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教学的语言艺术,包括娓娓动听的言词性语言和简单、明了、形象的体态语言,这两种语言的巧妙结合与灵活应用,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打有裨益,应大力提倡。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语言艺术
一、要多方位、多层次地挖掘生动形象的言词材料
可以从下面几个途径中获得:
1、深挖教材内容,从教材本身去发掘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材料。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现行的中學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地方语言是很生动形象的。如地形、地貌、地势描写的内容“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藏北高原地貌特点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新疆的地形轮廓是“三山夹两盆”等。如对环境、河流、沙漠景观描写有:苏南运河水环境的恶化及我国水体污染的发展迅速时,可用“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不洗马桶盖”黄山有“奇山、怪石、云海、温泉”四绝。
2、注意学科的横向联系,结合其他学科中有关地理方面的片段来丰富地理课堂语言。
可以语文适当用于地理教学,如陈毅在《赠缅甸友人》中写道:“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通过对横断山区怒江的描写,歌颂了我国与缅甸友好邻邦关系,进而使同学们在诗中了解怒江向南流入缅甸更名为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同样符合现行高考的文科综合教学;讲到长江三峡时,引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蹄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还可以运用数学知识于地理,例如,可用“若将耀斑在短短几分钟内发出的能量折算成百万吨级的氢弹,再按地球上现有60亿人口均分,则每人可以分到一至两颗氢弹”来突出耀斑能量的巨大;可用“我国城市年产生垃圾6000万吨,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这些垃圾有80%运往城郊堆积起来,大有形成垃圾‘包围’城市的局面”来说明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严重状况。
3、运用地理诗歌来加强课堂的语言艺术。教师要善于学习,平时注意收集些诗、词、歌谣、或自己编写一些地理诗歌,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的加以引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课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能扩大知识面。如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同学们对东亚季风的了解,我引用了《黄土高坡》这首歌的其中一句: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听完这段歌,同学们既记住东亚的冬夏风,同时为解释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奠定了基础。
4、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谚语、古语、俗语、典故来丰富课堂语言。谚语、俗语等等都是人们长期生活和生产斗争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有些谚语或俗语看似粗俗,但却极其富有哲理。在地理课堂教学言语中,准确及时地插入一些谚语或俗语,有时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在讲授四季更替时,指出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在历法上一个独特的创造,同时,引用一些农谚来创设教学情景。
5、修辞是语言的美化剂。运用修辞可使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富有理趣、情趣,从而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地理课堂上,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夸张、和拟人等;如我在讲到高二地理抽烟有害健康时,我说:“抽烟有四大好处,一是可以演包公(很黑)、二是可以防小偷(晚上一直咳嗽)、三是节省衣料(很瘦)、四是永远不老(早死)”。又如:“化石是文字,地层是书页,地理环境的全部演化史就是一部宏篇巨著”;“意大利的领土轮廓很象是一只穿着皮靴的巨脚在踢足球”;还有可用“在宇宙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来形容宇宙之大、地球之小;在讲到黄河含沙量巨大时用“黄河年输沙量达16亿吨,年带走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难怪一位外国学者惊讶地称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为中华大地上的‘主动脉出血’”来作为总结等等。
此外,在地理教学语言中,还可以使用成语、别称、趣闻、谜语、散文、文言文甚至小说节选等文体,只要运用适时适度且切换自如,加上丰富的感情,无限的激情,即可使教学语言熠熠生辉、妙趣无穷。
二、在艺术语言材料确定后,教师要在肢体语言上下工夫
肢体语言往往被老师所忽视,据国外一名心理学家测定:感情的全部表态=7%言词+38%声调+55%表情(包括必要的手势)。肢体语言是教师的第二张嘴,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来配合传递地理教学信息,则可以运用自如地进行直观教学,通过学生的视觉感受,唤起学生的注意,长时间保持兴奋姿态,精神振奋,增强学生记忆。比如“手势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在高中地理中可多处运用:学“大气的水平运动”时,手心向上,大拇指与四指垂直,四指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拇指代表实际风向;学“气旋与反气旋”时,稍握拳状,拇指与四指垂直,四指围绕拇指代表气流的旋转方向,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上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下沉。如讲海河五大支流时,举起左手,掌心向黑板,从大拇指,依次是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手掌是五大支流的交会处,胳膊是海河,这就使学生生动直观的了解到海河的水系组成;肢体语言弥补了教师口头传授、文字板书等方面的不足,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直观性为一体,达到将抽象的地理事物形象化,将未见过的事物直观化,将平面图的内容立体化,将死板的图形动感化等效果从而渲染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富有生机和活力。
总之,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见效,因此,教师语言技能的修炼应该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而毫不松懈,惟有如此,才能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艺术风格。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二中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语言艺术
