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语文学习方式的真正变革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hear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本亚: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学习方式变革的理念,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您认为国家为什么要特别提出学习方式的问题呢?
  王光龙:21世纪中国语文课程改革是在世界课程改革大潮中进行的。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吸收了外国的先进教育理论和先进经验,这些理论和经验是有借鉴价值的。这次改革就是要改革课程的一些陈旧的功能,使学生在学习方式方面有一个突破。学习方式的转变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魏本亚: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变革是非常有价值的,它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现实意义。既然如此,国家为什么在课程标准里面使用的是“倡导”这个词,而不是使用“必须”这个词?
  王光龙:“倡导”这个词,是提倡、引导的意思,如果“必须”实施、“必须”采取的话,那就是行政命令。我想用“倡导”是符合教育改革规律的,教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采用“倡导”这个词,可能基于这样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容易形成一阵风、一边倒,这个局面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第二,学习方式是多样的。除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外还有其他学习方式,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强调“必须”采取,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对改革是不利的。第三,不同的学习方式具有不同的实践价值。“接受式学习”也不是一无是处。学习方式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关键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何种学习方式比较合适。譬如,我们介绍一种知识,讲解一个新的东西,采用接受式学习又省时、又省力,效率还好,我们干吗要放弃呢?第四,转变学习方式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接受的过程,如果我们只强调“必须”采取,老师们是不好接受的。既然是“倡导”,就蕴涵着循序渐进,蕴涵着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魏本亚:对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表述,义务教育课标和高中课标的表述有所不同。您怎么看待这种不同?
  王光龙: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第一,课程标准对两个阶段的要求不同,譬如说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要求,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能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这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到了高中阶段情况就发生变化了,高中除了要继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外,还要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审美能力。侧重点发生变化了,要求也当然要发生变化。虽然两个阶段都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要求的程度、高度不同。第二,两个阶段的学习主体不同,要求自然也应有所不同。在义务教育阶段,老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到了高中阶段,就要求学生自觉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个要求就提高了。高中阶段要创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老师主要在组织教学上、在提高学习质量上做出努力。
  魏本亚:也就是说在不同学习阶段教师要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王光龙:可以这样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是起步的学习,是最基础的学习,这个时候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阶段,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自主的意识也会增强,这个时候教师要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是有价值的。
  魏本亚:许多老师把学习方式当做学习方法,你觉得这种理解是否恰当?
  王光龙:这种理解是有偏差的。这是两个层次的概念,方法是比较小的,方式是比较大的,方式里面包括了方法。学习方式一般会用在一定的学习活动里头,而学习方法是具体的技能操作层面的东西。在学习方式里面我们还要使用学习方法。二者有着大小、层次的区分。
  魏本亚:课标强调自主学习, 这与中国传统的学习方式有许多共同之处。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如何才能把自主学习应用得更好一些呢?
  王光龙:自主学习不是什么新的提法,从孔子到现在一直都有,凡是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都会是自主学习的典范。今天的课改实际上强调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如何评价上,让学生自己来做主。我比较欣赏魏书生老师创造的“六步教学法”,这是一个教学模型,但是这个模型里面渗透着自主学习的理念。魏书生经常外出讲学,他的班级不需要别的老师帮助代课,学生就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学习效果很好。如果我们的学生都能这样,那么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就可以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就达到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了。
  魏本亚:合作学习提出来之后,很多课堂上都出现了小组讨论,很多老师把小组讨论当做合作学习。您怎么看?
  王光龙:合作学习也不是什么新东西,上个世纪20年代的“分团学习法”实际上也是合作学习。但那个合作学习和今天的合作学习不太一样。我们今天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的学习形式,关键是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能够深入地讨论问题。小组学习和问题的设计有一定的关系,问题设计得好,大家讨论有兴趣,通过交流大家的思想就能集中起来,可以提升大家的认识,所以合作学习能否有实效关键还是问题的设计。
  魏本亚:除了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还有探究的学习方式。老师们都在自觉地运用这种探究,课堂教学热闹了。譬如有的老师教《背影》,学生就讨论朱自清父亲过铁道违不违法的问题,学习《女娲补天》,学生就探究人是谁造的。这种探究是探究学习倡导的“探究”吗?
