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fei87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文轩教授认为:审美教育和世界观教育,不应该只演化成音乐课、美术课、品德课等,而是应该贯穿于所有科目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有思考价值,能迸发思维火花,所选课文大多具备语言美、情感美、哲理美或意韵美的特点。
  社会需要“美的人物”、“美的事例”、需要“美”来演绎。同样,学生也需要“美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让文本中“美的人物”、“美的事例”植根于孩子的心中,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呢?
  尊重文本,把握文本的主导倾向
  《莫泊桑拜师》中的人文内涵就包括三个方面:莫泊桑和福楼拜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形象;莫泊桑勤学苦练对学生成长的励志作用;文中师生交流中渗透着的写作态度、写作技巧。这三者,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并在教学中加以整合,并各有侧重。
  《船长》和《印度洋上生死夜》两篇课文中的哈尔威船长与皮埃尔船长的人格魅力不径相同,哈尔威的忠于职守,皮埃尔则体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对于这一点,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应该正确把握住。
  我觉得,文章通过船长这一高大的人物形象,告诉了我们:作为一个人,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作为一个社会的人,要做到忠于职守。船长的“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集中表现了他的忠于职守,而“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快救克来芒,克来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则集中体现了他的履行做人之道。但是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像船长一样的成为一名英雄的机会毕竟是很少的。所以我认为,文章重在让学生领悟到在危险时刻需要英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你履行了做人之道,你忠于职守了,你就是一名英雄。基于这些,我让学生就“船长说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可是面对他的所有的该负责的乘客他又说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这样矛盾吗?”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理解的更透彻。
  是否引入多元的价值取向?“舍己为人、面对危难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是否应在小学生中提倡?对于尚在成长中的孩子,是比较危险的一个导向。但本课的中心是感受船长的崇高精神,所以课堂上我只是蜻蜓点水般引导学生讨论:船长为什么要选择和船一起沉下去?他是否可以选择像其他人一样逃生?我想如果只是一味地引导学生要感受、学习英雄的崇高精神,其实也是不够的。在讨论生死抉择的问题上,也许船长的壮举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可以也应该让学生更清晰地感受到英雄身上具备的那份常人所难以企及的人格魅力,从而提升对文本中心感知的层次。我没有敢像滨海实验小学何金钟校长提出的——在课的最后引出“珍爱生命”的主题,只是稍微点了一下,哈尔威船长是珍爱生命的,正是珍爱他人生命胜于自己生命,正是一直用珍爱生命的态度去珍爱生命中的一切,才使主人公在他人的生命受到威胁之际,而置自己的生命不顾。
  与时俱进,体现文本的时代意义
  一位教师执教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一课,引发了一场课堂辩论。老师说:在大家明白了文中的父亲要“我”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之后,请你们再思考──“落花生”和“苹果、石榴”,按现在的社会要求,你想做什么样的人?于是学生分成“正方”、“反方”,各抒己见。结果,不少同学喜欢做既对人民有用、外表又好看的“苹果、石榴”。这与所谓课文的价值取向“对人民有用不求外表好看”的意思相左。于是,学生的自由感悟与课文的价值取向似乎成了难以处置的矛盾。
  作者的价值取向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时间空间的局限。特别在今天,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随之发生激剧的变化。阅读前人的作品,对于作者的价值取向,既有认同、接受、赞赏的一面,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异义和碰撞。这是很正常的,体现了阅读的本质:即历史性读物总是在不断更新的阅读中生成着永不完结的意义。许地山先生是大手笔,我们无意贬低其作品的意义。然而在上个世纪前期创作的《落花生》,对当时社会达官贵人、纨袴子弟虽外表华丽但却是寄生之虫,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社会现象的抨击无疑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当时的现实似乎使“外表好看”而与社会无用之间,有着一种比较普遍的联系。可是,在今天,既对人民有用而又注意仪容之美却成了社会的主流文化,小学生在认同对社会有用的同时认为也应当像石榴、苹果一样注意外表好看又善于推销自己,这正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价值观念的相应改变,应当是无可非议的。我们在赞赏许地山先生做一个有用的人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又有了新的认识,即做一个有用的人而外表又好看的则更好,正是体现了对历史性读物在不断更新的阅读中生成出来的永不完结的时代意义。
  因势利导,慎对学生的独特体验
  一位老师教学《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把狐狸对乌鸦说的三次话找出来细读后,让学生结合乌鸦的表现谈谈读后的感受,由于没有预设框框,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说狐狸很“狡猾”,因为它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最后使乌鸦受骗上当;有的说狐狸其实很聪明,因为它有不达目地不罢休的精神,而且善于察言观色,找准别人的弱处,不断改变说话的口气,直到乌鸦开口。两种看法各有各的支持者,并且理由都挺充分。大家都把目光朝向老师,希望老师能合理裁判。老师发言了,他认为两种见解都不错,应该表扬认为狐狸“狡猾”的同学,因为他们能认真读书,体会到了狐狸的特点;更应该表扬认为狐狸“聪明”的同学,因为这种见解与众不同,说明同学们能有独特思维,回答问题有创意。老师话一说完,同学们都欢呼雀跃起来,每个同学都为得到老师的赞同而高兴。至于狐狸是“狡猾”的还是“聪明”的,就没人再提起了。
  课文中的狐狸到底是“狡猾”的还是“聪明”的呢?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阅读者不同的体验历程造就了不同的阅读结果。那么,在对这篇课文的阅读理解中,我们是不是也要认同学生所理解的不同的“狐狸”特性呢?现实中也有人这样区别语文、数学教学的不同点:数学教学清晰一条线、语文教学模糊一大片。是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内蕴造就了语文教学有众多的不确定性。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学生对这一特定理解对象“狐狸”的认识是不确定的,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让这种模糊的认识存在呢?
