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探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ut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科作为核心科目,在我国的各个教学阶段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效果,尤其是高中阶段,更是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学科内容,对于学生的影响巨大。但是,学生在成长学习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在新课改标准之下,如何对初中和高中的数学知识进行联系,凸显教学的联系性和阶段性成为当前初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需要相关教学单位和教师予以重视。对此,本文首先叙述初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差异情况,随后详细阐释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初高中数学进行衔接教学工作的具体策略。以此来供相关专业人士交流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3-0012
  数学课程作为我国教育的核心科目,频繁出现于初中、高中阶段,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长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学生通过积极学习数学知识,不仅能够具备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和思维基础,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成长和深造。但是,在实际的初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将学生的个人成绩视为教学重难点,数学教学多是以应试教学为主,都是以面对中考为核心,完全没有意识到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未来高中阶段学习的影响。对此,相关教学单位和教师都应该引起重视,积极地开展综合性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思维以及学习方法都进行有效的引导。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差异情况
  1.从教学要求方面来看
  初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有很大的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受学生的年龄所影响。初中生年龄较小,正处于心理过渡的阶段,整体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再加之,初中数学教学仍处于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整体的教学需要凸显基础性与普及性,而高中的数学课程则更具有发展性和全面性的特点。针对此,初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差异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高中数学教学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需要对数学的概念、本质有深度理解。其次,学生不能够像传统初中数学学习一样,一味地运用被动式的方式接受知识,应该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体验教学来开展学习工作。最后,高中数学学习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到数学不是单纯的运算学科,其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以及社会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进一步凸显数学的学科价值和意义[1]。
  2.从教学对象来看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与高中学生相比都有明显的落后性。首先,高中生对于事物的认识会更加全面,对于数学问题之间的概念和联系会更加敏感,对于数学问题能够进一步思考。并且,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高中学生更愿意交流和讨论。其次,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于自我的约束能力更为强烈。高中生能够感知到经过枯燥学习后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在课堂学习数学学科时,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听讲,学习效率更高。最后,高中学生更加渴望成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整体的独立意识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2]。
  二、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初高中数学进行衔接教学工作的具体策略
  1.加强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喜爱
  數学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联系性的学科,而高中数学同样也和初中数学一样有着密切的知识联系性。对此,相关高中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积极地在教学中深化知识联系,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高中数学的发展性特点,让学生认识到高中数学知识是在原有初中知识上发展出来的,可以掌握也能够运用,从而消除学生的畏惧感。例如,在北师大版高一数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学的联系性特点。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教师还要注重铺垫工作,让学生能够逐渐联系到初中数学的所学内容,以此来降低初中到高中之间的教学“坡度”,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例如,在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数学章节进行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系三角形以及其他函数的数学理论概念,以此来引导学生掌握高中的新概念和新定理,让学生逐渐感受到高中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在北师大版高中必修二《立体几何初步》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初中时期学习的几何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3]。
  2.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高中课堂不同于初中课堂,由于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基本能够适应课堂教学,对于教学任务也能够积极完成。因此,在高中时期,其课堂密度大大提高,教学进度也愈来愈快,学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相关知识信息的获取。那么,在此过程中,如果还是仅仅通过课上的教师讲授,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标准和教学目标的。对此,相关教师就需要引起重视和注意,积极地注重引导学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例如,在北师大版高中必修二《算法初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先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随后再让学生对课本教材进行研读,让学生自己学习数学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愈来愈重视教育工作的开展和进行。而高中教学阶段和初中教学阶段,数学都是我国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社会人才培养和国民素质提高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对此,相关教学单位和教学人员都应该引起重视,在数学等课程教学方面,要注重衔接,让高中新生尽快适应高中教学阶段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吴勇贫.对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的思考[J].数学通报,2006,45(3):11-13.
  [2]杨昌萌.对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的思考[J].科研,2015,2(45):58-58.
  [3]刘晓巍.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科普童话,2018,9(24):123-125.
  [4]李晓霞.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10(18):1-1.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第八中学543001)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主要是为了拓展自身的眼界,提高自己的知识素质能力。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各个国家的文化,这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会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作用。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还应该渗透一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让学生能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英语教学;传统节日;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4-0
雅集作为传统中国画的经典题材,不断被摹画和复制,历史上的雅集活动和雅集图作品更是不计其数.本文以存世以及画史著录中的图像为依据,对明代以前经典雅集题材的绘画作品进行
摘要:初中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随着新高考“3 1 2”模式的实施,历史科目也成为人文学科的基础学科,学科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那么,若是把语文、数学和英语三大科目比作“一线”科目,那么历史之前算是二线科目,而现在,在新高考的模式下,历史科目算是“新一线”科目。  历史学科,是一门以史论结合为特点的思维性社会学科,我这里提到的“3 1 2”是初中历史课堂的一种课堂提问模式教学法,每节的内容是通过若
摘要:初中历史主要讲述的是中华文明起源及朝代演变,同时还涉及部分世界历史的人类文明及著名的战役与革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内容,本文以构建三维历史空间的教学模式如小组分工、激发学习兴趣、彼此交流等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三维历史空间;构建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4-0037  前言:三维历史空间的构建就是
摘要: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为物理中的好多定理、公式、结果等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来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以实验教学方式来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新课标也明确要求了在物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的部分,通过物理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物理探究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等。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出的几点关于实验教学的应用建议,供各位教师参考。
摘要: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模式中,数学老师通常采用的是灌输式课程教学模式,很多都是将数学概念或者数学公式在黑板上直接写出来,然后根据数学课本中的例子进行讲解,通过运用数学公式来解决数学问题。随着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以往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模式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弊端,初中数学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将运用导学互动课程教学模式来强化对数学知识点的讲解,从而有效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摘要:初中英语这样的学科特别适合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给学生打造出适合他们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环境非常重要,而在情境的构建中,教师要采用更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和具体的元素,帮助学生们在具体的环境当中,考虑语言的特点,积累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的知识,让他们能够把英语的知识内容更加灵活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习情境;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以及改革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创新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3-0014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不能只注重对学习成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