一、要多方位、多层次地挖掘生动形象的言词材料
可以从下面几个途径中获得:
1、深挖教材内容,从教材本身去发掘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材料。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现行的中學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地方语言是很生动形象的。如地形、地貌、地势描写的内容“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藏北高原地貌特点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新疆的地形轮廓是“三山夹两盆”等。如对环境、河流、沙漠景观描写有:苏南运河水环境的恶化及我国水体污染的发展迅速时,可用“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不洗马桶盖”黄山有“奇山、怪石、云海、温泉”四绝。
2、注意学科的横向联系,结合其他学科中有关地理方面的片段来丰富地理课堂语言。
可以语文适当用于地理教学,如陈毅在《赠缅甸友人》中写道:“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通过对横断山区怒江的描写,歌颂了我国与缅甸友好邻邦关系,进而使同学们在诗中了解怒江向南流入缅甸更名为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同样符合现行高考的文科综合教学;讲到长江三峡时,引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蹄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还可以运用数学知识于地理,例如,可用“若将耀斑在短短几分钟内发出的能量折算成百万吨级的氢弹,再按地球上现有60亿人口均分,则每人可以分到一至两颗氢弹”来突出耀斑能量的巨大;可用“我国城市年产生垃圾6000万吨,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这些垃圾有80%运往城郊堆积起来,大有形成垃圾‘包围’城市的局面”来说明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严重状况。
3、运用地理诗歌来加强课堂的语言艺术。教师要善于学习,平时注意收集些诗、词、歌谣、或自己编写一些地理诗歌,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的加以引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课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能扩大知识面。如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同学们对东亚季风的了解,我引用了《黄土高坡》这首歌的其中一句: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听完这段歌,同学们既记住东亚的冬夏风,同时为解释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奠定了基础。
4、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谚语、古语、俗语、典故来丰富课堂语言。谚语、俗语等等都是人们长期生活和生产斗争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有些谚语或俗语看似粗俗,但却极其富有哲理。在地理课堂教学言语中,准确及时地插入一些谚语或俗语,有时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在讲授四季更替时,指出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在历法上一个独特的创造,同时,引用一些农谚来创设教学情景。
5、修辞是语言的美化剂。运用修辞可使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富有理趣、情趣,从而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地理课堂上,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夸张、和拟人等;如我在讲到高二地理抽烟有害健康时,我说:“抽烟有四大好处,一是可以演包公(很黑)、二是可以防小偷(晚上一直咳嗽)、三是节省衣料(很瘦)、四是永远不老(早死)”。又如:“化石是文字,地层是书页,地理环境的全部演化史就是一部宏篇巨著”;“意大利的领土轮廓很象是一只穿着皮靴的巨脚在踢足球”;还有可用“在宇宙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来形容宇宙之大、地球之小;在讲到黄河含沙量巨大时用“黄河年输沙量达16亿吨,年带走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难怪一位外国学者惊讶地称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为中华大地上的‘主动脉出血’”来作为总结等等。
此外,在地理教学语言中,还可以使用成语、别称、趣闻、谜语、散文、文言文甚至小说节选等文体,只要运用适时适度且切换自如,加上丰富的感情,无限的激情,即可使教学语言熠熠生辉、妙趣无穷。
二、在艺术语言材料确定后,教师要在肢体语言上下工夫
肢体语言往往被老师所忽视,据国外一名心理学家测定:感情的全部表态=7%言词+38%声调+55%表情(包括必要的手势)。肢体语言是教师的第二张嘴,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来配合传递地理教学信息,则可以运用自如地进行直观教学,通过学生的视觉感受,唤起学生的注意,长时间保持兴奋姿态,精神振奋,增强学生记忆。比如“手势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在高中地理中可多处运用:学“大气的水平运动”时,手心向上,大拇指与四指垂直,四指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拇指代表实际风向;学“气旋与反气旋”时,稍握拳状,拇指与四指垂直,四指围绕拇指代表气流的旋转方向,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上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下沉。如讲海河五大支流时,举起左手,掌心向黑板,从大拇指,依次是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手掌是五大支流的交会处,胳膊是海河,这就使学生生动直观的了解到海河的水系组成;肢体语言弥补了教师口头传授、文字板书等方面的不足,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直观性为一体,达到将抽象的地理事物形象化,将未见过的事物直观化,将平面图的内容立体化,将死板的图形动感化等效果从而渲染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富有生机和活力。
总之,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见效,因此,教师语言技能的修炼应该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而毫不松懈,惟有如此,才能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艺术风格。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