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考场作文要赢得阅卷老师的感动,获得他们的认同,从而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注意一些细节。
关键词:卷面 拟题 细节
对于语文高考来说,作文无疑是一出重头戏,因为它占到了整份试卷分值的4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文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语文考试的成败。正因为如此,高三语文教师无不非常重视作文指导,如详细深入地阐述审题技巧、立意技巧、构思技巧、表达技巧等等。因为在满分为60分的作文评分细则中,题意、中心、内容、结构、语言、文体要求是主要要求,这几项内容共占了基础等级的绝大部分,抓住这些内容进行复习,当然没错。但是,有些教师却对错别字、题目、字数等细节要求不加重视,他们认为只要把握主干,去掉一些枝叶并不妨碍作文的得分。于是,他们对学生潦草的字迹视而不见,对乱七八糟的卷面不加指责,对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熟视无睹,对“宏篇大著”不以为意,对不切内容的题目不加重视,以为这都是细节,“大行不顾细谨”嘛!殊不知,这些细节如果不加重视,高考作文的得分一定会大打折扣。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试从评卷教师的心理去验证一下书写、卷面等细节的重要性。
高考阅卷时间一般为高考刚结束的那段日子,評卷老师在高温下进行紧张的阅卷工作,心理也会出现微妙的变化,试想一份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的试卷在他们看来,无异于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突兀在眼前,令人不忍卒读,或许其内容精彩,立意新颖,表达出色,但恐怕也会因其可憎的面目而被评卷老师拒之门外,得了个低分。
再从阅卷的过程看,拿到试卷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卷面。试想,刚刚打开一份试卷,字迹清楚、端正,字体美观大方,卷面布局合理,无明显涂痕,他们眼睛定会为之一亮,精神定会为之一振,在看过了诸多“乞丐”后,突然出现这么一位俊秀之人,他们的感觉一定不会差,也可以说,他们对作文之人的第一印象相当好,这样一来印象分就高了,因为作文是所有考试中主观性最强的一道题目,同样的文章,由于书写等方面的原因,不同老师评分悬殊。
据参加过高考语文阅卷工作的老师讲,当他看到书写清楚、卷面整洁的试卷时,无形当中对他们的印象大增,在评分时不自觉地增加了一些分数,而与之相反的是,当面对字如天书的“涂鸦”之作时,则心生厌恶,笔下毫不留情。
所以,我认为细节不细,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千万不要忘记了细节指导。
那么,高考作文中哪些细节需加以指导呢?我认为不外乎以下几点:
1. 卷面:包括字体大小,字迹端正、清楚与否,笔芯的颜色是否一致,是否浓淡适宜,涂改是否过多等。
2. 字数是否足够?是否过多或过少?
3. 错别字是否存在?
4. 标题是否有?是否醒目、新颖、有特色?
如何指导学生注重细节呢?我在几年的教学中有以下体会:
一、加强平时的卷面要求。因为平时学生作文,无论学生书写多么潦草,教师都会一一批改,决不会因卷面问题而打低分数,最多给个“字迹潦草,需注意”的评语,这样一来,学生心中便以为卷面问题并非大事,而产生无所谓的态度。殊不知,高考阅卷老师并非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只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打分,到时吃亏的只能是学生自己。
具体的做法是:
(1)用与高考试卷同一规格的作文纸给学生平时作文之用,注重字体的大小(因有些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字体偏小),字迹的端正。可在平时(如早自修)让学生练习抄书(如古代诗词、名言警句等),教师加以辅导。
(2)应尽量少涂改,实在需要修改时也应用笔轻轻划去,切不可重重涂写,乱打叉,影响卷面整洁,教师最好指导学生用标准的作文涂改法去进行涂改。
二、作文训练时要加强字数的控制,以800字为标准,不得超过1000字,也不得少于700字,因为过多的字数使卷面容纳不下,导致结构不完整,过少的字数则显得内容贫乏,空洞无物。虽然高考评卷中只规定每少50字扣1分,但我想以此类推显然不当。
三、错别字尽量少存在。因为虽然《评分细则》上说每3个错别字才扣1分,但如出现9个错别字是否只扣3分,我想,不能以此计算,因为过多的错别字只能说明你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表达能力差。因此,如遇到写不来的字或没有把握的字,最好用另一个字去代替为好。
四、加强平时的拟题训练。虽然评卷标准中规定缺少标题扣2分,但我想没有标题至少说明你的文章缺乏整体感,无形中会降低不少得分。而不恰当的题目也会导致失分情况的发生。题目如人脸,五官俊秀者大多讨人喜欢,而五官不正者大多令人心生厌恶。所以,拟好题目是博得评卷老师好评的一大法宝。
那么,怎样才能拟出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好题目来呢?
