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昏迷45例临床治疗分析

来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81-01
  低血糖是内分泌科常见急诊之一,也是临床上常见昏迷原因之一,其病因复杂多样,症状急,进展快,临床表现不典型,如不及时抢救,易出现严重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1],现将我科2005-2011年收治的45例低血糖昏迷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性患者28例,女性17例,年龄21-81岁,平均年龄68.4岁,其中大于60岁以上40例,占88%。住院时间3-14天,平均10.5天。糖尿病患者35例,误诊糖尿病患者5例,非糖尿病患者5例。35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呼吸道感染20例,肠道感染3例,尿路感染3例,肾功不全4例,高血压20例,冠心病14例。
  1.2 病因。该组患者中,使用降糖药物者40例(胰岛素17人,格列本脲18人,格列吡嗪4人,格列齐特1人),2型糖尿病32例,1型糖尿病3例,其余5例经OGTT试验证实为误诊糖尿病。其中26例糖尿病合并不同系统的感染,2例合并心功不全,致纳差,进食少,未及时调整降糖药所致。酒精性低血糖2例,原发性肝癌1例,胰岛β细胞瘤1例,服用水楊酸制剂所致1例。
  1.3 临床表现。①入院时意识障碍时间为半小时至8小时,其中深昏迷2例,浅昏迷19例,嗜睡19例,烦躁不安4例,癫痫样发作1例。②发作时血糖0.2-2.6mmol/L,其中0.2-1.0mmol/L 4例,1.1-2.0mmol/L 28例,2.1-2.6mmol/L 13例。
  2 治疗与转归
  确诊后均立即以50%葡萄糖液静脉推注,5%-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维持血糖,积极处理合并症。其中43例均于半小时内神志转清,1例于16小时左右神志转清,均好转出院,1例于半小时内神志恢复,但因合并重症肺炎死亡。
  3 讨论
  低血糖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血葡萄糖浓度过低的综合症,肝,肾,内分泌疾病和恶性肿瘤等均可引起,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时可诊断为低血糖症。低血糖临床表现复杂,可分为神经性症状和脑功能紊乱性症状两类。低血糖症状随血糖正常而很快消失,脑功能障碍症状则在数小时内逐渐消失,较重低血糖时,需要数天或更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严重持久的低血糖症可导致永久性功能障碍或死亡。治疗上对于服用长效磺脲类药物引起的低血糖患者,低血糖可能反复发作,需监测血糖至少48小时,且需长时间输注葡萄糖液维持血糖。血糖恢复正常后病人意识仍未恢复超过30分钟为低血糖后昏迷,必须按低血糖症并脑水肿进行综合性急救处理。低血糖只要及时诊断,正确处理,大多预后良好,若不及时纠正,可很快进展为昏迷,低血糖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可致不可逆性脑损害,甚至死亡。反复发作低血糖可使病人发生低血糖的阈值下降,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变的越来越不典型,而糖尿病患者可因低血糖的反复发作而出现所谓的“无知觉低血糖症”[2]
  该组患者中多数低血糖的发生是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时发生,且多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如感染,心,肾功能不全等),多数出现纳差,进食少,因此我们在进行糖尿病患者教育时,应注意提醒患者,当出现其他系统疾病时,或各种原因导致进食减少时,应注意药物的减量甚至暂停使用,尽快于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方案,同时积极治疗合并症[3]。该组患者中5例,是于当地卫生院或私人诊所误诊糖尿病,误服降糖药所致,应加强对基层和社区医生对糖尿病诊治的培训,且对于老年的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作用强,持续时间长的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等。
  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发生的低血糖,特别是反复发作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及饮酒史,药物史等。在低血糖纠正后应进一步查找病因。低血糖的发病原因多样,且可能合并其它系统疾病,应注意进一步检查,避免漏诊,漏治。低血糖脑损害的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为神经系统其它疾病,故当存在神经系统异常时应常规检查血糖,避免误诊。该组中因胰岛β细胞瘤所致低血糖的患者,既往多次发病时均为癫痫样发作,诊断为癫痫,于我科明确为低血糖后,行饥饿试验,胰腺MRI等检查后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未再发作。
  参考文献
  [1]陆再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4
  [2]李丹.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601
  [3]张慧芹,肖红珍.糖尿病低血糖昏迷46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5,21(5):775
其他文献
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intrahepati ceholestasis)又称淤胆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流阻滞为特征的综合征。其临床症状表现为
选择肺心病心功能不全Ⅳ级、Ⅲ级患者42例,分为参附注射液组(治疗组)26例,强心甙组(对照组)16例。在肺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应用参附注射液,强心甙治疗。结果显示参附注射液对肺
现有计算机辅助选择装配理论中只有针对单一装配尺寸链的选配模型,提出基于多装配尺寸链的选配模型,将计算机辅助选择装配转化为多目标优化问题,新模型为各装配尺寸链提供了
摘要:目的:观察信必可都保与地奈德都保疗法对临床症状控制控制不佳的轻度持续性哮喘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儿童哮喘升级治疗的理想方案。  方法:采取随机、平行、对照方法把60名临床症状未控制的轻度持续性哮喘患儿分为信必可组或双倍剂量布地奈德组。12周的观察期内患儿家长记录哮喘日记,就诊时填写ACT评分表,同时以简易峰流速仪监测其呼气峰流速值(PEF)作为肺功能指标。  结果:信必可组和布地奈德组在
青年人胃癌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特别是早期胃癌容易误诊或漏诊,为总结和掌握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预后。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1997年7月至2007年8月经临床
通过分析磨料水射流数控系统的功能需求,提出并设计一种基于实时应用接口(Time Application Interface.RTAI)的嵌入式Linux水射流数控系统。通过RTAI加载实时内核,使得系统具有很
热噪声颤动与动态应力误差作为GPS接收机跟踪环路两个主要测量误差源,二者数值的大小分别反映了环路的抗干扰能力与动态性能。为了改善GPS接收机跟踪环路在高动态、强干扰环境下的跟踪性能,首先对热噪声颤动与动态应力误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一种自适应跟踪环路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基于最小化测量误差的原则,根据所检测的载体动态与信号载噪比对环路的阶数与带宽进行调节,可使环路在不同工作环境下兼顾动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9616例“120”出诊患者的院前临床资料。结果:“120”呼救出诊逐年增多,创伤病人以车祸为主,内科以心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