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怀瑾握瑜、涵养有素的教师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jie_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瑾握瑜”一词出自屈原之口,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涵养有素”一词则出自朱熹之口,意思是君子要有较高的涵养。为人师表的我们,自然应该做怀瑾握瑜、涵养有素的教师。
  一、安贫乐道,静修心志
  古今中外,一切不愿平庸的人们,都是安贫乐道、静修心志的。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足见其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无疑是安贫乐道的典范———“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北宋思想家张载的这句名言可谓志向高远、振聋发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浙江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这句话,则是对“静修心志”的最好诠释———“在我看来,教育实在是一种修炼的事业”。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物质生活必然是相对贫困的,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部分教师甚至是绝对贫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尚能做到安于贫困,乐于从教,静心修炼,矢志不移,足见教师涵养之功。
  二、达高致远,宠辱不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这些名言都说明了人应该达高致远。达高致远是崇高理想,是远大目标,是宏伟抱负,是不懈追求。作为教师,不能鼠目寸光、目光短浅,不能安于现状、故步自封,不能得过且过、混天了日,而应该达高致远,做有理想、有抱负、有目标、有远见、有追求、有奋斗的教师。
  宠辱不惊强调的则是一个人或宠或辱都不在意,或成或败都不得意忘形,或得或失都不患得患失。有人说:“打第一百次败仗之后,还要保持第一次出征时的锐气;打第一百次胜仗之后,还要保持第一次出征时的谨慎。”不因失败而丧失锐气,不因胜利而丧失谨慎,这就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涵养。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肯定会遇到荣与辱、成与败、得与失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自然应该做到荣不傲、辱不恼,成不骄、败不馁,得不贪、失不怨。
  三、不慕名利,耐得寂寞
  不慕名利就是能够做到不羡慕、不眼馋、不贪图名利。教师职业是最富有奉献和牺牲精神的职业之一,这样的职业要求教师不慕名利,具有淡泊名利的涵养。对教师职业,人们说的最通俗的一句话是:“这是个良心活”。千千万万的普通教师,就是凭借这种职业良心,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地耕耘在教育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虽然自己收获着“微薄的希望”,但是播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收获着学生无限的希望和前途。有句话说得好:“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如果教师奉献精神的“翅膀”上系上了贪图名利的“黄金”,那么,教师的奉献精神也就不能再在教育的“天空”自由飞翔了!
  耐得寂寞就是能够做到默默无闻、控制欲望、自我牺牲、埋头苦干、顽强拼搏、无怨无悔。如果一位教师耐不得寂寞,整天忙于各种应酬,忙于歌舞娱乐,忙于声色犬马,忙于灯红酒绿,忙于网上冲浪,忙于股海沉浮,忙于棋盘牌桌,等等,他哪来的时间认真备课?哪来的兴趣辅导学生?哪来的精力从事教育科研?他怎么会做到追求自己的事业?如果一位教师耐不得寂寞,怎么会收获教育、教学和科研的成功?
  四、童心不泯,拥有爱心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的对象是童心跳动的天真活泼的孩子,这就要求教师涵养不泯的童心。正如有人说的:“一个人可以长大,但他的眼睛不要长大;一个人可以变老,但他的心不要变老。”心不要变老,就是强调童心不泯。童心不泯才能贴近学生,才能了解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倾听学生,才能感染学生,才能影响学生,才能完善学生。
  教师对学生应该拥有爱心,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关于爱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们早已不厌其烦地说过无数次了,教育家夏丏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教育是爱的艺术,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教师的爱心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激活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效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它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会化作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促使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还会纠正学生的错误,端正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五、心怀感激,襟怀坦荡
  心怀感激就是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关于感恩之心,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了感恩的心灵,才能有感恩的眼睛;有了感恩的眼睛,才能有感恩的世界;有了感恩的世界,才能有感恩的人生;有了感恩的人生,才能更懂得珍惜,更懂得满足,更懂得快乐,更懂得幸福。”由这句话可见感恩之心的意义。作为教师心怀感激就应该做到:感激学生,因为学生给你快乐,给你满足,使你实现生命的价值;感激家长,因为家长给你理解、给你宽容、给你信任,使你体会到工作的重要;感激同事,因为同事给你鼓励、给你帮助、给你友情,使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感激家人,因为家人给你温暖、给你关心、给你支持、给你力量,使你体会到生命的美好。
  襟怀坦荡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具有这种涵养的人,做人正直,做事正派,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公正无私,品行端正,表里如一;相反,缺乏这种涵养的人,心术不正,阿谀奉承,溜须拍马,阳奉阴违,不可告人,口是心非,暗箭伤人,心怀叵测,阴谋诡计,这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教师应该具有襟怀坦荡的涵养,做人大气,做事公正,坦坦荡荡,公公正正。
  六、与人为善,豁达宽容
  古人云:“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矣;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矣。”善良是人性的光辉,善良是人间的温情。作为教师,与人为善就是要善待学生。善待学生,就要善待其生命,善待其个性,善待其自尊,善待其无知,善待其无礼,善待其鲁莽,善待其错误,等等。善待学生,给学生一个微笑,学生就会心花怒放;给学生一个问候,学生就会如沐春风;给学生一个鼓励,学生就会信心倍增;给学生一个帮助,学生就会度过“难关”;给犯错误的学生一个宽容,学生就会“峰回路转”。
