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价值的比较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观察其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心电图检查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在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其检查结果。结果: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100例患者中有76例患者被确诊为无症状心肌缺血;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100例患者中有88例患者被确诊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且均集中在6:00、12:00时段发作。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相较于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更能明确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时间和发作次数,具有临床诊断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072-01
  无症状心肌缺血又被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1]。在临床上分为三类:第一类:完全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即患者没有冠心病史,也没有冠心病临床症状,但是却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第二类:患者在突发心肌梗塞之后所出现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第三类:患者在心绞痛发作后所出现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无症状心肌缺血越早发现,其治疗效果也就越好。目前,医院对该症检查的主要方法是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为了提高该症的检查准确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随机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收心电图检查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全部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智力障碍或者精神障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为(62.12±2.38)岁。
  1.2 检查方法 首先,对1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十二道心电图检测仪,ECG1201,河北昊众商贸有限公司)进行检查,然后再对其采用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仪,TLC4000,康泰医学系统(秦皇岛)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使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仪,对患者进行24h心电图检测,最后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效果[2]。
  1.3 诊断标准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ST段压低明显的持续时间在60s以上,但是每次发作持续在30min内;ST段呈水平型或者下斜型压低在1mm 0.1mV以上;在原来的ST段压低基础上,再压低1mm 0.1 mV以上,发作时ST段位移时间大于60s[3]。
  第三类标准:以患者的电张调整性T波的改变作为参考,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QRS波群的方向和T波改变方向一致,T波常常出现倒置[4]。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 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100例冠心病患者中,有88例患者属于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有76例患者属于无症状心肌缺血。见表1。
  同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100例患者共计发生386阵次ST段压低,其中有339阵次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无症状心肌缺血主要集中在6:00、12:00时段发作。
  3 讨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状,如果该症越早发现,就越有利于治疗,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尤为重要。目前,检查冠心病患者是否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常规心电图检查,另外一种是动态心电图检查[5]。常规心电图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在心肌缺血发作的时候,才能检测出患者的病情,在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时具有一定的缺陷;而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则可以弥补上述不足。动态心电图检查相较于常规心电图检查虽然所用时间较长,但是通过24h监测记录患者的心电情况动态情况,能够更准确的反映患者的病情,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的对症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间主要集中在6:00和12:00,其原因是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迷走神经张力及冠状动脉阻力在上述时间会明显提高,从而容易引发心血管事件。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够尽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并且给予相应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100例冠心病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查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为88%;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率为76%。表明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更准确的帮助医生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以及集中发作时间,更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薛娜.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护理及监测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6):221-221.
  [2]卓迎,李星, 蔡丹.常规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相关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19.
  [3]李伟.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9):191-192.
  [4]林继华, 姚静.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95-97.
  [5]郑易, 岑镇波,胡海雷.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06):639-640.
  (收稿日期:2015.12.21)
其他文献
“眩晕”是患者主观感受以头晕眼花或视物旋转如坐舟船,甚者身体摇摆不定、扑倒在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薛一涛教授认为眩晕有虚实之分,虚实夹杂者亦多见,临床上应分虚
【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VEGF、IL-1β与Liv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丹红注射液治疗。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IL-1β与Livin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清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和血清VEGF、IL-
[摘要]目的:比较野葛和粉葛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方法:分别用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对野葛及粉葛药材进行提取,DPPH法测定抗氧化活性并计算IC50。结果:野葛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是2.6334、17.5689、42.1171mg/mL(生药),氯仿和石油醚提取物200mg/mL(生药)浓度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18.03%、9.48%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 据库中关于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与其他疗法比较的随机对照试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恩替卡韦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组给予阿德福韦治
【摘 要】 目的:观察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NIPPV组(32例)与NCPAP组(34例),并分别进行NIPPV与NCPAP治疗。结果: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1h后,NIPPV组的OI值明显比NCPAP组高(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儿入院后及时进行NIPPV或NCPAP的治疗,NIPPV组选择Servo-i小儿
【摘 要】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骨质疏松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骨质疏松性疼痛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自拟补肾活血汤加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龙牡壮骨冲剂加TDP照射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
上睑皮肤松弛可导致“三角眼”和眉下垂,若单纯行重睑术易导致眉眼间距过近或眉水平下移,内眦皱纹明显,外眦鱼尾纹加深[1]。笔者于2002年3月~2007年12月,应用文眉联合切眉术矫正上睑皮肤松弛伴眉下垂126例,取得较好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26例,年龄35~62岁,均为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睑皮肤松弛及眉下垂。其中伴文眉  后形态不满意或过低者46例,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