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期望要实际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feng27424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孩子声音: 我就是我,不要拿我和别人比
  “……我经常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好像从记事起,我的爸爸妈妈就不断地拿别人和我比,尤其在每次开完家长会后。他们既然认为别人好,就让别人做他们的儿子好了。再说我不是不想学好,我也在努力,可为什么我的成绩他们都看不到呢?我甚至都不想再呆在家里了,我讨厌任何人。为什么他们都不能了解我呢……”这是北京市朝阳区某中学高二学生小飞说的一段话。
  家长苦恼: 别人行,你为什么就不行
  
  小飞的妈妈一说起儿子的学习就特别激动,“我们做父母的为了什么?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可他就不给我们争气。你看,我那老姐们儿的孩子,比他还小一岁,学习从来就没让家长操过心!我横看竖看,我们孩子不比别人差到哪儿啊?别人行,他为什么不行?”
  除了在学习上对孩子要求严格外,生活上小飞的爸妈真可算是无微不至了,再困难从来没有委屈过儿子。然而,小飞和爸妈却怎么也亲近不起来。
  小飞的爸爸说:“有时候我也知道孩子压力太大,可是没办法,我们不能照顾他一辈子,你说对吗?他现在不努力学习,以后找个好工作,等我们一蹬腿他怎么办?”说着,他还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写满字的纸来,好像是日记本脱线掉下来的,上面写到:…… 有一件事,我想不明白,我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次月考,我在班上排名1 2 , 年级排名6 8 , 进入了前1 0 0名,总的来说,我应该是进步了。因为上学期末,我在班上的名次是2 5 ,年级名次是15 2。在努力中,我这学期进步了,可是,今天下午,我回到家,并没有得到爸爸的鼓励,而是被他狠狠地训了一顿:“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想上学还没条件呢!可我们为你创造这么好的条件,你就这么着来回报我们?你看看×××,人家为什么能考第一?你真让我们失望……”又来了,又来了……还有,我现在是独来独往了,我和许多人都绝交了(包括××),也没和学习差的人来往了。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之所以进步的原因吧……
  “其实看到这些话,我心里也不好受,但我们想不出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教育方法了。我并没拿那些伟人来和他比,因为太不现实。我只是和他身边的人,和我们都一样的普通人来对比,大家都是头脑健全的人,如果他不行,那我认为是他努力的还不够!”小飞爸爸说。
  
  ● 专家支招
  宗春山
  不要对子女有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
  在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最重要的。家长老给孩子树立榜样,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相当普遍。其实这是一种盲目的心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不了解孩子的发展动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用于孩子心理的有外驱力和内驱力两种,外驱力来自于环境,内驱力则是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孩子在成长中应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和形成追求的目标,而外在压力剥夺了孩子自身的能动性,使孩子在人生的旅途上成为了一名乘客而不是司机。
  二、忽略了孩子成长的个性因素。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和其他人没有太多的可比性。
  三、不懂得不同家庭的养教方式也会培养出不同的个体。
  家长的这种教育方法,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第一,对家长树立的榜样孩子从心里是不服气的,也就不会接受。第二,会使孩子永远有够不着的感觉,因为不断有新的榜样会出现在面前。如果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家长就会对孩子否定,进而发展到孩子的自我否定。于是,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困难就会恐慌、退缩,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 专家观点
  沈杰
  比较的关键在于选择参照系
  在社会心理学家看来,比较在一个人的心理发展上具有两种重宗春山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青少年自护教育的主要发起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犯罪预防及青少年生命自护教育的工作,先后担任团中央、公安部、少工委“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专家团成员、“中国儿童少年安全健康成长计划”专家委员、北京市青少年网络依赖课题研究“虹”计划专家成员、“北京市未成年人维权律师”专家支持系统成员等多项社会职务。
  沈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学博士。著有《社会心理学理论》、《中国社会心理学》等,现任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常委,国际社会学协会会员,北京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特约建议人,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专家组成员等。要功能:一是认识自己。人都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认识自己的,所以,每个人都是以他人为“镜”的。二是确立目标。人都需要在与其他人的比较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的。不论在认识自己方面,还是在确立目标方面,参照群体的作用十分重要。所谓参照群体,就是人们在心理上用来作为参照系的那些人。
