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京发【2005】7号文件精神,北京市全市正全面推广东城“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经验,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运行效率。在此次推广工作中,石景山区结合多年的“数字石景山”和电子政务经验,在东城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推广实践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思路,称为GBCP模式,它在信息采集、管理调度、日常监管、成本控制、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完善、丰富和大胆创新。
3月30日,石景山区城市管理指挥调度中心揭牌,石景山区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始运行。这一天,新成立的指挥调度中心大楼里热闹非凡,石景山全区53个委办局和9个街道的主要领导会聚一堂,区长侯玉兰在调度中心成立大会上对到会人员指出:各单位在做好各部门的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相互协作,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由区长牵头,几乎所有的委办局及街道负责人全部到会,针对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专题的如此全面规模的会议,在石景山乃至全国范围也还不多见。为什么石景山区如此重视指挥调度中心的成立,石景山区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对石景山区的管理将带来什么影响?又会带给生活在石景山区的居民什么样的改变呢?
立体管理 透视地下
生活在石景山:我家小区门口地下水管爆了……
2006年春节前的一天,张山一早起来晨练就发现小区门口马路上一滩水,马路中央还有个“小喷泉”,不用说,一定是地下水管爆了。张山想打个电话报告给有关部门,却苦于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该打哪个电话。水管喷了差不多一上午,由于天气冷,周围漫出来的水开始结冰,交通开始拥堵,不用说,上班的人们定迟到无疑了。11点左右,市政施工队终于知情,开始抢修起来,他们刨开了一大段马路,不幸地是,挖坏了已有的电信线路导致几公里大厦写字楼的网络瘫痪。晚上,水管终于修好了,电信线路也接通了,马路的大坑也填平了。又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马路重新修成水泥路,不过,平整的马路变得凹凸不平,还有一道深深的“疤痕”,“疤痕”就如一条拉锁横在马路中央,丑陋不堪。
“拉锁路”问题在许多城市相当普遍。为解决此问题,许多城市纷纷采取相关措施,有的城市注重前期规划,加强供电、供暖、电信等部门的前期协调工作,实现管线提前入地。有的城市采取联席审批制度,城管、交警、规划、交通等部门联合办公,对于要求施工的单位,要在有关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将本年度计划报市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安排。前期规划自然好,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总有新的项目出现。而加强审批也只是时间问题,道路还得挖。另外,挖路的时候还会有重大问题发生,就如以上事例由于不知地下究竟有什么线路,导致修地下水管挖坏了已有的电信线路。“拉锁路”及施工时挖坏其他线路而引发次生灾害的情况长久以来困扰着人们。
“拉锁路“在石景山将得到有效防治,而且不会再有安装某线路挖坏其他线路的情况了,负责石景山区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北京强网政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称强网公司)总经理陈志平告诉记者,原来,这是因为石景山区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除了在借鉴东城经验的基础上,还是以“三位一体”的石景山区城市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构建的。