  关于豁达宽容,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晚上,一位老禅师在禅院里散步,发现墙角有一张椅子。禅师心想:这一定是有人不顾寺规,越墙出去游玩了。老禅师搬开椅子,蹲在原处观察,没多久,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在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落地的时候,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但出乎意料的是,老禅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件衣服。”小和尚感激涕零,此后,再也不越墙出去闲逛了。这个故事足见老禅师豁达宽容的涵养之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教师,面对学生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豁达宽容呢?豁达宽容地对待学生,学生得到的是理解,是信任,是赏识,是关爱,是改过的机会,是转变的契机。
  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强调的是“学”,教师应该学而不厌;行为世范强调的是“行”,教师应该身体力行。学为人师,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包括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经验,学习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学习做人和做事等。教师要通过自己终身学习的精神和行动,通过自己深厚的学力、渊博的学识来教育、指导和培育学生。行为世范,要求教师努力做学生的榜样和模范。苏霍姆林斯基说:“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石一天天地铺砌起来的。”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要用自己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用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感动学生,用流利生动的语言、清晰标准的板书影响学生。
  综上所述,做怀瑾握瑜、涵养有素的教师,就应该具备上述品德和涵养。而真正成为这样的教师绝非一日之功,我们应该为此长期奋斗、不懈追求。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主义”是现代学术思想的灵魂,是它的发动机、指南针和价值尺度,也是近现代社会变迁方向的指示器    从近现代世界史看,大国崛起普遍伴有思想方面的世界历史性的贡献。中国是超大型国家,所以更应能在崛起过程中做出世界历史性的这种贡献。但我们首先应当想明白:如果我们厌弃主义、只究问题,这种贡献究竟还有多大可能?  本文认为,“主义”是人文社会思想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近现代社会变迁方向的指示
经验简介:  中共江苏省洪泽县委组织部秦广青:江苏省洪泽县不断探索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新方法、新途径,通过“三推三考”,即个人自荐、民主推荐、组织推荐以及综合测试、心理测试、实践考验的方式,层层筛选、逐级淘汰,公开选拔了60名后备干部,探索了一条以竞争为主线,集选拔、培养和使用为一体的后备干部工作新模式,向探索科学的后备干部选培机制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主要做法:  突破身份
中国人向来讲面子,形成了很多关于面子的言论和观念,而且面子文化还与时俱进。一定程度上,面子文化的变迁折射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中国人在历史上就是好面子  中国人好面子,关于面子的典故,历史上不乏一些经典描述。如《孟子》记载的“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中,那个“齐人”就是为人所熟知的好面子的典型。  讲究面子,本是人向善趋好的自然表露,不但无可厚非,正向的面子文化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心理学认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带动了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师开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较普遍的是在结题课上教师忽略了自身的指导作用,本文试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从关注课堂,发现资源两方面论述教师在结题课堂上应扮演的角色。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一个主题活动进行到一定阶段,达到了研究的预期目的,基本就可以进入结题阶段,但是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上结题课
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行政审判管理,推进行政审判管理同样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基层人民法院应致力于用行政审判活动来解决社会管理当中出现的问
<正>我们未来也许会遇到发展停滞的陷阱,那么日本社会的经验教训就是一份宝贵的资料,值得我们仔细玩味和咀嚼日本会不会陷入"失落的30年"在发展经济学里,人们习惯把有些国家
教育智慧起于教育者对事业的爱,孕于反思,源于教育者博学、聪明的头脑以及高超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教育教学工作规律性的把握、创造性驾驭、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一种综合能力。那么教师如何走出缺乏智慧的困境,使课堂充满灵动、智如泉涌,不断向智慧型方向发展?那么教育智慧又从何而来引领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呢?笔者结合自身经历和实践做以下探讨。    用“读”丰富专业底蕴    “
新加坡人的国民性格可以概括为实用、怕输。所谓实用,就是做事情以行得通、有效用为准绳。表现为思维方式,便既注意比优,也注意比劣。比优是好中求最好,比劣是坏中求不坏。比优的目的是要实现最好,所以,具有理想主义精神;比劣的目标是要避免最坏,所以,具有现实主义精神。例如,新加坡倡导精神文明,却又保留了合法存在的红灯区。其理由是:与其让大家随地大小便,不如建一个厕所。新加坡政府领导人一直痛恨赌博,但现在却兴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实际上是由两大板块和结束语组成。第一板块是回顾历史、总结经验。第二板块是面对今天、面向未来。结束语是寄语青年、继续奋进。它除了全面总结党的90年奋斗的光辉历史,高度概括90年来党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刻阐述了今后继续前进的大政方针外,还包含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理念,是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献。以下就从这三个部分及其结合上阐析这篇重要讲话的亮点。    第一板块的五个亮点    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