  对于今天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来说,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一,比理想。理想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极其重要。一个人要想开发自己的潜能,成长为有用之才,就不能没有理想。这种理想既应该包含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更应该包含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的关怀。在个人成就动机日渐增强的今天,尤其应强调以社会关怀作为导向。一个处在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民族,如果拥有了一代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那么,其目标实现就有了一项基本前提和保障。
  第二,比教养。社会现代化与个人现代化是相互促进的。信息时代、学习型社会尤其应该重视教养的重要性。在今天,公民的基本素质成为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最主要的是有科学精神、责任心、诚信、同情心与爱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环保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志愿精神、珍爱生命意识、促进健康意识、保护动物意识,等等。而这些教养的形成,在现代化进程中,会体现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效应。
  第三,比专业。现代化进程必然具体化为生产的专业化、劳动的职业化。随着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对不同职业岗位上的人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专门化。因此,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及其在实践层面所体现的专业技能,成为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之本。职业道德尤其敬业精神的培养,可以使一个人在专业岗位上扮演好特定的角色。
  不论是在哪个方面的比较,都应该选择一个高水准的参照群体,这种人物身上最好是体现着两种特征的有机统一:既具有社会榜样的作用,又具有个人魅力的光彩。
  专家简介:
  宗春山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青少年自护教育的主要发起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犯罪预防及青少年生命自护教育的工作,先后担任团中央、公安部、少工委“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专家团成员、“中国儿童少年安全健康成长计划”专家委员、北京市青少年网络依赖课题研究“虹”计划专家成员、“北京市未成年人维权律师”专家支持系统成员等多项社会职务。
  沈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学博士。著有《社会心理学理论》、《中国社会心理学》等,现任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常委,国际社会学协会会员,北京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特约建议人,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专家组成员等。
其他文献
英国课程控制权力由不同团体掌握,20世纪是团体间转变频繁的时期。通过整理相关资料,对20世纪的不同团体在控制权上的转变进行考查,对英国课程内容的梳理,有利于对英国课程管
和谐的爱生教育可提倡    信息:《家庭导报》报道,上海新黄浦实验学校自开展“爱生节”活动以来,不少学生通过在卡片上留言的形式,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愿。“以往学雷锋日学校都组织学生做好事,而今我们的老师自己提出来要为学生做件事,通过这样的爱心教育来影响孩子”,该校校长王洪伟介绍说。“爱生节”引导教师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  观点:一张小小的“心愿卡”,不仅改善了师生关系,
护理安全主要指患者在医院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或者法规范围之外的心理、身体结构或身体功能上的损害或死亡现象。妇产科护理工作属于医院中风险指数较高、责任性较高
到底是尽情玩耍的孩子安全,还是把孩子放在保险箱里更安全?   德国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德国每年有180万儿童出现事故,但是发生最多事故的是那些不经常运动的儿童,因为他们缺少经验、力量和技巧。科学家建议,对于那些刚会爬的儿童,父母就要给予足够的运动空间,让他们活动。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要让他们随大人一起参加长距离的步行运动。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儿童,父母要经常带他们郊游。在游戏场上,父母不要总担心出事
品牌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判断电大教育的品牌价值对确定电大的社会定位有重要意义。非物质品牌价值主要体现在理念、信誉、影响、文化等层面,是一种非物质化的形态,是长期积淀的价
一些父母将居室布置得漂亮干净,却忽略小家庭的精神环境。他们不自觉地制造精神垃圾,侵蚀、毒害孩子纯洁的心灵,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1.粗俗的语言。一些父母在家里不讲究语言文明,夫妻间经常出言不逊,言语粗俗,对孩子骂不绝口,这些粗俗的语言像病毒一样毒害着孩子纯洁的心灵。  2.暴躁的脾气。有些父母脾气暴躁,性格怪癖。开口便骂,举手便打。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常是父母坏脾气和坏性格的主要受害者,父
一日,笔者在一家普通的自助餐厅与一对朋友夫妇相遇,他们是来给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过生日的。儿子第一次学用自助餐,显得很兴奋,手拿托盘穿梭于各种菜、汤和水果、点心之间,仔细地挑选,他的爸爸妈妈不时加以指点:哪个菜有营养,哪个菜不宜多吃;要适量挑拣,不能浪费,否则餐厅服务员要批评甚至罚款……孩子吃得美美的,一脸“当家做主”的“豪情”。  眼见孩子的自得神情,笔者联想到许多孩子在家中的情形,有些许感悟: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