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痛苦伴我们一生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uya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痛,是人生的警示
  
   偶尔翻看一张旧报纸,发现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湘西竟发现一名不知疼痛的奇异男童。这个小男孩被父母领到医院时,从头到脚遍布伤痕,刀伤、烫伤、烧伤、咬伤、摔伤、撞伤……不计其数的伤痕,让人很是惊诧。
  孩子的父母说,这些伤痕都是因为他感觉不到疼痛造成的。因为不觉得疼痛,男孩在蹒跚学步时曾站在烧红的炭火上却不知将脚移开,直至脚心几乎烧烂;因为不觉得疼痛,头上撞了口子照样在野地里玩,直到被父母发现。这个没有痛觉的小男孩不晓得害怕,更不会逃离各种伤害,要是他的父母不能及时发现并带他逃离险境,他就可能生命不保。
  男孩的父母哀求医生,求他们想办法拯救孩子的痛感神经,让孩子能够感知疼痛、懂得痛苦,从而能够保护自己。
   不知道现代医学能否满足这对父母保护孩子的愿望,但是小男孩的故事却让我忽然发现:痛苦,竟然是生命的一道防线。没有了痛苦,生命必然飘摇,找不到方向。
  肉体上的痛苦让我们受到小小的伤害之后立刻逃开,逃离大的灾害甚至是灭顶之灾。痛是生命发出的强有力的警告。我猜想,一粒落入石缝里的种子是会痛的,因为痛,它才会改变方向,才会辗转着躲开压在它头上的碎石,从而找到湿润的土,找到空气,找到阳光,找到生命的坐标。
  向上天祈求“让我们远离痛苦吧”,这往往是少年时的事。少年本“不识愁滋味”,可是偏偏那时痛苦最多:整天学习,痛苦;前途未卜,痛苦;陷于流言,痛苦;维特式烦恼,更是痛苦。只是走过少年、青年,回首往事,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最回味无穷的,总是那痛苦着的少年时光,那做学生时的艰苦岁月。那时,我们就像一粒种子,在给我们带来痛感的巨石罅隙中生存,辗转曲折地成长。正因为那些接踵而来的痛刺激着我们,才让我们生龙活虎地长大。
  初恋常常夭折,正是因为初恋带来的痛苦太多太多。陷入爱情的年轻人,总是“痛并快乐着”:猜测、讨好、误会、解释,以及性格、观念、处事、未来……种种纠葛牵扯着两颗多情的心。倘若痛过之后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在误会的路上愈走愈远,分手也就在所难免。然而初恋即使夭折,那一段感情也会成为我们人生的珍品,值得我们用漫漫的一生来回味。因为感受的痛苦越多,人生的内容就越丰富。
  当我们熟稔了手头按部就班的工作,看透了必将一成不变所谓的前途,不再相信人间会有真爱时,我们会觉得解脱了,不再痛苦了。可是同时,我们也失去了激情、快乐,失去了幸福的感觉。生命变得迟钝,自此,我们已走上了人生的末路。
  致命的痛苦往往是不痛的,它不痛不痒地侵入体内,等人们发现时,它早已大兵压境,黑压压地蚕食着你的每一寸灵与肉。而那些一直痛着的人,踉踉跄跄地躲过一拨又一拨的磕磕绊绊,虽走得曲折,却恒久绵长。
  还是坦然接受生命中所有的痛苦吧。痛,是因为我们还健康地活着,与其在幸福中逐渐麻木,不如在疼痛中揉醒惺忪的双眼。痛伴一生,才能让我们时时处在警觉之中。
  编辑 邱文瑾
其他文献
他们夫妇在广东打工十多年,辛辛苦苦挣钱抚养留守在老家的儿子王新平和年迈的母亲。王新平大学毕业那年,相依为命的奶奶去世了。儿子很是悲痛和伤感。他和她守候在儿子身边,生怕他一时想不开,做出傻事来。一有时间,他就和儿子聊天,他坚信父子心灵相通。可是,儿子的眼里始终透出和父亲陌生的目光,他们像两条铁轨,找不到相交的那一点。  为了让儿子能够尽快摆脱这种境遇,他和她决定带上儿子,离开四川老家,再次去深圳打工
英国有个17岁的少年,乱买彩票竟中了200万英镑大奖。中奖后,他买房买车买豪宅,一段时间过后,他感觉自己在挥霍之中丧失了人生目标。于是他搬家远走,避居人世。谁料,不久之后他又患上了抑郁症。29岁那年,他死于豪宅之中。他说:“每个人以不同方式面对死亡,所有人终有一天会离开。”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朋友听,朋友摇头说:“给你足够的钱,却不给你人生目标,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事情了。”我说:“他是被自己所伤。
