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普通高校在推进以营造良好校风、创新文化载体、完善制度保障为主要内容,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经验,也暴露出相当问题。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考虑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全面认识校园文化的内涵、地位和功能,增强校园文化建设自觉性;二是凸显校园文化个性,培育校园精神;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领导,掌控校园意识形态;四是加强理论研究,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大学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近年来,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国内高校系统推进了以营造良好校风、创新文化载体、完善制度保障为主要内容,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满足校园主体即广大师生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在提高校园主体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校园主体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其中,笔者所在的西华师范大学也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营造良好校风,培育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校园主体的群体心理、行为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哲学理念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富有特色的大学精神才能鼓舞人,健康向上的校风教风学风才能熏陶人。
第一,学校以“勤奋、求实、敬业、创新”为校训,坚持“铸魂励教、陶冶化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服务导向,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将科学与人文的有机融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相继开设“西华师大讲坛”“基础教育论坛”“校内专家讲座”“外聘专家学术报告”“校友论坛”等主题讲座,努力夯实师生科学人文素养。第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实践《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广大教师学习、宣传和践行中实现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坚持每年评选师德标兵、教学名师,大力推进质量工程,形成良好师风,引领浓厚学风。同时,大力弘扬孝文化,推荐在校大学生当选四川省第二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引导师生常怀感恩之心,常思回报之义,传承孝老爱亲优良传统。此外,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营造优良校风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第三,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学校充分利用校史资源和地方文化资源,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发掘以《三国志》作者陈寿为代表的三国文化历史底蕴,利用毗邻邓小平、朱德、张澜、罗瑞卿故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演绎以大木偶为代表的川北传统文化经典,推进高雅艺术和传统文化进校园。
创新文化载体,丰富物质文化 第一,努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活动,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积极创建文明健康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丰富校园的文明内涵,如树立寓意文化传承和尊师重教的孔子塑像等。第二,以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庆日等契机,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师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结合。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主题教育活动等,组织开展七一、五四表彰先进活动,积极营造活动气氛;组织开展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建校周年纪念活动,进行爱国爱党爱校教育;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国情和形势教育;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日活动和敬老月活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组织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结合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要求,开展“12.4”法制宣传日活动,积极推进学校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第三,继承和创新活动载体,形成周周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校园文化氛围。如从1991年开始,学校坚持每年3月举办马克思主义宣传周活动,纪念马克思逝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坚持每天升降国旗活动,和国旗班选拔训练活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举办承办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专场、文建明先进事迹报告会,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元旦新年晚会,以及学生社团组织的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让学生展现才艺、增长才能;不间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进行心理咨询与测量工作,维护师生心理健康;举办新生篮球赛、教职工篮球和排球联赛、田径运动会、元旦校园环跑活动、女职工“三八”节登山活动、教职工双扣比赛等,增强师生体质,增进友谊。
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制度文化 第一,不断完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和工作体制机制。围绕转变办学观念,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明确学校发展规划与办学定位,坚持和创新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方面,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和工作体制机制,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日常工作科学有序开展。第二,努力形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合力。按照在内容上配套,在思想上协调,在价值导向上一致的要求,努力形成体制机制合力,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服务服从于学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掘学校师生员工的内在潜力,使学校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推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第三,抓制度落实,注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取得实效。制度落实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执行。按照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制定科学、实施可行的要求,明确各部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制定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考核机制。理顺校属各部门关系,营造合作共事、齐抓共管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推进各部门根据学校整体规划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和落实出本部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规章制度,发挥本部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能动作用。报道先进典型、宣传优秀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完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舆论引导机制。只有营造出抓落实重执行的氛围,才能推动校园文化制度和建设站在新起点迈上新台阶。
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思考
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经验,也暴露出相当问题。这需要深入思考应对之策,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科学发展。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其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大学校园文化,要认真落实和反映“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的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其二,坚持正确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校园精神。近年来,普通高校对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断深化,以校园文化建设扩大学校行业影响力和社会辐射面的动机不断强化,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注重校风教风学风作风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科学研究和经验交流,努力培育和弘扬“特色鲜明”的大学校园文化精神。其三,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对于满足师生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净化和提升精神境界、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提高师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上有偏差。