借鉴东城经验,石景山区将全区84平方公里的范围划分为1422个单元网格,勘测普查城市部件16.3万个,在全市城八区中,覆盖面积最广,组建约200人左右的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并建立了先进的便民电话服务中心。石景山区城市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是按照石景山区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框架下“数字石景山”系列工程中的基础工程,2004年7月交付使用的,其建设特色是采用3S(RS/GIS/GPS)技术,以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为框架组织信息资源来整合人口库、法人库、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库“四库”。以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为框架组织数据库,更符合真实世界的本质。
监督员人手一只专用手机,每天在自己所负责网格中进行巡查,同时,石景山发挥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便利优势,将社区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如井盖丢失、公共设施损坏、垃圾渣土堆集、占道经营、违章搭盖、油烟扰民等问题打电话给便民服务中心,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对问题分类并转发到相关责任部门,监督员或者指挥调度中心的人员进行相应核实,问题得到解决将进行结案。
由于石景山区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提取的信息与空间信息相关,所以其管理不只可以覆盖如上所列地上的一些公共设施管理或问题,还将管理范围有效扩展到地下。比如水管爆裂时立刻可以查出地下所有管线情况,防止修水管时再有挖坏其他线路的情况发生。
全民参与 属地自治
生活在石景山:我的女儿上学怎么老交费……
如今养个孩子真是不容易啊,许多人经常会这样感慨。李红就是这样一位北京学生的家长,她的收入不算高,夫妇两个人的加一起一个月也就6000多,家里还有老人,还有房子贷款要交,孩子就读于一所重点高中,每个月光学费就800元。另外,还经常要交数不清的这费那费,经济上非常吃力。学校乱收费是个无奈的问题。不过,迫于孩子在学校上学为孩子前途不能得罪学校考虑,很多家长选择不作声,好多家长想投诉又找不到合适的机构,打过电话经常会石沉大海。教育部苦于不能发现实情,而学生家长更是苦不堪言。
除了政府管理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对居民来说,生活在这个发达和繁忙的城市中,居民家中有什么问题谁来管?比如,学校乱收费,家里的水管滴漏、冬天暖气温度不够等。还有就是,对于监察员来说一般是8小时工作制,如果监察员下班了,突发公共设施损坏怎么办?此外,东城区是个建成区,大规模的大拆大建、开发建设已经结束,开始进入了长期的设施管理维护阶段。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对广大同类城市的市政管理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方案。不过,如果盲目照搬也是不可取的。相比东城,石景山区范围更大,是个城乡结合区,部件测绘范围包括建成区和非建成区,建成区是石景山区经济、生活活动中心,城市部件设施比较完善、测量面积约24.45平方公里。非建成区大都是城乡接合部的一些农村区域和在整体规划范围内的区域,测量面积约25平方公里。如果全设城管员,长久下来,运营成本将可能不可承受。
石景山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引入强网公司此前在市科委承担的GBCP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课题理念,进行了大胆应用试点。G代表政府(Government),B代表企业(Business),C代表公众或社区(Citizen and community),P代表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Public facilities and public environment)。GBCP模式涵盖城市公共管理服务各方面的完整动态循环系统,构成以P为内点核心、G、B、C为外点的三角。也就是说,让市民自主参与,与政府一起做管理的主导方和监督方。另外,充分发挥街道分中心(9个)和专业分中心(环卫、环保、城管、公共服务企业等)的作用,形成区级平台与分中心协同互动,根据行标、地标,对地标5大类69小类城市管理事件的责任单位进行划分,公共服务企业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达到属地自治。
市民可以随时拨打政府24小时便民电话68812345或通过网上留言、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反映问题,设立在监察局的监管中心将全程跟踪问题的解决过程,对问题进行催办,并对各职能单位进行考评。这样,石景山区真正实现与百姓零距离,体现由“公婆式”的审批管理型政府向“公仆式“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据侯玉兰介绍,石景山区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应急指挥中心也在建设中,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在石景山区公共服务平台上的业务流转,实现便民服务中心、监督指挥中心、信息资源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四中心联动,明确各部门职责,缩短对问题的响应时间,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链接