  王光龙:我们倡导探究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意识。探究学习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探究学习要弄清楚探究什么。探究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或者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学生探究的问题可以适当地延伸,但要有一个度,不能脱离文本,如果脱离文本就背离了语文课的初衷了。探究学习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合理地引申,适当地引导,这是教师要把握的要点。
  魏本亚:弄清楚三种学习方式之后,我想讨论一下三种学习方式之间有没有内在的关联。
  王光龙:我认为三种学习方式是相对独立的,但在运用的时候又是互相匹配的。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假如你自己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你就很难和别人合作学习。假如大家都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就失去了合作的基础。合作学习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每个人都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家合作时就能够相互补充。在此基础上,大家要对问题进行深究,这又涉及探究学习。所以这三种学习方式是独立的,但是在运用的时候又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匹配的。
  魏本亚:课程改革强调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发展。针对中小学生在选择学习方式方法时遇到的困难,您能否给一些建议?
  王光龙:第一,学生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总结自己,看看平时用什么学习方式最有效而且最熟悉。第二,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新的学习方式,它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要熟悉并逐渐地掌握新课标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第三,学生要向老师求教,纠正自己不当的学习方式,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老师要起到引导帮助的作用。
  魏本亚: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需要语文教师认真地研究,创造性地实践,唯有如此,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于这个命题,不少专家和学者已经作出了比较一致的阐释,认为“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是_个包孕丰富的复合命题,其中包含有读者与‘文本一作者’的对话,有师生与‘教科书一编者’的对话,有在课堂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有师生与环境和资源的对话等等”。“在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师生读者各自与文本的对话在
玩麻将的时候,需要四个人凑成一副牌局,如果一桌只有三个人,少了一个搭子,这种情形就叫“三缺一”。相应的英文翻译为:three players looking forone more player。下面的用法很常见:  (1)星期六晚上,老刘来电话:“快过来玩麻将,现在三缺一。”救场如救火,不去不够意思。  (2)我们四个,本来已经聚到一起了,可现在呢,却是三缺一,连一副牌局都凑不齐。  有时也能发
2008年语文考试大纲在语言表达方面,比往年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那么,今年全国18套试卷中这块“实验田”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新的开垦、种植?    一、2008年语言表达试题盘点    1.兼顾口语交际考查  例如全国卷Ⅰ第20题:  红星中学高一(2)班将召开“畅想奥运”的主题班会,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采。50个字左右。(6分
《烛之武退秦师》中有一段文字:“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一句,有的解释为:“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晋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得到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其中“微”字的解释为:“非,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
语文学科一直是大丰市实验初中的传统优势学科。长期以来,凭借其丰厚的学科积淀,优秀的教师团队,强大的教科研能力,始终走在江苏省语文教育教学的前列。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语文课程特点,提出了“目标定位有效、教学流程有效、手段方法有效、教学结果有效”的学科教学目标,逐步形成了“平等互动、自主互助”的学科教学特色。  一、深度挖掘特色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语文组在秉承传统
编者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终于在大家的期待中正式颁布了。这个版本跟2001年的实验稿相比,有哪些改动?为什么要这样改动?在过去的十年中,有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新的课标中有没有答案?……从本期开始,本刊特邀课标组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敬请关注并参与后期的讨论。  问:在过去十年的课程改革中,广大教师对语文课程的功能定位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语文课程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二维防伪码的新版火车票自今年正式使用,但是其背面的《铁路旅客乘车须知》还和旧版一样,有几处存在语病,并没有改正。  其原文如下:  1 请按照票面标明的日期、车次乘车,并在规定时间內至到站。如不能按时乘车,可在开车前规定时间内办理退票或一次改签手续。退票和改签手续只能在购票站和发站办理。除旅客伤、病外,开车后不予退票。  2 乘车免费携带品成人20千克、儿童10千克,长、宽、高相加不超过160厘米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崭新的语文学习形式。它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班级、学校、家庭、社会,处处都可以是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它的内涵丰富多彩,读写听说尽在其中;它的方式灵活多样,自主、合作、探究,因需而择。学生在这块语文学习天地中驰骋,不只获取知识,更主要的是增强求知欲,改善知识结构和能力状态,从而练就终生学习的本领。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周期比较长,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确定学习或探究的主题,进行实践活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历经十年的大规模实验,多次的反复修改,这个标准(以下简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终于在2011年定稿了,它将成为1949年以来,由教育部颁布的第一份正式定稿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这以前的,都是“试行”“暂行”“实验稿”。  如果以十年为一周期,那么今后的十载,中小学语文课程会有哪些变化?着眼2021年的语文课程发展,可以设想哪些实验
在写作教学方面,语文新课标与以往大纲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对想象力和个性的强调。如小学阶段要求“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初中阶段要求“有创意地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高中则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虚构和想象是文学审美地把握人生的重要方式。因此,新课标对想象表达的重视,是对写作的“文学性”的重视。这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