①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对象和主体存在片面认识。无论是建设实践还是理论探讨,都有把大学校园文化的对象看成只是学生、建设主体认为只是学生工作部和校团委的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校园大文化视野缺失。②对教职工在大学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对教职工的文化需求的满足、在文化建设中提高自身素质、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引领作用都存在不足;③对校园文化建设支持不够、对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引导不力。二是知行结合松散。这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地表现在过分注重功利主义。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从理论上普遍认识到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很多高校能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着知行脱节问题,以科研成果抄袭剽窃、滥发毕业证为代表的学术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以至于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不协调、效果有起伏,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科学发展速度和水平。三是认同偏低。整体上,在师生中叫得响、在社会上影响大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还很少。同时,利用网络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不够,对师生文明上网的教育和引导乏力,缺少自由、真实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在信息收集处理、科研辅助、学习辅导等方面尚有潜力可挖。四是投入相对滞后。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投入相对处于滞后状态,无法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制约校园文化各项功能充分发挥。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考 一是全面认识校园文化,增强校园文化建设自觉性。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精神、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的有机统一体,是师生共建共享的文化,是开展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全面认识校园文化的内涵、地位和功能,必须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高校应在建设发展的五年总体规划中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专项规划,制定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五年规划的实施意见,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凸显校园文化特色,培育校园精神。大学校园精神是师生员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整体反映,是师生员工的理想追求、情感品格、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整体呈现,是学校建设发展的潜力和结果的综合体现,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高校要善于结合自身历史传承、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行业影响和社会声誉、所处地域文化环境以及对外来文化吸收借鉴能力,努力培育特色鲜明的个性校园精神。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领导,掌控意识形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增加人财物投入,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管理和指导,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切实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领导、管理、协调、指导机制,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形成完善的考核激励体系;引入激励、竞争和创新机制,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加强校内出版物的引导、管理和学术、社团活动的监督管理;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步伐,打造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络文化;等。四是加强理论研究,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发展的基础性建设,是事关提升高校行业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工作。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引领着实践,实践又推动理论创新”。为了充分发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在科研项目申报指南中列有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以实际行动支持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际交流和考察,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促进学校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大学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近年来,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国内高校系统推进了以营造良好校风、创新文化载体、完善制度保障为主要内容,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满足校园主体即广大师生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在提高校园主体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校园主体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其中,笔者所在的西华师范大学也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营造良好校风,培育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校园主体的群体心理、行为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哲学理念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富有特色的大学精神才能鼓舞人,健康向上的校风教风学风才能熏陶人。
第一,学校以“勤奋、求实、敬业、创新”为校训,坚持“铸魂励教、陶冶化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服务导向,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将科学与人文的有机融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相继开设“西华师大讲坛”“基础教育论坛”“校内专家讲座”“外聘专家学术报告”“校友论坛”等主题讲座,努力夯实师生科学人文素养。第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实践《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广大教师学习、宣传和践行中实现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坚持每年评选师德标兵、教学名师,大力推进质量工程,形成良好师风,引领浓厚学风。同时,大力弘扬孝文化,推荐在校大学生当选四川省第二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引导师生常怀感恩之心,常思回报之义,传承孝老爱亲优良传统。此外,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营造优良校风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第三,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学校充分利用校史资源和地方文化资源,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发掘以《三国志》作者陈寿为代表的三国文化历史底蕴,利用毗邻邓小平、朱德、张澜、罗瑞卿故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演绎以大木偶为代表的川北传统文化经典,推进高雅艺术和传统文化进校园。
创新文化载体,丰富物质文化 第一,努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活动,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积极创建文明健康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丰富校园的文明内涵,如树立寓意文化传承和尊师重教的孔子塑像等。第二,以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庆日等契机,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师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结合。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主题教育活动等,组织开展七一、五四表彰先进活动,积极营造活动气氛;组织开展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建校周年纪念活动,进行爱国爱党爱校教育;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国情和形势教育;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日活动和敬老月活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组织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结合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要求,开展“12.4”法制宣传日活动,积极推进学校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第三,继承和创新活动载体,形成周周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校园文化氛围。如从1991年开始,学校坚持每年3月举办马克思主义宣传周活动,纪念马克思逝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坚持每天升降国旗活动,和国旗班选拔训练活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举办承办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专场、文建明先进事迹报告会,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元旦新年晚会,以及学生社团组织的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让学生展现才艺、增长才能;不间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进行心理咨询与测量工作,维护师生心理健康;举办新生篮球赛、教职工篮球和排球联赛、田径运动会、元旦校园环跑活动、女职工“三八”节登山活动、教职工双扣比赛等,增强师生体质,增进友谊。
