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己所不欲,己所欲”导写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q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我们更应该记住,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样不可施于人。
  关于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
  本则命题材料由两个部分构成。前一句出自《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是可以奉行终身的呢?”孔子同答说:“恐怕是恕吧。自己不愿做的,就不要强加给別人。”)孔子用推己及人的方法,强调人应当根据自己的内心体验推测别人的感受,以“恕”道(宽仁之道)实现同他人的和谐相处。
  孔子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若只是从“己”的角度出发,而没有考虑接受者——“人”也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不欲,是“己”的判断,而非“人”的判断。从另一个角度说,“己”所认同的未必是“人”所认同的(“不欲”也是一种判断),也就是说,不能用自己的想法规范别人的行为。这也就是材料第二句“但我们更应该记住,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样不可施于人”的思想基础。
  从句式上看,“但”有转折义,所以作文的重心应该是选文的后一句,突出了尊重他人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重要性。本次作文也可以看作是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一次训练。
  【审题指导】
  1.联系现实生活,找出符合材料提示与要求的事例。
  【舉例分析】有的家长自己没有实现“大学梦”“读书梦”“音乐梦”等成功梦,就渴望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得到实现。但孩子并不想做父母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这也是“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却依然“施于人”的例子。我们怎么理解呢?
  2.梳理思路,归纳提炼
  在考场上,学生写作文的真实情况往往是这样的:高度紧张,写出来的观点没有条理,没有逻辑关系。
  8—10分钟的审题立意,一般分两个步骤:
  第一步:通过以上的事例,你能提炼出哪些观点?请用条目式(可以是关键词)列举出来。
  第二步:根据条目式(可以是关键词)显示的观点,将几个观点,进行一定逻辑关系的调整。例如,形成递进关系,或先写“由头”——观点——生活现象——实质揭示等等。
  根据上面对身边生活常见的事例,进行分析思考,得出的观点,进行思路梳理,归纳提炼,可以得出下面的议论思路。
其他文献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凡今抄袭者,一经查实,不问考勤,皆黜落,以儆效尤。”近日,一封文言文写成的邮件引发关注。邮件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师苏湛,在他授课的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课中,他给了22名学生零分,因为他们的期末作业被判定为抄袭。为了避免学生们为此“道歉、申诉、求情”,苏湛特意写了一封邮件发给学生们,言辞犀利,明确表示“此分不改”。  对于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苏
原文呈现  健全之强体,富足其精神  □一考生  “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心力体力合二为一,世上事未有不成。”1917年,青年毛泽东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体育之研究》。他对当时“国力恭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状况,深感忧虑,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毛泽东看到了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作用。  柏拉图有言:“体育应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奋勇拼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路走来,不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永不改变。  百年时光,山河巨变。中国共产党人燃己之微光,照国之大道。  曾记否,1921年7月,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船上,中共一大正在举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就此诞生。  再回首已是百年。患难之中,荣辱与共,方见英雄本色。2020年
2019年,台风“利奇马”自南向北,席卷我国多个省市,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在灾难中,人们如何恰当地表达,如何避免人为的“次生灾害”,成了公共舆论场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位知名男艺人的做法,引发了激烈的网络争议。2019年8月10日,他在微博中晒出了一段自己爬在电线杆上躲避洪水的视频,表情夸张,动作搞笑。有人认为,他是用幽默的方式提醒公众注意出行安全,但也有人发现,当时地面积水不多,艺人
黄河水远,千年路遥,我们青年一代站在了历史的最前端,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各种机遇和挑战如浪涛一般拍打在我们的身上,我们不惧,我们张开尚还稚嫩的羽翼迎接挑战。我们,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我们在从红色阳光中长大的青年。夏明翰、鲁迅是我们心中的偶像,雷锋、焦裕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和我的祖国》是我们最常听的曲目,《沁园春·雪》《红岩》是我们读不厌的文章。  韶华正当时,
飞向心仪的大学征途,我们会遭遇很多诱惑,也会遭遇诸多困惑,怎样才能保持定力,提升自我境界?  周总理用《大江歌罢掉头东》回答了我们,他东渡日本求学时写了一首诗,为了“邃密群科济世穷”,他用“面壁十年”的定力,追求“图破壁”的境界。我们要学习他这种面壁十年成国匠之英气。  成国器,不把黄金捆上翅膀,要把大爱藏在心里。不少同学走进高中,忘记初心,追求恋爱自由,看似美丽,却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玩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充满了未知的变化,但我们可以借鉴前人或自己的经验来面对生活。经验,有人满心推崇,亦有人不以为意。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美国政治家亨利曾说过:我只拿一盏灯来指引我的脚步,而那盏灯就是经验。对于未来,我只是能以过去来判断。正如我国唐代诗人孟浩然所言: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有了“江山留胜迹”的经验,我
有句话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这话很好。要补充的是,“诗”并非只在“远方”,“眼前”也有。关键是要用心去发现,去感受。  《千家诗》的首篇是程颢的《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淡云,轻风,花丛,柳树,这在春天郊野十分寻常,一般人往往会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而拥有“诗心”的作者却从这一生机盎然、幽美静谧的景致中,生发了天人一体的感
6月21日,某问答平台一则“有哪一瞬间让你为祖国激动得热泪盈眶”的帖子火了。一位网友讲述了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这位网友的母亲常驻阿曼,疫情期间没有回国。在阿曼这个知名度并不高的中东地区国家,约有3000中国人常年在此,其中不到2000人没有接种疫苗。而为了确保这些人能接种疫苗,中国给阿曼政府送来整整十万支!这十万支疫苗优先中国人接种。  而这只是我国为海外中国公民接种新冠疫苗的“春苗行动”的一
有人艳羡,有人愤懑,有人高呼“世界的参差”,有人辩解“我们也很努力”。别让教育资源不均,成为下一个流量“撕点”。  ——10:00击剑课,18:00看戏剧社表演,语文课是用线装本手抄《论语》午休有专门的午休室……随着话题“在北大附中上学有多幸福”登上热搜,一场关于教育公平的争论再次爆发。  这不仅是对道德良知的致命伤害,也会破坏人与人之间发乎本性的团结互助精神。  ——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救助1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