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对于产品引领法的运用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篇文章通过对现阶段中职进行课程改革后的现状,并参考了电类专业技术的基础课程,分析了产品引领法被应用的由来以及应用特点,并依据运用的实际过程,阐述了产品引领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运用原则以及注意事项等等。
  【关键词】中职电类专业技术 产品引领法 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38-02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出中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加强其对本专业知识的培养,本文通过运用“产品引领法”的概念,从而总结出产品引领法在中职电类教育中基础课的运用研究结果。现在就针对产品引领法具有的特点,对产品选用的原则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展开讨论。
  一、为什么要选用产品引领法
  在中职教育改革中,可分为“理论为实践服务”、“理论和实践同行”以及“理论和实践结合”三个理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大都采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理念进行教学。其中,“理论和实践结合”又分为以下三种:“项目课程”、“任务进行引领课程”以及“学习进行引领课程”。其中任务进行引领课程又被叫做任务先导课程,它是以工作任务为重点对学习进行组织教学,从而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引领式的学习,并养成相应的职业习惯。
  有些学校在进行课程示范过程中,对相关的技术课程也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进行课程设计。经过调查显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并通过实践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但同时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所占用的时间、空间较多,由于教学课时固定,就会使得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的时间受到影响,削弱学生的创造力;第二,对知识体系的建设不明确,导致教学中系统性不强,从而影响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三,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出版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材对课程的适应能力较弱。同时,这也是实施产品引领法的最主要原因。
  二、产品引领法具有的特点
  产品引领法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以学生最为感兴趣的产品为主要引导,从而进行各章节的开展工作,并对课程进行模块教学。由于课程中的知识都来源于在生产中的实践,教学就是将技能、知识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知识链条。并采取类似于产品设计的的过程对知识和课程进行设计、安装以及调试,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知识进行边学边用,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于此同时,通过这种产品,还能将基础课程融合到实践中去,进而将涵盖在实践活动当中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达到了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而对于那些没涵盖在实践活动当中的知识,就要在实用电路的引领下进行工作开展教学。其中,所谓产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而是为了针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自行设计制作的教学课程用品。
  同时,为了提高对教材的适用程度,在对中职教材进行编写过程中,可以考虑依照传统教材下的课程教学的章节顺序,对本产品的重点应用知识做出深刻的剖析,并制定出在对本产品进行调试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培训重点知识,从而使教材具有相对的系统性。若是在制定的产品中,没有涵盖其中要求的章节知识,就要以某一个实用电路来进行引领。在应用产品引领法进行编写教材时,可以依照产品传统的教材进行编写,也可以根据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制定出产品设计的方案。
  这种课程教学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对相应的知识基础、技能和实践进行相应的结合,从而使得知识更具系统性,便于对课程进行相应的掌握,并且能够学以致用。
  三、产品引领法进行产品选用的原则
  如何对产品进行选取是产品引领法进行设计的最重要部分,同时具有统领整个体系的作用。设计出一个好的产品,就如同于找到了对知识运用的方法,将知识转化成了相应的能力,并将知识和实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有益于对相应的技术能力进行培养。
  (一)涵盖性原则
  涵盖性指的是对知识的涵盖性,也就是具有知识内涵的丰富性。也就是说,所选用的产品要在最大程度和所学习的课程进行进行良好结合。
  (二)实用性和岗位针对性原则
  这里所说的实用性就是指,所要选取的商品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最好是在市场中进行销售的产品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产品等等。岗位针对性指的是,所要选取的商品要符合教育部颁发的有关规定,并提出相应的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的原则。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培养之后,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增强对职业的适应能力。
  (三)可展示和趣味性原则
  在进行产品引领法进行教学时,要保证所选择的产品要能符合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要求产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例如:在对学生讲解绪论课的时候,就要将所选择的产品带入到课堂之中进行演示练习,从而吸引学生听讲,激发出学生进行学习的欲望。将此产品的理念贯穿至整个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去,从而对学生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可实施性原则
  可实施性原则指的是在课程设计中,便与课程实施的原则,也就是便于教师进行教学,便于学生进行制作。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在学生进行课程的综合实践中能够对所学的文化知識能够很容易地记住,从而对其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和训练。
  (五)校企间进行合作的原则
  在对产品进行选择和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聘请有关的企业专家参与进来,从而使选择的产品能够更加贴近生活实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适用性和岗位针对性。
  四、产品引领法在中职教育中进行运用的注意事项
  (一)正确处理性价比和知识涵盖性之间的矛盾,并将知识技能放在首位
  在进行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产品相应的性价比和可靠性,对所选择的元器件和电路要尽可能减少;若是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要使设计的课程对所包含的知识点要尽可能多地涵盖进去,于此同时,要服从知识技能对产品的涵盖性原则。另外,在进行教学时,要对这一产品和在进行生产时的实际相结合,并重点强调其中的差异性,对情况进行说明,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导和歧义。
