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对数学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初中升高中的阶段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十分重要。本文根据新课标的改革理念,研究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探讨解决好衔接问题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中如何解决衔接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21-0075-02
在升入高中之后,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上有很大的困扰,即使在初中数学得到高分数的学生,学习高中数学也会有些吃力,觉得高中数学特别难懂,不容易理解应用,在考试中甚至达不到及格线。部分学生在数学中经常有挫败感,对数学失去热情和信心,渐渐呈现半放弃状态。教师对于解决学生在数学课的各种问题,开始高度重视。
1 初高中数学的断层问题
1.1 教材知识理论的差距大
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然而高中在很多地区还不属于义务教育。在初中所学的数学都是很基础的知识,具有简单易懂的特点,涉及不到逻辑性特别强,很抽象的问题[1]。而且在几次教材的修订后,即使是难的知识点也转移到了高中数学中。高中数学是为高考准备的,所依知识点的选拔性很高,很多在高中数学很深入的知识,在初中课本中只有初步的了解。
1.2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同
初中的教材较少,内容也很好理解,中考的考试难度并不是很大。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将知识点分解详细讲给学生,让学生多重强化练习[2]。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出现只能记住熟悉习题,解题方法单一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开发。高中的教材多,知识点繁多。高中数学一天里学习的知识在初中可能会讲一个星期,所以高中教师主要讲重点难点,进度很快。不少学生步入高中适应不了快节奏的数学课堂。
1.3 学生学习方法不同
在初中的学习中,只要学生跟着老师的步伐加上一定的练习就能取得不错的分数,但在高中数学中,就不只是跟着老师学习更要有獨立的思维,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很多任务。仅仅按照初中简单模仿的学习方法,不能学习好高中的内容。
2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意义
初中数学作为十分重要的课程,不仅仅只是为了在中考阶段获得好的成绩,更是为下个阶段,也就是高中数学打下基础。但在初中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中都着重于提升眼前的成绩,忽略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综合能力。促进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学生才能从初中顺利过度到高中。
3 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实际策略
3.1 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上课认真听讲、仔细记笔记、做好预习和复习、上课不迟到这些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期严格要求自己 ,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说平时不认真,在考试的前夕熬夜学习,临时抱佛脚,这样有可能在考试的时候提高成绩,但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会形成侥幸懒惰的心理。教师需要要求学生日常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记好笔记,让学生通过笔记来提炼知识,做好预习和复习。
3.2 高中数学知识进行衔接
高中数学于初中数学有不小的差异,但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衔接联系。比如在中考中不涉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初中老师没有讲,高中老师又直接拿来用,学生有知识盲区。高中老师应该适当了解初中教材,减少学生的知识盲区,使学生没有负担地接受高中知识。
3.3 改变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实践提高学习能力
在高中课堂中,学生只依靠教师灌输来学习提升不了其本身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更要让学生会学[3]。这也体现了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比如在概念的理解中,编拟问题,学生一边理解一边思考,学会联系、举一反三。还可以多提供一题多解的习题,比如已知抛物线y=-x2 ax-4的顶点在坐标轴上,求a的值。这道题有三个答案,提升了学生严谨的学习能力。在高中的数学函数中多解的题更加繁多,也为高中数学的解题思路培养奠定基础。
3.4 全面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形成
新课标中提出:“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在培养对象上从面对少数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教师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正在发展,逻辑能力并不是很强,再加上小学的基础,个人的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学生的发展潜力有一定的差异。高中的数学更加抽象,并且系统性很强,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逻辑能力[4]。所以教师从初中开始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差异化教学,可以根据同组异质进行合理的分组,展开有效的分层教学。不但能使学生个体发散思维,还能实现集体的进步,有助于在高中更好的发展。
4 结语
总的来说,新课标是初高中数学教学新的机遇,作为一种新的平台有助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同时也有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扩大知识面的,提高本身素质,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方案,并从中总结经验,提炼要点,减少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和学生学法的差异,帮助学生在初高中数学中顺利衔接。
参考文献
[1]柳广社.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初探[J].新课程·下旬,2016,(6):191-191.
[2]陈林兵.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6):16-17.
[3]孟宪军.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155.
