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这个朋友遇到的问题其实是现在普通人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某些所谓的“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没有锻炼时间,最终使自己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今天收到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的短信,说膝关节髌骨软化还没有完全好,最近又开始出现腕关节疼痛了,自己体会了好几天,终于知道是由于总用鼠标造成的。我之前就跟他说过人需要经常合理锻炼才能保持健康,但看来他很遗憾地没有听我的建议,因为回复的短信中说他好久没有锻炼了,这次准备下定决心开始。真希望他不会再次倒在下决心的起跑线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杨渝平
我这个朋友遇到的问题其实是现在我国普通人群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某些所谓的“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没有适当地锻炼时间,最终使自己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不运动为什么会生病
缺乏运动除了会造成亚健康状态,还会引发疾病。众所周知,我们人类所患的很多种疾病和亚健康状态都跟不进行合理运动有直接的关系。例如颈椎、腰椎病,肥胖,骨质疏松,甚至高血压、糖尿病等。它们会进一步导致更多的健康问题,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寿命。
那么为什么人类需要运动?为什么不运动会生病呢?这其实是由人类天生的动物本性就决定了的。
在类人猿时期,我们的祖先会像其它哺乳动物一样,经常外出寻找甚至是捕杀猎物以维持生命,勤快的、善跑跳、善思考的类人猿个体或者群体无疑才能拥有更高的生存机会,才最终得以演化为我们现今的人类。跑跳、长时间行走、攀爬、搏斗、投掷甚至游泳等类人猿生活中所需的用来提高生存机会的运动形式,也在如今转化为各种我们现代人类常见的运动形式。因此,远古时期,运动是生存最基本的保障。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人类生存方式的转变,现代人类无需再靠外出打猎来维持生命,但躯体本身具有的这种运动能力和需要却被自然地保留下来,于是运动和生存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就逐渐顺利成章地演化成为运动与躯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但毫无疑问,无论到了何时,如果要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就需要适当的运动,这是人类身体这个物质基础所决定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杨渝平
合理的运动不但可以让人体保持健康状态,还能让人心情放松和愉快,因为它是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行为,其实就是保持人体良好新陈代谢的最主要手段。
付出才有回报
明白了以上这个理念,就可以落实到行动上了。这一点,我亲身体会到,保持健康就像做好工作一样,有付出才有得到。
绝大多数的成年人都有过工作的经历,相信大家都体会到了工作的辛苦,但如果真正努力付出了,也会感受到工作所带来的乐趣。这跟我们保持健康是同样的道理:锻炼一定会占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会让你觉得如果在忙碌的时候再抽出宝贵时间去运动很可能会耽误事情或者更加疲惫。如果这种思想占了上风,你就减少甚至是失去了获得健康所带来快乐的机会。
合理的锻炼和忙碌的工作本来并不是一对矛盾,而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健康了,工作状态才可以更好,效率才可以更高,甚至心情都会放松,进而也可以将这种良好的状态带给你周围的家人和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大家互相良性影响,就可以促进我们的社会和谐。?
相信很多人都体会过运动中的疲劳感和乏味感,这是非常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就像运动同样会给我们带来兴奋感和快乐感一样。极端的例子就是职业运动员,他们很多时候的训练生活都非常辛苦,但只有这样才能超越其它人,站到最高的领奖台上。这时,他们不会后悔,而会深深体会和享受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虽然运动的目的基本上不是为了名和利,但如果想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也同样需要一定程度的付出,例如运动强度和时间。健康的身心不会平白无故地落到我们的头上,都是需要真心地、合理地付出,收获是必然的结果。
如何控制运动量?
在此之前,大家应该明确一点:普通人跟运动员对运动的目的和要求是明显不同的,说的通俗点,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运动员一般需要以运动作为养活自己的主要方式,而普通人对运动则是额外的需求。所以,运动员和普通人对运动量的控制是有非常大的不同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杨渝平
普通人一般都有自己的工作,在业余时间才能进行体育运动。如果运动地过少甚至不运动,可能会造成健康状况的下降,而如果运动地过多,又可能引起工作时精力不足,疲劳甚至困倦,降低工作效率,显然也不是好事。
那该如何控制运动量呢?简言之,就是几天进行一次比较好?每次多长时间比较好呢?
根据人体运动能力的积累和疲劳消除的原理,一般2~3天进行一次强度适中的有效运动是比较合适的。也就是说,一般1周可以进行2~3次就可以。那什么是有效运动呢?运动员通常会用运动后心率等标准来衡量,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是每次都很方便去测量心率甚至是其它指标,所以,可以把疲劳感作为一个比较好的指标。因为,只有达到一定的疲劳,我们的运动系统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当然,疲劳程度也不能过大,否则恢复时间太长,会影响其后1~2天的精力,同时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所以,大家可以根据一段时间的体会,来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时间计划,把握好量,使运动真正起到最佳的作用。如果想最大程度的做到合理运动,在困惑时也可以找专业的运动医学医生来帮个忙。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健康问题,它的地位本不应该比工作低,因为它才真正与你、与你的家人戚戚相关!
工作不适合了,可以更换。请问:我们身上哪个零件不灵了,能够随便更换呢?
