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重整国际秩序的碎片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9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况空前,话题沉重


  2月15至17日,第5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德国举行,共有约700名正式代表和数量更多的观察员与会,其中包括35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00多名内阁部长(其中包括50多名外交部长和30多名国防部长)和重要国际组织代表,以及数量众多的前政要和外交政策与安全防务领域的专家学者。德国除总理默克尔到会发表演讲外,另有5位内阁部长、45名国会议员参会。德国军方把慕安会作为学习交流的好机会,会场上随处可见前来观摩的德国军官和作为志愿者四处忙碌的军校生。
  参会者把有着近200年历史的巴伐利亚庄园酒店挤得水泄不通,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见缝插针地架起摄像机,对在人群中穿行的领导人和知名人士进行“围追堵截”,抓紧时机提问采访。我在大堂驻足短短5分钟,便有美国前副总统拜登、韩国外长康京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从身边匆匆走过。而在客房楼层的走廊上,也曾迎面碰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女婿库什纳,在电梯里还与美国众议长佩洛西并肩而立,在餐桌上与美军前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彼得雷乌斯上将邻坐。
  彼得雷乌斯上将告诉我,他第一次参会时还是一名驻扎在德国的少校军官。当时会议规模很小,只有几十名北约成员国的官员和学者,只讨论跨大西洋关系,现在关注的议题扩大至全球,参会人员也来自世界各地。
  会议开始前一天,慕安会主席伊辛格大使发表了一篇为会议定调的短文,题为《大拼图:谁将重整碎片》。伊辛格在文中写道,2019年的慕安会将是“十年来最重要的会议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前所未有的出席级别和规模,更是因为“2019年将是我们目睹国际变化产生结果的一年”。在伊辛格看来,这些变化包括:美、中、俄之间铺展开来的大国竞争,自由国际秩序中日渐缺失的“美国领导力”,叙利亚、阿富汗、也门等国绵延不绝的武装冲突,国际军控裁军体系支柱的不断倒塌,迷惘不定的跨大西洋关系,重叠交织的贸易摩擦与安全纠纷,以及气候变化和新技术突起的影响等。伊辛格大使认为世界不仅仅是在经历大大小小的危机,更是正面临根本性的挑战——“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核心组件已破碎不堪”。伊辛格大使希望本届慕安会能深入思考“如何保存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核心组件”。

难掩跨大西洋关系裂痕


  伊辛格大使传导的焦虑情绪始终弥漫在巴伐利亚庄园酒店会场上,嘉宾们讨论的焦点之一是“跨大西洋关系前景”。今年,美国有100多名要人出席慕安会,规模也是空前的,除副总统彭斯、代理国防部长沙纳汉、主管军控事务的副国务卿汤普森外,还有53名参众两院国会议员,近十分之一的“国会山”搬到了德国。庞大的美国团队显然是为了展示跨大西洋联盟的“坚如磐石”。但从欧美领导人的发言中却可以感受到双方之间越来越深的裂痕。默克尔总理以讥讽的口吻称自己不理解“为什么在美国生产的德国汽车会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强调德国将坚持推进经济上互利的俄德“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彭斯则呼吁欧盟国家反对“北溪-2”项目,并且“不要从敌人手中采购武器”。他还说,“如果我们的盟国越来越依靠东方,我们将无法确保西方能继续得到充分防卫”。当欧洲国家的领导人表示将继续支持伊朗核协议时,彭斯却呼吁欧洲盟友退出协议,“不要瓦解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当欧洲反对美国自叙利亚撤军时,彭斯却说撤军只是改变了战术,并没有改变任务。当欧洲国家对美国退出《中导条约》表达关切时,汤普森副国务卿却强调美国不能继续维持一个对方不能遵守的双边协定。彭斯虽努力重申“北约的重要性”,承诺美国不会放弃对世界的领导,却也没有忘记提醒北约盟国务必在2024年前将军费的GDP占比增加到2%。
  美欧之间的明显分歧是源于特朗普政府的独特性,还是反映了更深层、更本质的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之变?对于這一问题,参加会议的人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是“特朗普现象”的一部分,欧美分歧将会随特朗普的下台而弥合。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欧洲躲在美国羽翼之下享受安全和经济红利的日子已经过去,必须重新自我定位,在新时期的大国竞争中找准位置,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
2019年2月1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慕尼黑安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演讲,对全球单边主义倾向发出警告,呼吁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各种挑战。

  本届慕安会对全球各地冲突和危机的关注、对安全领域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都使人感受到形势的严峻性和任务的紧迫性。除主会场的大会发言外,还安排了170余场“边会”(side events),形式有闭门圆桌会、公开辩论会、小型论坛、餐会等,甚至还有“睡前酒会”,当然也少不了发布会和政策倡议会。既涉及现实安全议题——如南海争端、朝鲜半岛无核化前景、萨赫勒地区动荡冲突、中东人道安全等,也有前瞻性的话题——如人工智能军事应用、超高音速武器发展及军控措施、北极冰盖融化的安全挑战等。还举办了和平运动签名征集活动和一些新书、学术报告的发布仪式,如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等人发起的“自由、繁荣与和平原则宣言”签名、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等发布的《核不扩散与裁军政策文件》、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发布的《2019年军事力量报告》。会议期间,还举行了2500多场双边会晤。

“中国声音”与“中国真空”