石景山区GBCP模式
GBCP模式是一种电子政务公共管理服务模式,它包括一个公共管理服务统一平台和一套公共管理服务规范。GBCP反映社会复杂的动态和谐,信息与物质叠加使其形成统一整体,强调政府、公共服务企业和公众的良性互动,从而有利于创建和谐、有序的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新局面。
城市管理+公共服务
在城市管理的基础上,强化了公共服务的功能。
对公共服务企业的管理调度+日常监管
引入了政府(G)对市属、区属公共服务企业(B)的规划、特许和监督评价,充分发挥公共服务企业(B)的作用,这种模式对于在郊区推广时尤其有现实意义,因为郊区政府更多的管理将依托区属公共服务企业。
信息采集方面手段多样化、弹性化
在信息采集方面,手段可以多样化、弹性化,如可采取短信、彩信、E-mail、网站、数字电视、传真、数字监控设备等各种常规的、大众化的通讯手段来参与城市管理,同时还可依据各属地不同的情况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信息采集和定位,如可通过固定电话直接定位、移动电话直接定位、电话交互定位及数字电视定位的方式进行地图定位。
管理的广度、深度拓展
不限于管理大街小巷及路面的管理,还能延伸到如居民小区、校园内,对道路、部件以及地下管线进行管理,同时不但能解决井盖丢失、管线爆裂等问题,还能处理如供暖不足等问题,从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了大大扩充。
对于城市部件的管理,在城市部件法管理的基础上还建立了公共物台账,对城市部件从建设、维护到拆卸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维护和运营费用在内建立台账,实行综合的、全方位的管理。
统一的政府公共服务入口
以统一的政府公共服务入口(如呼叫中心、信息门户、街道分中心、市民短信入口、E-mail等),处理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即“一话式”、“一网式”全程代办方式。
街道和社区分中心实现属地自治
石景山全面推广五里坨街道“三级双百”社区巡防网络的经验和做法,整合社区巡防队伍,建立由志愿者、社区党员、党员干部、基干民兵(保安)、治安积极分子五支巡防力量和驻地部队警卫、企事业单位、院校保安组成的地区内保巡防力量,在“百米”范围内设巡防队员,其中骨干承担社区巡防网络联络员的任务,对本社区及整个地区涉及到的治安、打假、民调、交通、信访、吸毒、贩黄、邪教等安全隐患和涉及城市管理的相关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早解决。
同时,将城管、环卫、园林、市政所、清除小广告、治安巡逻等十多项职能进行全面整合,赋予街道/社区“城市管理分中心”充分的职责,做到辖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本部门的事项在内部上报、内部及时解决。从而达到属地自治的目标。
公众参与、政民互动、社会和谐
更强调公众参与、政民互动,共同创建和谐社会。通过统一的政府公共服务入口,采用多样化、大众化的信息采集手段鼓励公众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并将处置结果通过电话、短信、E-mail或网上公开的方式反馈给公众,以实现真正意义的政民互动,共创和谐社会。
成本控制、长效管理
G、B、C三者协同、良性互动,行政成本低,综合效益高。同时,市民参与优先于专业巡查,依据属地情况巡查队伍可伸缩、可外包、灵活性高,运营成本得到有效可控制。
3月30日,石景山区城市管理指挥调度中心揭牌,石景山区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始运行。这一天,新成立的指挥调度中心大楼里热闹非凡,石景山全区53个委办局和9个街道的主要领导会聚一堂,区长侯玉兰在调度中心成立大会上对到会人员指出:各单位在做好各部门的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相互协作,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由区长牵头,几乎所有的委办局及街道负责人全部到会,针对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专题的如此全面规模的会议,在石景山乃至全国范围也还不多见。为什么石景山区如此重视指挥调度中心的成立,石景山区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对石景山区的管理将带来什么影响?又会带给生活在石景山区的居民什么样的改变呢?