杨渝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在读。专业:运动创伤的治疗和康复,微创关节镜手术。创伤急救与多发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康复中心运动医疗会诊专家等。
今天收到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的短信,说膝关节髌骨软化还没有完全好,最近又开始出现腕关节疼痛了,自己体会了好几天,终于知道是由于总用鼠标造成的。我之前就跟他说过人需要经常合理锻炼才能保持健康,但看来他很遗憾地没有听我的建议,因为回复的短信中说他好久没有锻炼了,这次准备下定决心开始。真希望他不会再次倒在下决心的起跑线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杨渝平
我这个朋友遇到的问题其实是现在我国普通人群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某些所谓的“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没有适当地锻炼时间,最终使自己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不运动为什么会生病
缺乏运动除了会造成亚健康状态,还会引发疾病。众所周知,我们人类所患的很多种疾病和亚健康状态都跟不进行合理运动有直接的关系。例如颈椎、腰椎病,肥胖,骨质疏松,甚至高血压、糖尿病等。它们会进一步导致更多的健康问题,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寿命。
那么为什么人类需要运动?为什么不运动会生病呢?这其实是由人类天生的动物本性就决定了的。
在类人猿时期,我们的祖先会像其它哺乳动物一样,经常外出寻找甚至是捕杀猎物以维持生命,勤快的、善跑跳、善思考的类人猿个体或者群体无疑才能拥有更高的生存机会,才最终得以演化为我们现今的人类。跑跳、长时间行走、攀爬、搏斗、投掷甚至游泳等类人猿生活中所需的用来提高生存机会的运动形式,也在如今转化为各种我们现代人类常见的运动形式。因此,远古时期,运动是生存最基本的保障。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人类生存方式的转变,现代人类无需再靠外出打猎来维持生命,但躯体本身具有的这种运动能力和需要却被自然地保留下来,于是运动和生存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就逐渐顺利成章地演化成为运动与躯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但毫无疑问,无论到了何时,如果要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就需要适当的运动,这是人类身体这个物质基础所决定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杨渝平
合理的运动不但可以让人体保持健康状态,还能让人心情放松和愉快,因为它是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行为,其实就是保持人体良好新陈代谢的最主要手段。
付出才有回报
明白了以上这个理念,就可以落实到行动上了。这一点,我亲身体会到,保持健康就像做好工作一样,有付出才有得到。
绝大多数的成年人都有过工作的经历,相信大家都体会到了工作的辛苦,但如果真正努力付出了,也会感受到工作所带来的乐趣。这跟我们保持健康是同样的道理:锻炼一定会占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会让你觉得如果在忙碌的时候再抽出宝贵时间去运动很可能会耽误事情或者更加疲惫。如果这种思想占了上风,你就减少甚至是失去了获得健康所带来快乐的机会。
合理的锻炼和忙碌的工作本来并不是一对矛盾,而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健康了,工作状态才可以更好,效率才可以更高,甚至心情都会放松,进而也可以将这种良好的状态带给你周围的家人和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大家互相良性影响,就可以促进我们的社会和谐。?
相信很多人都体会过运动中的疲劳感和乏味感,这是非常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就像运动同样会给我们带来兴奋感和快乐感一样。极端的例子就是职业运动员,他们很多时候的训练生活都非常辛苦,但只有这样才能超越其它人,站到最高的领奖台上。这时,他们不会后悔,而会深深体会和享受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虽然运动的目的基本上不是为了名和利,但如果想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也同样需要一定程度的付出,例如运动强度和时间。健康的身心不会平白无故地落到我们的头上,都是需要真心地、合理地付出,收获是必然的结果。
如何控制运动量?
在此之前,大家应该明确一点:普通人跟运动员对运动的目的和要求是明显不同的,说的通俗点,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运动员一般需要以运动作为养活自己的主要方式,而普通人对运动则是额外的需求。所以,运动员和普通人对运动量的控制是有非常大的不同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杨渝平
普通人一般都有自己的工作,在业余时间才能进行体育运动。如果运动地过少甚至不运动,可能会造成健康状况的下降,而如果运动地过多,又可能引起工作时精力不足,疲劳甚至困倦,降低工作效率,显然也不是好事。
那该如何控制运动量呢?简言之,就是几天进行一次比较好?每次多长时间比较好呢?
根据人体运动能力的积累和疲劳消除的原理,一般2~3天进行一次强度适中的有效运动是比较合适的。也就是说,一般1周可以进行2~3次就可以。那什么是有效运动呢?运动员通常会用运动后心率等标准来衡量,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是每次都很方便去测量心率甚至是其它指标,所以,可以把疲劳感作为一个比较好的指标。因为,只有达到一定的疲劳,我们的运动系统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当然,疲劳程度也不能过大,否则恢复时间太长,会影响其后1~2天的精力,同时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所以,大家可以根据一段时间的体会,来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时间计划,把握好量,使运动真正起到最佳的作用。如果想最大程度的做到合理运动,在困惑时也可以找专业的运动医学医生来帮个忙。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健康问题,它的地位本不应该比工作低,因为它才真正与你、与你的家人戚戚相关!
工作不适合了,可以更换。请问:我们身上哪个零件不灵了,能够随便更换呢?
杨渝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在读。专业:运动创伤的治疗和康复,微创关节镜手术。创伤急救与多发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康复中心运动医疗会诊专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