那是一个怎样的女孩,让我些许麻木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仅仅是因为她的外形、她的声音,还是……  选秀节目现场,出现了一个女孩。23岁,身高1.28米,穿着粉红色的连衣裙,脸上是自信甜美的笑容。如此袖珍,如此惹人怜爱。音乐响起,灯光暗去,唯美的童声演唱起歌曲《萤火虫》,让全场如痴如醉。  由于身患侏儒症,从五年级以后,女孩就再也没有长高过。这给她的生活带采了诸多不便。比如打车时,出租车都不会停下来。因为
千里马变良驹,离不开伯乐的耐心和指引    当李娜成为第一个捧起大满贯赛事单打奖杯的亚洲人时,她“特别想感谢孙主任”,这个孙主任就是原国家女排队长孙晋芳。  李娜21岁就成为全国网球一姐,2002年却突然选择退役,和男友姜山一起去华中科技大学学习,个中原因无意细说。  此后,国家网球队改组,2004年,孙晋芳来到国家网球管理中心任主任。她上任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娜,决心把这个难得的人才“请”回来
流行文化进入课堂已非一日,2004年金庸小说进入高中语文课本就已经引起过争议。到2008年,流行歌曲第一次成为高考试题,2009年更是成为整个高考的作文题。课堂上唱起流行歌,家长的担心有无必要?  洪晃说:流行文化进入课本没有什么不好,现在的经典在刚刚问世的时候都是流行,当然不是所有流行文化都可以成为经典。我相信郭路生、北岛、芒克的诗句还有崔健的歌词都会成为经典。因为这些字句给予了一代人精神力量,
别让浮云遮住了人生的灿烂阳光     “神马都是浮云”,这是前段时间在网上相当风靡的一句话,被网民誉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警句”。  不上网的,看着这六个字就只能妄加揣测了。其实,只要把“神马”俩字解释一下,这话就不陌生了。神马不是指一匹马,不是指一群马,不是指神话故事里的马,神马是“什么”的谐音。把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什么都是浮云”“什么都不必在意”。  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在一个
口德,即语言交流中的道德,“恶言不出口,苛言不留耳,口者,关也;舌者,机也;出言不慎,驷马难追。”凡夫俗子,虽不能“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注重口德,尤为必要。  不说之德:  张学良  对当年往事守口如瓶  1936年12月12日,因深感大敌入侵,国家危难之际,军人守土有责,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断然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改变了张
一个懒惰者四处流浪、乞讨,饱受了人间的酸甜苦辣。  一天,他流浪进了方圆寺。他已一天没有吃东西了,便向一位老和尚乞求水与食物。  老和尚说,你今天帮我打扫寺院的卫生,我就给你水和食物。  懒惰者说,我一天没吃东西了,你给我水和食物,我明天再帮你打扫寺院的卫生,行吗?  老和尚说,我这里只有今天,没有明天,我只看到今天,从来不看明天。你不愿意今天帮我打扫卫生,你现在就离开吧。  懒惰者说:我现在四肢
我們攀登的目的是山登绝顶我为峰  著名哲学家张世英先生曾提出“人生四境界说”。他按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程度,把人生境界分成“欲求的境界”“求知的境界”“道德的境界”和“审美的境界”四个层次。四种境界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彼此交错。一般而言,人往往是四种境界兼而有之,而人品之高下只是以各种境界所占比例多少不同而决定。  欲求的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一个“欲求的境界”占主导地住的人,
1 贫不移志    中国前首富刘永行小时候家里穷。被父亲送给一个布商抚养,结果摔坏了腿又被退回:全国知名的“养鸡大王”韩伟小时候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又多,排行老九的他15岁时就挑着粪土篮去淘粪:名人电脑公司总裁余德发小时候白天上学,晚上摆地摊,高中没毕业就辍了学;波司登总裁高德康年轻时背着重重的货包挤公交,一身汗臭被人骂做“乡巴佬”。  不要以为总裁都有一个像比尔·盖茨或李嘉诚那样的爹,其实他们也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