[4]王新林.关于高一数学教学中如何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7):343.
关键词:新课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21-0075-02
在升入高中之后,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上有很大的困扰,即使在初中数学得到高分数的学生,学习高中数学也会有些吃力,觉得高中数学特别难懂,不容易理解应用,在考试中甚至达不到及格线。部分学生在数学中经常有挫败感,对数学失去热情和信心,渐渐呈现半放弃状态。教师对于解决学生在数学课的各种问题,开始高度重视。
1 初高中数学的断层问题
1.1 教材知识理论的差距大
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然而高中在很多地区还不属于义务教育。在初中所学的数学都是很基础的知识,具有简单易懂的特点,涉及不到逻辑性特别强,很抽象的问题[1]。而且在几次教材的修订后,即使是难的知识点也转移到了高中数学中。高中数学是为高考准备的,所依知识点的选拔性很高,很多在高中数学很深入的知识,在初中课本中只有初步的了解。
1.2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同
初中的教材较少,内容也很好理解,中考的考试难度并不是很大。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将知识点分解详细讲给学生,让学生多重强化练习[2]。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出现只能记住熟悉习题,解题方法单一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开发。高中的教材多,知识点繁多。高中数学一天里学习的知识在初中可能会讲一个星期,所以高中教师主要讲重点难点,进度很快。不少学生步入高中适应不了快节奏的数学课堂。
1.3 学生学习方法不同
在初中的学习中,只要学生跟着老师的步伐加上一定的练习就能取得不错的分数,但在高中数学中,就不只是跟着老师学习更要有獨立的思维,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很多任务。仅仅按照初中简单模仿的学习方法,不能学习好高中的内容。
2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意义
初中数学作为十分重要的课程,不仅仅只是为了在中考阶段获得好的成绩,更是为下个阶段,也就是高中数学打下基础。但在初中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中都着重于提升眼前的成绩,忽略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综合能力。促进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学生才能从初中顺利过度到高中。
3 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实际策略
3.1 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上课认真听讲、仔细记笔记、做好预习和复习、上课不迟到这些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期严格要求自己 ,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说平时不认真,在考试的前夕熬夜学习,临时抱佛脚,这样有可能在考试的时候提高成绩,但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会形成侥幸懒惰的心理。教师需要要求学生日常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记好笔记,让学生通过笔记来提炼知识,做好预习和复习。
3.2 高中数学知识进行衔接
高中数学于初中数学有不小的差异,但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衔接联系。比如在中考中不涉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初中老师没有讲,高中老师又直接拿来用,学生有知识盲区。高中老师应该适当了解初中教材,减少学生的知识盲区,使学生没有负担地接受高中知识。
3.3 改变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实践提高学习能力
在高中课堂中,学生只依靠教师灌输来学习提升不了其本身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更要让学生会学[3]。这也体现了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比如在概念的理解中,编拟问题,学生一边理解一边思考,学会联系、举一反三。还可以多提供一题多解的习题,比如已知抛物线y=-x2 ax-4的顶点在坐标轴上,求a的值。这道题有三个答案,提升了学生严谨的学习能力。在高中的数学函数中多解的题更加繁多,也为高中数学的解题思路培养奠定基础。
3.4 全面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形成
新课标中提出:“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在培养对象上从面对少数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教师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正在发展,逻辑能力并不是很强,再加上小学的基础,个人的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学生的发展潜力有一定的差异。高中的数学更加抽象,并且系统性很强,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逻辑能力[4]。所以教师从初中开始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差异化教学,可以根据同组异质进行合理的分组,展开有效的分层教学。不但能使学生个体发散思维,还能实现集体的进步,有助于在高中更好的发展。
4 结语
总的来说,新课标是初高中数学教学新的机遇,作为一种新的平台有助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同时也有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扩大知识面的,提高本身素质,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方案,并从中总结经验,提炼要点,减少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和学生学法的差异,帮助学生在初高中数学中顺利衔接。
参考文献
[1]柳广社.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初探[J].新课程·下旬,2016,(6):191-191.
[2]陈林兵.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6):16-17.
[3]孟宪军.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155.
[4]王新林.关于高一数学教学中如何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7):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