操作,便可很好地开展生化检验工作。其实,生化检验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生化检验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稍有差池,便可能影响检测结果。标本分离及测定  标本的及时分离及测定是反映标本真实情况的保障。通过NADH转化成NAD的变化,检测其物质含量的试验,血液存放时间或多或少存在影
2017年5月4日,来自温州市各县市区260余名体育骨干教师聚集乐清市北白象镇茗西学校,围绕“体育与健康学科拓展性课程建设”的话题开展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主办,乐清市教研室和乐清市北白象镇茗西学校承办,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研员余立峰、温州市体育教研员蔡景台及乐清市教育局教研室周伟力主任等专家和领导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分成果展示、课堂观摩、课程介绍、专家引领四个板块进行。  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