立体管理 透视地下
生活在石景山:我家小区门口地下水管爆了……
2006年春节前的一天,张山一早起来晨练就发现小区门口马路上一滩水,马路中央还有个“小喷泉”,不用说,一定是地下水管爆了。张山想打个电话报告给有关部门,却苦于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该打哪个电话。水管喷了差不多一上午,由于天气冷,周围漫出来的水开始结冰,交通开始拥堵,不用说,上班的人们定迟到无疑了。11点左右,市政施工队终于知情,开始抢修起来,他们刨开了一大段马路,不幸地是,挖坏了已有的电信线路导致几公里大厦写字楼的网络瘫痪。晚上,水管终于修好了,电信线路也接通了,马路的大坑也填平了。又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马路重新修成水泥路,不过,平整的马路变得凹凸不平,还有一道深深的“疤痕”,“疤痕”就如一条拉锁横在马路中央,丑陋不堪。
“拉锁路”问题在许多城市相当普遍。为解决此问题,许多城市纷纷采取相关措施,有的城市注重前期规划,加强供电、供暖、电信等部门的前期协调工作,实现管线提前入地。有的城市采取联席审批制度,城管、交警、规划、交通等部门联合办公,对于要求施工的单位,要在有关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将本年度计划报市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安排。前期规划自然好,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总有新的项目出现。而加强审批也只是时间问题,道路还得挖。另外,挖路的时候还会有重大问题发生,就如以上事例由于不知地下究竟有什么线路,导致修地下水管挖坏了已有的电信线路。“拉锁路”及施工时挖坏其他线路而引发次生灾害的情况长久以来困扰着人们。
“拉锁路“在石景山将得到有效防治,而且不会再有安装某线路挖坏其他线路的情况了,负责石景山区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北京强网政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称强网公司)总经理陈志平告诉记者,原来,这是因为石景山区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除了在借鉴东城经验的基础上,还是以“三位一体”的石景山区城市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构建的。
借鉴东城经验,石景山区将全区84平方公里的范围划分为1422个单元网格,勘测普查城市部件16.3万个,在全市城八区中,覆盖面积最广,组建约200人左右的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并建立了先进的便民电话服务中心。石景山区城市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是按照石景山区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框架下“数字石景山”系列工程中的基础工程,2004年7月交付使用的,其建设特色是采用3S(RS/GIS/GPS)技术,以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为框架组织信息资源来整合人口库、法人库、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库“四库”。以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为框架组织数据库,更符合真实世界的本质。
监督员人手一只专用手机,每天在自己所负责网格中进行巡查,同时,石景山发挥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便利优势,将社区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如井盖丢失、公共设施损坏、垃圾渣土堆集、占道经营、违章搭盖、油烟扰民等问题打电话给便民服务中心,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对问题分类并转发到相关责任部门,监督员或者指挥调度中心的人员进行相应核实,问题得到解决将进行结案。
由于石景山区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提取的信息与空间信息相关,所以其管理不只可以覆盖如上所列地上的一些公共设施管理或问题,还将管理范围有效扩展到地下。比如水管爆裂时立刻可以查出地下所有管线情况,防止修水管时再有挖坏其他线路的情况发生。
全民参与 属地自治
生活在石景山:我的女儿上学怎么老交费……
如今养个孩子真是不容易啊,许多人经常会这样感慨。李红就是这样一位北京学生的家长,她的收入不算高,夫妇两个人的加一起一个月也就6000多,家里还有老人,还有房子贷款要交,孩子就读于一所重点高中,每个月光学费就800元。另外,还经常要交数不清的这费那费,经济上非常吃力。学校乱收费是个无奈的问题。不过,迫于孩子在学校上学为孩子前途不能得罪学校考虑,很多家长选择不作声,好多家长想投诉又找不到合适的机构,打过电话经常会石沉大海。教育部苦于不能发现实情,而学生家长更是苦不堪言。
除了政府管理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对居民来说,生活在这个发达和繁忙的城市中,居民家中有什么问题谁来管?比如,学校乱收费,家里的水管滴漏、冬天暖气温度不够等。还有就是,对于监察员来说一般是8小时工作制,如果监察员下班了,突发公共设施损坏怎么办?此外,东城区是个建成区,大规模的大拆大建、开发建设已经结束,开始进入了长期的设施管理维护阶段。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对广大同类城市的市政管理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方案。不过,如果盲目照搬也是不可取的。相比东城,石景山区范围更大,是个城乡结合区,部件测绘范围包括建成区和非建成区,建成区是石景山区经济、生活活动中心,城市部件设施比较完善、测量面积约24.45平方公里。非建成区大都是城乡接合部的一些农村区域和在整体规划范围内的区域,测量面积约25平方公里。如果全设城管员,长久下来,运营成本将可能不可承受。
