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是一个内涵很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密切相关。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生命价值,主张以人的发展需要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
从人文的概念界定出发,中职校的旅游专业课无疑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课程,因为从教学目标看,该专业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旅游服务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适当渗透情感,实施人文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而使他们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的实践和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等途径,使其成为既拥有一技之长、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具有健全的精神、独立的个性、完善的人格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因而,人文关怀教育对提高旅游专业课教学效果,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实施人文关怀对中职旅游课堂教学的意义
《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大纲》指出,旅游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该专业融理论、技能于一体,应用性较强。这一规定为深化中职旅游专业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使人文关怀的意义得到了体现。具体表现如下。
1.实施人文关怀,构建能力为本的平台,实现旅游教学的目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人心,“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职业教育坚持以能力为本,提升学生的职业教育观、发展观与人文关怀的理念不谋而合。在中职校旅游专业课课堂上体现人文关怀,正是要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使每个学生都有施展能力的空间。
2.实施人文关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
在中职旅游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师可以打破课堂沉闷的局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旅游专业课教学的实效,减少学生厌学、逃课的现象,真正实现育人教化功能。同时,教师晓之以理、激之以情、导之以行、合理沟通、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这是人文关怀落到实处的表现。
3.实施人文关怀,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及艺术,丰富教学内容
在中职的旅游专业课课堂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丰富的人文情感资源带进课堂、带进学校。这些资源的运用,可以冲破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内容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展示出来,为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了条件。
二、目前中职旅游专业课堂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的现状
在课改大潮中,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在职业教育中,更需要教师坚持以能力为本、提升人性的职业教育观和发展观。面对时代提出的要求,审视教师的课堂职业教育,渗透人文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虽然对人的关注和关怀也屡屡被不少教师挂在嘴上,然而应该看到,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依然微弱。
这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化,灌输式教育法依然占据主导位置,而现代的教学手段应用较少,教师一本书、一本备课本和一支笔就完成一堂课的教学现象依然屡见不鲜。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个性差别,没能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较少。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轻视学生的主体性,一堂课中主要是教师主导教学,学生只扮演配角。如果没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就容易导致人文关怀的匮乏。再者,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导向不够。目前,不少职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明显的偏差,受社会的一些负面事件影响,譬如觉得服务员在社会中低人一等,出现了错误的价值取向。在旅游课堂教学中如果缺乏人文理念、人文关怀,就难以有效消除学生思想中的负面成分。因此,注重人文关怀是强化学生综合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中职旅游课堂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教育的策略
“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生活及其意义密切相关。因此,笔者认为,在中职校的旅游专业课课堂上实施体现人文关怀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
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尊重学生的观点,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相对于初中生来讲,中职学生的年龄相比之大一两岁,在心理上和力量上成熟了一些,与社会接触相对较多,有些学生受社会一些负面事件的影响,对人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偏差。中职学生和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学习目标并不是十分明确,很容易造成“精力过盛”。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忽视学生的主观意识,学生容易产生“疲劳”,甚至会有对抗情绪;反之,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例如,笔者在《服务礼仪》中教正确的站姿时,先对站姿的重要性作一简单的强调,使学生在心里重视对礼仪课程的学习。在操作时直接邀请三四位学生上台,按平时自己习惯的站立姿势站好,至于站姿的正确与否,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去讨论。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后,教师再加以概括总结,得出何为正确的站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讨论得出的结果比教师说教正确的站姿更容易接受,在心里会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因而,教师可以在不偏离正确指导思想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用探讨、启发等方式诱发学生潜在的情愫,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以平和、宽容的心态,耐心引导学生,教师的尊重会使他们产生非同一般的情感,这种情感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更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
2.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悟生活,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
职业高中的好多学生在关心本专业的发展态势,也希望能提升本专业的职业内涵。可一到了课堂上,他们就觉得索然无味了,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专业课上忽视人文关怀,远离了学生实际,学生缺乏思考、体验、感悟的氛围和机会。其实在中职校的旅游专业课教学中,对一些比较常见、比较尖锐的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人文关怀精神。例如在导游模拟训练时,可以让学生设计一次旅游团队活动,模拟从接团至送团的全部流程,并设计其间的活动,安排导游讲解,规划旅游路线,体现团队合作与个性创意。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各种的难题,比如,游客的不合作态度,旅游过程中的意外“插曲”等。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专业素养提高的过程。所以,只有让旅游专业课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悟生活,提升专业的内涵,教师才能与学生有共同的语言,才能体现人文關怀,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发展。