  中国近年越来越重视慕安会,坚持派出重量级外交官出席。2017年傅莹(时任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在慕安会发言的照片,成为会议宣传手册和会场招贴画上的“中国名片”。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率团与会。他在主会场做大会演讲,并回答了现场听众就中美关系、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中国的军控政策等提出的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今年有一个4人团组参会,这也是中国军人第一次着军装现身慕安会会场。
  我们在参会过程中强烈感受到国际上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关注。中国在会场的每个角落都会被提及。在每个议题中,中国不是问题的一部分,就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在很多争论中,中国都不可避免地成为焦点。在以任何方式讨论重组“世界版图”时,中国都是不可或缺的“拼图板块”。不少聚会还专门讨论中国,如关于“中国寻求先进两用技术的做法及影响”的圆桌讨论、研究“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及国际应对”的分会。尽管我们在会场上很少能看到来自中国的面孔,但中国显然是“徘徊在屋子里的大象”——无论隐形或显形,都在那里。
  当我仔细看完744名参会人员名单时,发现只有3名中国人作为正式代表参会并发言。加上观察员,全程参会的中国人不到10位。中国的参与度与慕安会对中国的关注度相比并不对称。当中国已成为重要的安全话题时,尽管中国的参会者尽了最大努力发表看法,但会上仍有一些活动存在“中国声音”的“真空”,中国是在任由别人解读、分析和评说。
  外部世界已把中国当作“现秩序的打破者”“新秩序的整合者”。中国需要尽快培养出足够的国际自知和自觉,知道世界怎么看我们、对我们有什么期待,也要知道我们应如何顺应时代潮流,主动去影响和改变世界。
  伊辛格大使给每位参会代表准备了意味深长的小礼物——一盒慕安会主会场的拼图。看着它,我又想起伊辛格提出的问题:“谁来重整破碎的国际秩序?”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需有“中国答案”。
  (作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役少将、原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其他文献
2020年12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动用总统权力赦免15人。综合美国媒体报道,白宫当晚宣布的获赦人员名单中,包括因在“通俄”调查中作伪证而一度入狱的2016年特朗普竞选团队外交政策顾问乔治·帕帕佐普洛斯和荷兰籍律师亚历克斯·范德兹万,以及四名因参与枪杀伊拉克平民被判12年至终身监禁的前“黑水”保安公司雇员。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民主党人亚当·希夫随后发表声明,指责特朗普滥用总统的特赦权。在之
2021年1月28日,扎帕罗夫在首都比什凯克正式宣誓就任吉尔吉斯斯坦总统。  2021年1月10日,吉尔吉斯斯坦举行了总统选举和决定国家政体的全民公投。1月20日,吉中央选举委员会确认,曾在去年10月吉国内政局动荡期间被议会推选为总理、后兼任代总统的萨德尔·扎帕罗夫获得79.20%的选票,当选总统。扎帕罗夫力推的准备改行总统制的宪法修正条款,也在全民公投中以81%的压倒性优势获得通过。1月28日,
4月18日,外交部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外交部部长王毅、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晓涛分别介绍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系列活动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王毅表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习近平主席将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应习近平主席邀请,目前2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出席论坛。这次论坛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以来
2014年12月18日,韩国外交部长官尹炳世开启为期七天的中东四国之行,相继出访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和沙特阿拉伯,期间还出席了第11届韩国—中东论坛。作为韩国的中东政策的战略一环, 此次出访表明了韩国不断提升在中东地区政治影响力的战略意图。  从地缘政治来看,中东在世界政治变化中居于敏感而重要的地缘政治地带:不仅拥有巨大的能源资源,其地缘政治与地理位置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美国从伊拉克的战略
摘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应用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分析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探讨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就教学与发展问题,维果斯基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可以区分为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顺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独立地解决智力任务
当前世界正深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疫情还在继续蔓延,中美经贸竞争和博弈远未结束,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挑战了传统发达经济体的地位,WTO多边贸易体制正遭遇挑战、亟待改革,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国际经贸秩序和规则正在加快重塑和演变。  在国际经贸秩序变化过程中,贸易协定的新发展和新条款带来的新规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全面与进步跨
石源華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中国周边学战略层面研究的重大课题。冷战结束后,按照冷战阵营划线站队、以结盟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开始推行“伙伴关系”新型国家关系。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伙伴关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强度发展阶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国周边学关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截
2019年,在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升级与国际政经形势巨变的情况下,台湾成为中美经贸摩擦的意外“受益者”:在许多国家或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或纷纷下调经济增长率之际,台湾却调升了经济增长率。尽管如此,台湾还是出现了不同产业、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民生问题也未有明显改善。同时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陷入低潮,台湾对大陆出口与投资双双衰退。2020年,国际政治格局与两岸关系发展变数依然颇大,台湾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大,风险
9月5日,美国《纽约时报》刊发一篇题为《我是特朗普政府中的一名抵抗者》的匿名文章,作者以隐藏在政府内部的不具名高官身份,痛斥特朗普偏爱独断专权,藐视民主,压制自由媒体,因此既不适合担任总统,也无法代表美式价值观。文章的发表掀起了自2016年大选以来美国“反特朗普”运动的又一轮高潮,表明建制派与反建制派之间的斗争进一步显性化。匿名文章披露诸多“白宫内幕”  这篇匿名文章“证实”特朗普“浮躁好斗、气量
8月26日,为期3天的西方七国集团(G7)峰会在法国比亚里茨闭幕,与会领导人会后发表了一份简短的联合声明。声明说,七国集团支持维护开放和公平的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希望深度改革世界贸易组织,以便更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更迅速地解决争端、消除不公平贸易行为,“将在2020年达成一致,以便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框架下简化规则壁垒,改进国际税收体制。”伊朗核问题是本次峰会关注点之一。声明指出,七国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