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贵阳市中学形成性评价体系调查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qs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形成性评价是课程评价体系变革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课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导向和反馈作用。本研究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力图为贵州省新课程的实施提出有价值的参考,并为制定满足新课改要求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形成性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A Study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System of the Middle
  School of Guiyang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LIU Hong
  (Physical and Electronic Science Institute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1)
  Abstract Formative evaluation is the emphasis and difficulty of the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chang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it has a strong orientation and feedbac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From the reality of teaching, this study tries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system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Reform; formative assessment system
  
  自2004年山东、广东、宁夏及海南等四省率先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其他各省陆续进入新课改,至2010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已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完善评价体系,它对于新课改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1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采用访谈法,调查未实习新课改的高二学生和实习新课改后的高一学生在形成性评价上的异同,以此分析传统形成性评价体系和新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之间联系与变化。
  2 项目实施的过程
  2.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贵阳市12所中学的高一学生50人,高二学生50人。
  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访谈法:以贵阳市高一、高二学生为访谈对象,对贵阳市新课改实施前后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
  现场观察法:跟踪课堂教学活动,收集贵阳一中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与进展情况。
  2.3 调查内容
  访谈在一间安静的教室进行,邀请学生逐一进行访谈交流。针对高一高二所有访谈学生的共同内容为:
  (1)作业上有无评价?(包括等级评价以及细节评价,对错评价除外)喜不喜欢作业上的评价?
  (2)平均多久进行一次测验?
  (3)三好学习或优秀学生评价评优的条件?
  (4)有无课堂口头评价?喜不喜欢课堂上的口头评价?
  (5)有无成长档案袋的记录细节评价?主要评价内容是什么?
  此外,针对新课改下的高一学生,增加以下访谈内容:
  (1)学分制考评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学生对该考评机制的评价(是否喜欢)及其原因
  3 项目研究的成果及分析
  我们对访谈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3.1 学生作业有无评价及学生对作业评价的态度
  
  
  由表1可知,相比于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一学生,传统课程教学下的高二学生有作业评价上的比例略有增加。在谈及学生对作业评价的态度时,相较于没有评价,学生普遍喜欢作业上写有评价。在喜欢作业有评价的学生中,相对于简单的ABCD和好、不好或一般的等级评价,学生更喜欢有文字描述的细节评价。
  3.2 考试周期
  从表3可知学生考试周期的具体情况:与高一相比,高二学生考试更为频繁,考试周期更短。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可能存在以下两点:一是新课程改革努力的成果减轻了高一学生日常考试的压力;二是随着年级的升高,高二学生更接近于高考,面对高考的压力,高二学生更多地侧重于应试的练习。
  
  3.3 评奖评优的条件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高一高二学生在评奖评优的条件上没有明显差异,100%都要考虑到学生的成绩,但也考察到平时表现、考勤等因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比如学生投票、推选等,但最终决定权大多集中在班主任手中。这表明,在新课程改革前后,学生评奖评优的条件上没有改变。
  3.4 课堂口头评价及学生对评价的态度
  在访谈中,被访谈的高一学生全部都有课堂口头评价的经历,高二学生中有课堂口头评价的占62.5%,没有课堂评价的占37.5%。谈及课堂上的教师评价时,高一学生均以“一般”、“可以接受”、“还行”的措词来表达他们对教师课堂口头评价的态度,而高二学生的回答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点:(1)不喜欢老师评价,因为老师喜欢“掂对”人;(2)伤人的评价不喜欢,不伤人的评价喜欢;(3)喜欢老师的评价,但错误的例外;(4)表扬的评价可以接受,批评的话语私底下可以接受,但公开批评不能接受。从以上回答,我们可以看出,高一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并不敏感,没有很强烈的感受,而高二的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能客观地对待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老师的批评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要求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最好是在私下进行。由此可见,从高一到高二,学生的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折,变得越来越敏感,自尊心和独立意识都逐渐增强。另外,新课改后,课堂评价的普遍性(100%)也可能使高一学生对教师口头评价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
  3.5 成长档案袋的记录情况
  
