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击“天外杀手”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b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星犹如天空中燃放的礼花,虽然转瞬即逝,却给人们留下长久的美好记忆。然而,如果这些流星在天空没有完全烧掉,就有可能掉到地球上,并对人类造成伤害。虽然采用现有的技术很难对陨星进行跟踪和拦截,但是科学家并没有放弃,他们正在研究一些新的方案,希望将来以科技手段来摧毁那些可能袭击地球的“天外杀手”。
  近地天体频频袭击地球
  像月球和火星一样,地球也经常被陨星所击中。陨星在地球上的残骸被称为“陨石”,它们冲击地球形成的坑被称为“陨坑”。据美国“近地小行星追踪计划”的天文学家估计,有可能撞击地球并带来灾害的近地小天体总数大约为700颗。每年有5~10次小规模袭击,每5年有一次稍大规模的袭击。
  由于人类居住区占地球总面积小于15%,因此人类受到陨星冲击伤害的概率较小。但是,前不久,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的一起陨星袭击事件,导致1000多人受伤,所幸没有人死亡。根据加拿大科学家的推算,在世界70亿人口中,每10年只有一人直接殒命于质量不小于100克的陨石坠落,而每年也不过只有16座房屋被陨石击穿屋顶。
  美国天文学家通过计算发现,一个人一生中被陨石击中的概率约为70万分之一,甚至略低于一个人在一生中遇到空难的概率。然而,如果出现65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那样的大陨星袭击,这个概率就提升到将近百分之百!绝大多数人都可能死于那样的灾难,幸存下来的极少数人也难以度过灾难之后的蛮荒岁月,人类文明可能完全毁灭。因此,对陨星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展开对小行星、彗星以及由它们形成的流星等近地天体的监控和拦截是很有必要的。
  从太空中监控近地天体
  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减少陨星伤害的最好办法是预警。在发现可能袭击地球的陨星后,可根据其轨迹划定危险区,然后疏散危险区域内的民众。在地面上监控近地天体可以采用雷达和望远镜,更为可靠的预警方法则是采用专用的近地天体监控卫星。最近,加拿大就发射了一颗名为“小行星猎人”的监控卫星。
  “小行星猎人”监控卫星的体积较小,与一个普通行李箱相当,其造价为1500万美元,它在地球上空约800千米处的轨道上飞行,每100分钟绕地球一圈。“小行星猎人”携带的太空望远镜净重50千克,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太空望远镜。
  由于种种原因,从地面上有时候是探测不到近地小天体的。比如,当小天体沿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飞向地球时,地面上的探测设备是难以探测到的。负责开发“小行星猎人”卫星的科学家认为,从太空能更好地监控近地天体,但是目前已经发射的一些太空望远镜通常轨道过高,大多在36000千米的同步轨道上。加拿大此次发射的800千米轨道太空望远镜,可以对更贴近地面容易成为袭击地球的“天外杀手”的天体进行监控。
  阻击冲向地球的陨星
  不仅要对近地小天体进行监控,对于那些有可能袭击地球并伤害人类的天体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虽然目前的技术还达不到,但科学家认为,将来最有希望用激光技术阻击袭击地球的陨星。为此,美国研究人员提出开发“太阳能定向阻击小行星”系统的构想。该系统的原理是:把太阳能转化为激光束,用于改变冲向地球的小行星或彗星的运行轨迹,而对于那些可能很快就会冲向地面的流星,则用激光束以蒸发的方式将之直接摧毁。
  “太阳能定向阻击小行星”系统还可以作为能源补给站,给附近途经的航天器补充能源。“太阳能定向阻击小行星”系统的外观像一块大平板,上面安装有多个激光转换器,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激光,功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摧毁流星采用最大功率,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将流星分解并蒸发;改变小行星或彗星轨迹的功率次之,对较大的星体一般采取这种方式;为航天器补充能源的功率最小,这样可以保障在不对航天器造成意外损伤的前提下有效地供给能源。
  一些电影爱好者认为,可以尝试按照科幻电影情节,对冲向地球的大型天体发射核弹以消除撞击隐患。但是不少科学家表示,好莱坞式的核爆解决方案不具可行性。从技术上讲,核炸弹可以毁灭一个直径数十米的天体,但是对地球安全构成威胁的并不是这些小天体,因为这么小的天体在历经大气层的燃烧之后已经不具危害性。对地球具有威胁的是那些直径大于400米的近地天体,这些就很难用核弹在大气层外完全摧毁。如果不能完全摧毁,其碎片也会威胁地球。如果让它们经过大气层燃烧一段时间体积变小后再摧毁,那对地球的核污染可能会大于它们袭击产生的危害。
  也有人建议用导弹摧毁陨星。科学家认为这种方法也不具备科学性。首先,目前所拥有的先进的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都无法监测到近地天体。其次,陨石从外大气层进入大气层的速度非常快,一般导弹最多能达到25马赫,而陨石可以达到50马赫,因此从击中性的角度来看,比较难实现。另外,绝大多数导弹的能量还不足以完全摧毁陨星。
  阻击近地天体需多国合作
  监控和阻击“太空杀手”光靠一个国家是不够的,需要多个国家进行合作。空间天体撞击地球是“全球挑战”,需要各国一起寻找解决方案。由于俄罗斯经常遭受陨星袭击,该国不少官员和科学家也在不同场合呼吁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建立一个“近地天体防御系统”,以对付天外飞来的灾祸。
  目前,国际上已有多个对近地天体进行观测的项目。比如,美国洛厄尔天文台负责的“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旨在发现和追踪所有穿越地球轨道的较大天体的“空间监测”项目,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合作的“太阳及日球层天文台”项目,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动力实验室负责的“近地小行星追踪”项目等。
其他文献
到目前为止,黄坚的艺术创作留下的是一条变化的轨迹.从中不仅可以看到黄坚自己对艺术的思考与探研,也可以认识到,在这些年美术--文化潮起潮落的背景下,一个画家--黄坚或任意-
2012年12月3日,全球媒体聚焦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一次会议,期待来自火星的最新消息。记者们纷纷猜测:美国宇航局最新也最大的火星车——“好奇号”到底发现了什么?要知道,两周前,“好奇号”项目的一位科学家在一次访谈中难掩兴奋地说:“好奇号”分析了它从一堆火星沙尘中舀起的最初几瓢火星土壤,“这些数据看来真不错”。这意味着什么?只可能是一件事,那就是:发现火星生命迹象。  然而,令万众瞩目的美国地球物理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蓝天白云,天地间rn一群和平鸽腾空而起rn绕着军营盘旋rn然后欢快地鸣叫着rn飞越绿水青山rn飞越城市乡村rn
作为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它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对于英语课程的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文章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重点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策略.以期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从而为相关人士提供部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排舞是融舞蹈和健身于一体的全民健身项目。本文结合乐清宣传、推广、比赛排舞活动的成功实践,总结分析排舞普及城乡的各种因素,认为休闲健身是排舞普及推广的内在原因、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