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咖啡酸(CFA)对伊马替尼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对42例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的CML患者,血小板和(或)白细胞减少时即开始应用CFA,0.2 g/次,3次/d,口服,观察治疗过程中血小板、白细胞变化情况和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血小板减少42例,其中显效21例,良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1.0 %(34
【机 构】
: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咖啡酸(CFA)对伊马替尼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对42例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的CML患者,血小板和(或)白细胞减少时即开始应用CFA,0.2 g/次,3次/d,口服,观察治疗过程中血小板、白细胞变化情况和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血小板减少42例,其中显效21例,良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1.0 %(34/42);治疗白细胞减少28例,其中显效15例,良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1%(23/28);治疗第2周时血小板、白细胞计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P=0.023;t=1.913,P=0.035);CFA治疗有效患者的平均起效时间为2周.未发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CFA治疗伊马替尼所致的CML患者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是CML治疗过程中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
其他文献
为顺应期刊网络化、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字化网络平台的建设: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本刊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改用中华医学会稿件远程管理系统。
目的 采用改良的信号连接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sjTREC)定量方法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胸腺输出功能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6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各时期(移植前及移植后14d、28 d、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1.5年、2年、2.5年、2.5年以上)外周血sjTREC水平,分析胸腺输出功能及影响因素.以24名健康体检者sjTREC
目的 提高对罕见疾病主动脉夹层(AD)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认识.方法 对1例DeBakey Ⅰ型AD合并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生存时间虽略有延长,但最终因AD无法控制而死亡.结论 对于AD合并急性白血病国内外鲜见报道,其预后与AD的严重程度有关,化疗的同时兼顾对AD的个体化治疗也许能改善预后。
第十四届全国实验血液学学术会议将于2013年11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承办。会议主题包括血液肿瘤生物学和靶向治疗、干细胞和造血调控、血栓和血管生物学、血液免疫学等。本次大会采用特邀报告、大会发言和分会讨论的形式,邀请国内外血液学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就目前血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广泛交流。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体外生长特性和转化生长因子-β 1 (TGF-β 1)基因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以7例MM患者为试验组(MM组),10例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为对照组,取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BMMSC体外培养,观察BMMSC体外生长形态并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取BMMSC提取总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两组BMMSC中TGF-β 1
目的 探讨Notch1蛋白表达及基因突变在T细胞淋巴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基因测序法检测30例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Notch1蛋白的表达及Notch1基因26、27号外显子(HD)和34号外显子(PEST)突变情况。另取10例淋巴结反应增生标本作为对照。结果30例T细胞淋巴瘤中,21例(70.0%)Notch1蛋白表达阳性。17例(56.7%)Notch1基因发生突变,其中,8例突变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急性药物性肺损伤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经过,总结血液肿瘤患者急性药物性肺损伤的临床规律.方法 从2007年7月至2011年11月南方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中选择符合急性药物性肺损伤诊断标准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转归.急性药物性肺损伤诊断标准:突发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排除心源性呼吸困难、支气管哮喘和肺栓塞;影像学以弥漫性肺间质浸润为主;抗感染治疗无改善,病原学检查阴性;
目的 初步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肺损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选择住院化疗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中发生化疗性肺损伤病例26例.对其临床症状、相关化疗方案、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男10例,女1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6例,白血病9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淋巴瘤化疗中常见致肺损伤化疗方案为R-CHOP、R-BEACOP和BEACOP等,白血病化疗中致肺损伤方案为HA、AA、DA和IA等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遗传学分布特征及其与诱导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对初诊为AML的395例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按照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白血病指南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中等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各组核型发生比及其1个疗程诱导治疗后的完全缓解(CR)率.结果 预后良好、中等及不良核型分别占50.56%(180/356)、39.89%(142/356)、9.55%(34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3-力达霉素(IL-3-LDM)融合蛋白靶向杀伤CD+123 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CCK-8检测IL-3-LDM融合蛋白靶向杀伤人类原巨核细胞白血病MO7e细胞的作用,用IC20浓度的IL-3-LDM及LDM分别与MO7e靶细胞培养后,利用AnnexinV-FITC及碘化丙啶(PI)染色经流式细胞分选术检测分析细胞凋亡率和周期分布变化。结果 LDM、IL-3-LDM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