  由表4可见,高一高二学生大部分都拥有成长档案袋,虽然在内容上略有差异,但都同步记录了学生的个人成长,也都包括教师评价、自评和同学互评。不同之处在于,新课改下的档案袋记录更加全面,内容更加细致。同时,由于新课改的档案袋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普遍重视(100%的学生都要求填写),在填写记录上也较为规范,使得访谈中高一学生对成长档案袋的印象较为深刻,相比之下,高二学生对档案袋的印象比较模糊,也不太重视。
  3.6 新课改下学分制考评的内容
  与高二相比,高一学生是新课改的第一届学生,学分制是二者最明显的差异。传统课程教学(高二)普遍采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考评,以成绩记录为主。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高一)根据学生学习过程表现及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以单本教材为基本考核模块,每个模块按照100分计,大多数学校采取学习过程(学生修习时间、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和平时测验成绩等)占40%,模块结业成绩占60%的考评方式。考评合格者(60分以上)可得2个学分,不合格者需进行补考,补考以分数为准, 60分以上算合格,但在档案袋记录为补考通过,但仍可得2个学分。补考仍然不及格者,不能进行学分认定。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需积累144个学分方可参加高考,学分包括必修课程、研究型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选修课程等方面。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贵阳一中的模块考核方式与大多数学校有所不同,该校采取平时成绩占15%,共15分(其中,平时表现占5分,作业情况占5分,教师评价占5分),考试成绩占85%(其中,期中成绩占35%,期末成绩50%)的考评方式,仍然体现以分数为主要结果的教学目的。
  3.7 学生对学分制考评机制的评价及原因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学分制考评机制的心理十分矛盾,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一方面,该机制比较新颖,与国际教育接轨,注重评价的过程性,不是一味的看考试结果,因此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另一方面,学生普遍感到这种考评方式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为平时的表现和考试成绩直接决定了自己能否参加高考,因此学生们普遍有着强烈的紧迫感。
  
  参考文献
  [1] 钟启全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沈建刚.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运用发展性评价的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3] 周伟,谢昌莲.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育中的尝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6.
  [4] 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J].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3.
  [5] 霍华德.加德纳著.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6] 汪霞.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革[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1):34-37.
  [7] 王鸽.新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J].江苏教育,2008(11):33-34.
  [8] 王璐.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误区的调查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7(18):153.
其他文献
国际贸易专业主要培养能独立从事对外经济贸易管理,具有较强实务操作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外向型高级专门人才。对于目前国际贸易专业的发展,石河子大学应结合经济发展和市
文章对长江大学文献检索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省属高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以纳米硒为外源硒处理杭白菊,分别采用土壤施硒(T)、叶面喷施硒肥(Y)以及土壤与叶面相结合施硒肥(T+Y)3种施硒方式,以不施硒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硒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杭白菊营养成分、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与CK无显著差异。T、Y、T+Y处理下土壤脲酶活性显著低于CK,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CK,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
教师在与学生平视的氛围下,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气氛中更能有效的进行道德体验,促进学生道德发展。本文旨在强调促进学生道德发展更应通过平视、平等情景下的道德实践系列来论证这
利用人工智能提取出临床血液学数据、影像学图片等大量信息,形成各种可量化的特征,进而分析不同特征与所关心问题(如诊断)的关系,从而解决复杂的医学问题。主要从胰腺癌、肝
本文以目前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出发点,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忽略教学结构改革的根源和后果,对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围绕这些问题提出改革的目标及
评点是晚明汉赋研究的主要手段,晚明文人通过这一文学批评形式对汉赋进行了广泛、深入、细致的研究。在继承前代汉赋评点形式和内容传统的基础上,晚明评点者拓展出了更加多样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影视媒体已成为当前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形式。目前,各高校开设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影视制作类课程备受学生的欢迎。但此类课程在
目的探讨乳腺癌鼻腔鼻窦颅底转移性病变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例乳腺癌鼻腔鼻窦颅底转移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该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