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制度文化 第一,不断完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和工作体制机制。围绕转变办学观念,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明确学校发展规划与办学定位,坚持和创新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方面,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和工作体制机制,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日常工作科学有序开展。第二,努力形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合力。按照在内容上配套,在思想上协调,在价值导向上一致的要求,努力形成体制机制合力,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服务服从于学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掘学校师生员工的内在潜力,使学校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推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第三,抓制度落实,注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取得实效。制度落实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执行。按照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制定科学、实施可行的要求,明确各部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制定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考核机制。理顺校属各部门关系,营造合作共事、齐抓共管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推进各部门根据学校整体规划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和落实出本部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规章制度,发挥本部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能动作用。报道先进典型、宣传优秀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完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舆论引导机制。只有营造出抓落实重执行的氛围,才能推动校园文化制度和建设站在新起点迈上新台阶。
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思考
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经验,也暴露出相当问题。这需要深入思考应对之策,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科学发展。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其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大学校园文化,要认真落实和反映“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的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其二,坚持正确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校园精神。近年来,普通高校对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断深化,以校园文化建设扩大学校行业影响力和社会辐射面的动机不断强化,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注重校风教风学风作风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科学研究和经验交流,努力培育和弘扬“特色鲜明”的大学校园文化精神。其三,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对于满足师生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净化和提升精神境界、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提高师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上有偏差。①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对象和主体存在片面认识。无论是建设实践还是理论探讨,都有把大学校园文化的对象看成只是学生、建设主体认为只是学生工作部和校团委的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校园大文化视野缺失。②对教职工在大学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对教职工的文化需求的满足、在文化建设中提高自身素质、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引领作用都存在不足;③对校园文化建设支持不够、对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引导不力。二是知行结合松散。这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地表现在过分注重功利主义。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从理论上普遍认识到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很多高校能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着知行脱节问题,以科研成果抄袭剽窃、滥发毕业证为代表的学术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以至于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不协调、效果有起伏,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科学发展速度和水平。三是认同偏低。整体上,在师生中叫得响、在社会上影响大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还很少。同时,利用网络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不够,对师生文明上网的教育和引导乏力,缺少自由、真实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在信息收集处理、科研辅助、学习辅导等方面尚有潜力可挖。四是投入相对滞后。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投入相对处于滞后状态,无法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制约校园文化各项功能充分发挥。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考 一是全面认识校园文化,增强校园文化建设自觉性。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精神、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的有机统一体,是师生共建共享的文化,是开展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全面认识校园文化的内涵、地位和功能,必须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高校应在建设发展的五年总体规划中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专项规划,制定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五年规划的实施意见,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凸显校园文化特色,培育校园精神。大学校园精神是师生员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整体反映,是师生员工的理想追求、情感品格、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整体呈现,是学校建设发展的潜力和结果的综合体现,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高校要善于结合自身历史传承、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行业影响和社会声誉、所处地域文化环境以及对外来文化吸收借鉴能力,努力培育特色鲜明的个性校园精神。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领导,掌控意识形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增加人财物投入,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管理和指导,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切实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领导、管理、协调、指导机制,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形成完善的考核激励体系;引入激励、竞争和创新机制,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加强校内出版物的引导、管理和学术、社团活动的监督管理;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步伐,打造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络文化;等。四是加强理论研究,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发展的基础性建设,是事关提升高校行业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工作。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引领着实践,实践又推动理论创新”。为了充分发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在科研项目申报指南中列有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以实际行动支持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际交流和考察,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促进学校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