  (二)注重和其他方法进行结合,加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应该认识到,产品引领法是一种对课程教学进行宏观统领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了增强对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对之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并和其他方法进行结合,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的优良环境。进行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三)对校企之间的合作引起足够重视,实现校企之间对接
  中职毕业生,是国家未来的蓝领,实践能力对其十分重要。截止目前为止,在国内,已有很多中职院校提高了在课程设计中的实践课的比例,但和国外的教学设计相比,效果性还不明显。同时也造成了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不能和企业进行很好地对接。所以在将产品引领法应用到中职电类专业技术课程的过程中时,要注重和企业之间良好的合作。
  在产品引领法被应用到中职电类专业技术课程中时,在各门课程中的应用难度各不相同。其中“电路基础”最为困难,“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相对来说较难,而“单片机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所以我们在将产品引领法应用到中职电类专业技术课程中时,不但要遵循课程进行设计的原则,还要按照不同课程的难易程度对课程进行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谭飚.基于“学习环境论”的实验教学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
  [2]邱琳,胡玉丹.高职电类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2).
  [3]王勇,叶敦范.依托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地质教育,2009(01).
  [4]张耀,陈梓城,陈云祥.高职电类专业区域集中、企业分散顶岗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15).
  [5]谢莉花.德国职业教育新改革下电类专业的教学变化[J].职教论坛,2010(24).
  [6]李向军.中职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案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05).
其他文献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 Sauvage et Dabry)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是长江上游地区主要的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水工建设、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圆口铜鱼资源量
【摘要】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应用于普通外科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普外科实习的临床医学2010级本科生100名,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参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对比两组的学习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基础理论成绩、综合能力成绩均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方法应用于普外科临床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思维能力及实践操
【摘要】针对我院《单片机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以项目化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改革方案,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将单片机相关知识点贯穿于各个项目中,通过该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具有单片机产品设计与调试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在单片机的实际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践教学 项目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摘要】《复杂零件的建模与加工》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针对目前我院开设课程存在的问题,就课程的建设思路、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复杂零件的建模与加工》课程 内容 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32-01  《复杂零件的建模与加工》是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随着数控技术
【摘要】科技进步使得普通话测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计算机的投入和使用成为普通话测试的必然发展趋势,并且得到广泛认可。但现阶段计算机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从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所存在的问题出发,谈一谈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 普通话测试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35-01  计算机
【摘要】研究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具有重要的意义。中高职的衔接的现状存在各种问题。通过对本校“供暖通风空调”专业高职单招实际情况的研究,笔者认为,中高职的衔接主要应该解决专业的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和技能训练的衔接三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 衔接 专业 课程 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34-02  一、背景介绍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处境、作用等;包含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深入企业研究等内容,并指出教学内容改革后对学生求职方面的帮助,另外还包含教学内容的整合等,并指出整合后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进一步提升;以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包括依据课程特征运用对应的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法的应用等内容,从而架构新的教学系统,提升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
【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实效是教师教学工作中需要关注和研究解决的问题。大学是许多年轻人的必经之路和重要转折点。但是,据观察,真正认真对待大学生活的人不多,许多同学对生活,对学习都感到迷茫。因此,本文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的在校大一新生关于学习情况做问卷调查,并将所获数据作为基础,分析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出参考建议,改善他们的学习情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