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中讲解替代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这个知识点时,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课标,及时反馈学情,适时而动,方能完成预定教學任务,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思想政治;必修释疑
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P15中涉及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学生对前半句比较容易理解(需求法则以及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但对后半句很难理解与掌握。
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是指替代品与互补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在讲解替代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这个知识点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替代品。上课伊始便要设计启发式新课导入:可找一学生询问:“你家里吃的荤菜是以猪肉为主,还是以鸡肉为主?”
生:“我家里吃的荤菜以猪肉为主。”
师:“如果猪肉价格过高,你家对猪肉与鸡肉这二者之间会做怎样的选择?”
生:“我家会减少猪肉需求量,增加对鸡肉的需求量。”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猪肉与鸡肉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在经济学上叫做互为替代品(教师要求学生指出替代品的含义,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及时反馈点评)。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人们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从二者的需求交叉弹性角度来看,二者需求交叉弹性大于零,交叉弹性越大,替代程度也越大。比如猪肉与鸡肉都是满足人们吃且能增加营养的需要,二者有共同需求即交叉弹性大,猪肉与鸡肉就互为替代品(其他还有牛奶与豆浆、牛肉与羊肉、煤炭与石油等)。而且猪肉价格上涨,鸡肉需求量会增加,猪肉与鸡肉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换言之,对有替代关系的商品而言,二者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其替代品需求量减少。简言之,替代品的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
在讲解互补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时,同样采用启发式教学,在循循善诱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例如向学生询问:
师:“如果汽油减价,汽车的购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汽车购买量会增加。”
师:“汽车购买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汽车与汽油这两种商品需要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使用汽车的需要。”
师:“汽车与汽油为什么需要组合?能否单独使用?”
生:“二者不组合就会无法使用,各自不能单独使用,二者必须组合在一起。”
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回答出互补商品的含义(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加以反馈点评)。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从需求交叉弹性角度来看,二者需求交叉弹性小于零,需求交叉弹性越小且绝对值越大,互补程度也越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汽车与汽油、乒乓球与球拍等都是互补商品,我们在刚才分析中,汽油价格下降,汽车需求量增加,汽油与汽车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反方向变化。换言之,对有互补关系的商品而言,二者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反方向变化,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其互补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其替代品需求量减少。简言之,互补品的价格与需求反方向变化。
课堂练习:在下列表述中,正常情形下会导致消费者对商品需求增加的是()
①该商品价格下降②替代品的价格上升③互补品的价格下降④消费者收入增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教师要求学生当堂独立完成,并根据学情反馈:第①句符合市场需求法则,商品价格上涨,需求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增加,①合题意;第②句明确指出是替代品,替代品的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替代品价格上升,其相应商品需求量增加,②合题意;第③句明确指出互补品,互补品的价格与需求反方向变化,价格下降,需求增加,③合题意;第④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增加,消费自然增加,导致商品需求增加,④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A。通过课堂训练,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迁移能力,最终达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效果。
教师在讲解“替代品与互补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时,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课标,及时反馈学情,适时而动,方能完成预定教学任务,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总之,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理念,要求每一位教师更新观念和知识,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青年政治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而学校所创立的丘广辉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了名师教学示范和辐射作用,让我们青年教师多听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专题讲座、通过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更让我们在教学中有了更深的反思,从而不断探索,力争使自己的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卢梭.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M].袁树仁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2]卢梭.政治制度论[M].崇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3]列奥施特劳斯.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施特劳斯思想入门[M].郭振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4]列奥施特劳斯.什么是政治哲学[M].李世祥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第二中学 419600)
关键词:思想政治;必修释疑
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P15中涉及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学生对前半句比较容易理解(需求法则以及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但对后半句很难理解与掌握。
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是指替代品与互补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在讲解替代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这个知识点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替代品。上课伊始便要设计启发式新课导入:可找一学生询问:“你家里吃的荤菜是以猪肉为主,还是以鸡肉为主?”
生:“我家里吃的荤菜以猪肉为主。”
师:“如果猪肉价格过高,你家对猪肉与鸡肉这二者之间会做怎样的选择?”
生:“我家会减少猪肉需求量,增加对鸡肉的需求量。”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猪肉与鸡肉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在经济学上叫做互为替代品(教师要求学生指出替代品的含义,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及时反馈点评)。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人们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从二者的需求交叉弹性角度来看,二者需求交叉弹性大于零,交叉弹性越大,替代程度也越大。比如猪肉与鸡肉都是满足人们吃且能增加营养的需要,二者有共同需求即交叉弹性大,猪肉与鸡肉就互为替代品(其他还有牛奶与豆浆、牛肉与羊肉、煤炭与石油等)。而且猪肉价格上涨,鸡肉需求量会增加,猪肉与鸡肉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换言之,对有替代关系的商品而言,二者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其替代品需求量减少。简言之,替代品的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
在讲解互补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时,同样采用启发式教学,在循循善诱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例如向学生询问:
师:“如果汽油减价,汽车的购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汽车购买量会增加。”
师:“汽车购买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汽车与汽油这两种商品需要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使用汽车的需要。”
师:“汽车与汽油为什么需要组合?能否单独使用?”
生:“二者不组合就会无法使用,各自不能单独使用,二者必须组合在一起。”
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回答出互补商品的含义(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加以反馈点评)。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从需求交叉弹性角度来看,二者需求交叉弹性小于零,需求交叉弹性越小且绝对值越大,互补程度也越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汽车与汽油、乒乓球与球拍等都是互补商品,我们在刚才分析中,汽油价格下降,汽车需求量增加,汽油与汽车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反方向变化。换言之,对有互补关系的商品而言,二者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反方向变化,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其互补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其替代品需求量减少。简言之,互补品的价格与需求反方向变化。
课堂练习:在下列表述中,正常情形下会导致消费者对商品需求增加的是()
①该商品价格下降②替代品的价格上升③互补品的价格下降④消费者收入增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教师要求学生当堂独立完成,并根据学情反馈:第①句符合市场需求法则,商品价格上涨,需求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增加,①合题意;第②句明确指出是替代品,替代品的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替代品价格上升,其相应商品需求量增加,②合题意;第③句明确指出互补品,互补品的价格与需求反方向变化,价格下降,需求增加,③合题意;第④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增加,消费自然增加,导致商品需求增加,④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A。通过课堂训练,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迁移能力,最终达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效果。
教师在讲解“替代品与互补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时,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课标,及时反馈学情,适时而动,方能完成预定教学任务,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总之,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理念,要求每一位教师更新观念和知识,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青年政治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而学校所创立的丘广辉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了名师教学示范和辐射作用,让我们青年教师多听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专题讲座、通过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更让我们在教学中有了更深的反思,从而不断探索,力争使自己的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卢梭.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M].袁树仁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2]卢梭.政治制度论[M].崇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3]列奥施特劳斯.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施特劳斯思想入门[M].郭振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4]列奥施特劳斯.什么是政治哲学[M].李世祥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第二中学 41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