石景山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引入强网公司此前在市科委承担的GBCP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课题理念,进行了大胆应用试点。G代表政府(Government),B代表企业(Business),C代表公众或社区(Citizen and community),P代表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Public facilities and public environment)。GBCP模式涵盖城市公共管理服务各方面的完整动态循环系统,构成以P为内点核心、G、B、C为外点的三角。也就是说,让市民自主参与,与政府一起做管理的主导方和监督方。另外,充分发挥街道分中心(9个)和专业分中心(环卫、环保、城管、公共服务企业等)的作用,形成区级平台与分中心协同互动,根据行标、地标,对地标5大类69小类城市管理事件的责任单位进行划分,公共服务企业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达到属地自治。
市民可以随时拨打政府24小时便民电话68812345或通过网上留言、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反映问题,设立在监察局的监管中心将全程跟踪问题的解决过程,对问题进行催办,并对各职能单位进行考评。这样,石景山区真正实现与百姓零距离,体现由“公婆式”的审批管理型政府向“公仆式“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据侯玉兰介绍,石景山区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应急指挥中心也在建设中,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在石景山区公共服务平台上的业务流转,实现便民服务中心、监督指挥中心、信息资源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四中心联动,明确各部门职责,缩短对问题的响应时间,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链接
石景山区GBCP模式
GBCP模式是一种电子政务公共管理服务模式,它包括一个公共管理服务统一平台和一套公共管理服务规范。GBCP反映社会复杂的动态和谐,信息与物质叠加使其形成统一整体,强调政府、公共服务企业和公众的良性互动,从而有利于创建和谐、有序的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新局面。
城市管理+公共服务
在城市管理的基础上,强化了公共服务的功能。
对公共服务企业的管理调度+日常监管
引入了政府(G)对市属、区属公共服务企业(B)的规划、特许和监督评价,充分发挥公共服务企业(B)的作用,这种模式对于在郊区推广时尤其有现实意义,因为郊区政府更多的管理将依托区属公共服务企业。
信息采集方面手段多样化、弹性化
在信息采集方面,手段可以多样化、弹性化,如可采取短信、彩信、E-mail、网站、数字电视、传真、数字监控设备等各种常规的、大众化的通讯手段来参与城市管理,同时还可依据各属地不同的情况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信息采集和定位,如可通过固定电话直接定位、移动电话直接定位、电话交互定位及数字电视定位的方式进行地图定位。
管理的广度、深度拓展
不限于管理大街小巷及路面的管理,还能延伸到如居民小区、校园内,对道路、部件以及地下管线进行管理,同时不但能解决井盖丢失、管线爆裂等问题,还能处理如供暖不足等问题,从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了大大扩充。
对于城市部件的管理,在城市部件法管理的基础上还建立了公共物台账,对城市部件从建设、维护到拆卸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维护和运营费用在内建立台账,实行综合的、全方位的管理。
统一的政府公共服务入口
以统一的政府公共服务入口(如呼叫中心、信息门户、街道分中心、市民短信入口、E-mail等),处理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即“一话式”、“一网式”全程代办方式。
街道和社区分中心实现属地自治
石景山全面推广五里坨街道“三级双百”社区巡防网络的经验和做法,整合社区巡防队伍,建立由志愿者、社区党员、党员干部、基干民兵(保安)、治安积极分子五支巡防力量和驻地部队警卫、企事业单位、院校保安组成的地区内保巡防力量,在“百米”范围内设巡防队员,其中骨干承担社区巡防网络联络员的任务,对本社区及整个地区涉及到的治安、打假、民调、交通、信访、吸毒、贩黄、邪教等安全隐患和涉及城市管理的相关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早解决。
同时,将城管、环卫、园林、市政所、清除小广告、治安巡逻等十多项职能进行全面整合,赋予街道/社区“城市管理分中心”充分的职责,做到辖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本部门的事项在内部上报、内部及时解决。从而达到属地自治的目标。
公众参与、政民互动、社会和谐
更强调公众参与、政民互动,共同创建和谐社会。通过统一的政府公共服务入口,采用多样化、大众化的信息采集手段鼓励公众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并将处置结果通过电话、短信、E-mail或网上公开的方式反馈给公众,以实现真正意义的政民互动,共创和谐社会。
成本控制、长效管理
G、B、C三者协同、良性互动,行政成本低,综合效益高。同时,市民参与优先于专业巡查,依据属地情况巡查队伍可伸缩、可外包、灵活性高,运营成本得到有效可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