  显然,狐狸是“狡猾”还是“聪明”的,要看狐狸所作所为的目的和手段,而《狐狸与乌鸦》一文中,狐狸用故意奉承别人使人受骗上当的计策去获取利益,这种近乎欺骗的手段是不道德的,是违背公民诚信原则的,因而狐狸也就具有狡猾的特性,这也是文章既定的、清晰的价值取向,它起到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确立善恶观的巨大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重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发挥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逐步形成积极参与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然而,教学中学生把这种违背“诚信”的道德行为视为“聪明”来欣赏竟然得到了教师的肯定,那么怎么能让学生看待社会上江湖骗子的假、冒、骗的行为呢?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独特见解,忽视了正确引导学生体验教学内容所反映的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失去了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机会。通过思考我感受到,当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文章的价值取向矛盾时,我们应该立足于文章的价值取向,其育人功能才不会大打折扣!
  恩格斯曾说过,没有思想的民族是没有出息的民族。迁移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上,聚焦于每一位教师,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堂,甚或每一次活动,是否可以形成这样的假设:没有理念的语文老师,是平庸的,没有理念的语文教学,是没有多少价值可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文本的价值取向,不能使学生仅仅局限于对文本作者的价值取向的认识。文本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不仅可以接受、赏析,也可以质疑、批判。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文本的主体意识,启发学生尽可能多维、多向、多层面地去揣摩感受作品的内涵,去发现作品中新的意义。教师注重孩子的独特体验,巧妙地因势利导,才能使文本的价值取向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总是从提问开始的。”在课堂数学中,尤其是数学课堂,一个有价值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从而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合理而巧妙的提问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有的基本技能。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有合理巧妙的提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以问引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期刊
规划,指要确定目标。自己选择了老师,就要确定自己当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实施,指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讨论教师职业规划与实施,是为了帮助新教师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少走一些弯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有一个道理大家要明白:做了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做一定不会成功!要想做一个合格的老师,都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一个规划,并很好的加以实施。教师的职业规划与实施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有信仰  什么是信仰,信仰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对文言文的考查方式: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简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执行《新课程标准的》的今天,我们必须对此进行反思,正确处理好文言文教学中的几个关系,希望文言文教学更见成效。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研究;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   对文言文教学,教师一贯强调要多读
摘要:作文教学应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应以课文为依托,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激励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个性作文,从而使作文常写常新,构建写作乐园。  关键词:灵活多样参与意识学以致用写作乐园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改作文难,到头来,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传统作文教学无论是老
摘要:初中语文新教材在发展技术性、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围绕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三维设计,以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师生关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方向,彰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基本理念。它体现了初中语文新教材的自主、合作、参与的教学理念,又体现了自主性、实践性、体验性的学习要求,还体现了生活化、情感化、艺术化的教学方向。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拓展生活情景的个人感悟、文情意境
在当前新的课程理念下,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推进课改进行,融入其中,积极转变传统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更合理,更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而不是被动接受,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仔细研读教材,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来搞好新课程环境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及时转变教师角色  化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