从人文的概念界定出发,中职校的旅游专业课无疑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课程,因为从教学目标看,该专业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旅游服务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适当渗透情感,实施人文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而使他们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的实践和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等途径,使其成为既拥有一技之长、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具有健全的精神、独立的个性、完善的人格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因而,人文关怀教育对提高旅游专业课教学效果,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实施人文关怀对中职旅游课堂教学的意义
《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大纲》指出,旅游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该专业融理论、技能于一体,应用性较强。这一规定为深化中职旅游专业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使人文关怀的意义得到了体现。具体表现如下。
1.实施人文关怀,构建能力为本的平台,实现旅游教学的目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人心,“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职业教育坚持以能力为本,提升学生的职业教育观、发展观与人文关怀的理念不谋而合。在中职校旅游专业课课堂上体现人文关怀,正是要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使每个学生都有施展能力的空间。
2.实施人文关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
在中职旅游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师可以打破课堂沉闷的局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旅游专业课教学的实效,减少学生厌学、逃课的现象,真正实现育人教化功能。同时,教师晓之以理、激之以情、导之以行、合理沟通、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这是人文关怀落到实处的表现。
3.实施人文关怀,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及艺术,丰富教学内容
在中职的旅游专业课课堂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丰富的人文情感资源带进课堂、带进学校。这些资源的运用,可以冲破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内容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展示出来,为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了条件。
二、目前中职旅游专业课堂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的现状
在课改大潮中,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在职业教育中,更需要教师坚持以能力为本、提升人性的职业教育观和发展观。面对时代提出的要求,审视教师的课堂职业教育,渗透人文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虽然对人的关注和关怀也屡屡被不少教师挂在嘴上,然而应该看到,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依然微弱。
这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化,灌输式教育法依然占据主导位置,而现代的教学手段应用较少,教师一本书、一本备课本和一支笔就完成一堂课的教学现象依然屡见不鲜。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个性差别,没能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较少。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轻视学生的主体性,一堂课中主要是教师主导教学,学生只扮演配角。如果没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就容易导致人文关怀的匮乏。再者,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导向不够。目前,不少职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明显的偏差,受社会的一些负面事件影响,譬如觉得服务员在社会中低人一等,出现了错误的价值取向。在旅游课堂教学中如果缺乏人文理念、人文关怀,就难以有效消除学生思想中的负面成分。因此,注重人文关怀是强化学生综合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中职旅游课堂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教育的策略
“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生活及其意义密切相关。因此,笔者认为,在中职校的旅游专业课课堂上实施体现人文关怀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
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尊重学生的观点,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相对于初中生来讲,中职学生的年龄相比之大一两岁,在心理上和力量上成熟了一些,与社会接触相对较多,有些学生受社会一些负面事件的影响,对人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偏差。中职学生和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学习目标并不是十分明确,很容易造成“精力过盛”。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忽视学生的主观意识,学生容易产生“疲劳”,甚至会有对抗情绪;反之,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例如,笔者在《服务礼仪》中教正确的站姿时,先对站姿的重要性作一简单的强调,使学生在心里重视对礼仪课程的学习。在操作时直接邀请三四位学生上台,按平时自己习惯的站立姿势站好,至于站姿的正确与否,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去讨论。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后,教师再加以概括总结,得出何为正确的站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讨论得出的结果比教师说教正确的站姿更容易接受,在心里会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因而,教师可以在不偏离正确指导思想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用探讨、启发等方式诱发学生潜在的情愫,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以平和、宽容的心态,耐心引导学生,教师的尊重会使他们产生非同一般的情感,这种情感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更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
2.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悟生活,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
职业高中的好多学生在关心本专业的发展态势,也希望能提升本专业的职业内涵。可一到了课堂上,他们就觉得索然无味了,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专业课上忽视人文关怀,远离了学生实际,学生缺乏思考、体验、感悟的氛围和机会。其实在中职校的旅游专业课教学中,对一些比较常见、比较尖锐的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人文关怀精神。例如在导游模拟训练时,可以让学生设计一次旅游团队活动,模拟从接团至送团的全部流程,并设计其间的活动,安排导游讲解,规划旅游路线,体现团队合作与个性创意。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各种的难题,比如,游客的不合作态度,旅游过程中的意外“插曲”等。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专业素养提高的过程。所以,只有让旅游专业课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悟生活,提升专业的内涵,教师才能与学生有共同的语言,才能体现人文關怀,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