新奇。“文似看山不喜平”,其实作文题目也是如此。2006年浙江高考作文的话题是“生无所息 生有所息”,一些考生拟出的题目就很有新意,如:《让心情打一个盹》、《大禹,请留步》。
形象。拟题时,要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使题目生动、形象,也可以把成语、歇后语、熟语等进行加工、改造,使其产生特殊效果。如2006年湖北考生的题目:《“减负”中的朝三暮四》、《三生有幸遇上你》。
注重文学色彩。拟题时,可以借助诗词、歌词、影视片名、经典广告词,进行直接引用或化用,这样可以展示出丰富的文化底蕴,体现出浓重的文学色彩。如下面的标题:《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莫让浮云遮望眼》。
综上所述,高考作文指导不仅要加强诸如谋篇布局、构思立意方面的指导,而且也要加强诸如书写、拟题等方面细节的指导,只有这两方面都做好,高考作文才能成功。
关键词:卷面 拟题 细节
对于语文高考来说,作文无疑是一出重头戏,因为它占到了整份试卷分值的4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文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语文考试的成败。正因为如此,高三语文教师无不非常重视作文指导,如详细深入地阐述审题技巧、立意技巧、构思技巧、表达技巧等等。因为在满分为60分的作文评分细则中,题意、中心、内容、结构、语言、文体要求是主要要求,这几项内容共占了基础等级的绝大部分,抓住这些内容进行复习,当然没错。但是,有些教师却对错别字、题目、字数等细节要求不加重视,他们认为只要把握主干,去掉一些枝叶并不妨碍作文的得分。于是,他们对学生潦草的字迹视而不见,对乱七八糟的卷面不加指责,对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熟视无睹,对“宏篇大著”不以为意,对不切内容的题目不加重视,以为这都是细节,“大行不顾细谨”嘛!殊不知,这些细节如果不加重视,高考作文的得分一定会大打折扣。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试从评卷教师的心理去验证一下书写、卷面等细节的重要性。
高考阅卷时间一般为高考刚结束的那段日子,評卷老师在高温下进行紧张的阅卷工作,心理也会出现微妙的变化,试想一份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的试卷在他们看来,无异于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突兀在眼前,令人不忍卒读,或许其内容精彩,立意新颖,表达出色,但恐怕也会因其可憎的面目而被评卷老师拒之门外,得了个低分。
再从阅卷的过程看,拿到试卷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卷面。试想,刚刚打开一份试卷,字迹清楚、端正,字体美观大方,卷面布局合理,无明显涂痕,他们眼睛定会为之一亮,精神定会为之一振,在看过了诸多“乞丐”后,突然出现这么一位俊秀之人,他们的感觉一定不会差,也可以说,他们对作文之人的第一印象相当好,这样一来印象分就高了,因为作文是所有考试中主观性最强的一道题目,同样的文章,由于书写等方面的原因,不同老师评分悬殊。
据参加过高考语文阅卷工作的老师讲,当他看到书写清楚、卷面整洁的试卷时,无形当中对他们的印象大增,在评分时不自觉地增加了一些分数,而与之相反的是,当面对字如天书的“涂鸦”之作时,则心生厌恶,笔下毫不留情。
所以,我认为细节不细,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千万不要忘记了细节指导。
那么,高考作文中哪些细节需加以指导呢?我认为不外乎以下几点:
1. 卷面:包括字体大小,字迹端正、清楚与否,笔芯的颜色是否一致,是否浓淡适宜,涂改是否过多等。
2. 字数是否足够?是否过多或过少?
3. 错别字是否存在?
4. 标题是否有?是否醒目、新颖、有特色?
如何指导学生注重细节呢?我在几年的教学中有以下体会:
一、加强平时的卷面要求。因为平时学生作文,无论学生书写多么潦草,教师都会一一批改,决不会因卷面问题而打低分数,最多给个“字迹潦草,需注意”的评语,这样一来,学生心中便以为卷面问题并非大事,而产生无所谓的态度。殊不知,高考阅卷老师并非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只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打分,到时吃亏的只能是学生自己。
具体的做法是:
(1)用与高考试卷同一规格的作文纸给学生平时作文之用,注重字体的大小(因有些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字体偏小),字迹的端正。可在平时(如早自修)让学生练习抄书(如古代诗词、名言警句等),教师加以辅导。
(2)应尽量少涂改,实在需要修改时也应用笔轻轻划去,切不可重重涂写,乱打叉,影响卷面整洁,教师最好指导学生用标准的作文涂改法去进行涂改。
二、作文训练时要加强字数的控制,以800字为标准,不得超过1000字,也不得少于700字,因为过多的字数使卷面容纳不下,导致结构不完整,过少的字数则显得内容贫乏,空洞无物。虽然高考评卷中只规定每少50字扣1分,但我想以此类推显然不当。
三、错别字尽量少存在。因为虽然《评分细则》上说每3个错别字才扣1分,但如出现9个错别字是否只扣3分,我想,不能以此计算,因为过多的错别字只能说明你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表达能力差。因此,如遇到写不来的字或没有把握的字,最好用另一个字去代替为好。
四、加强平时的拟题训练。虽然评卷标准中规定缺少标题扣2分,但我想没有标题至少说明你的文章缺乏整体感,无形中会降低不少得分。而不恰当的题目也会导致失分情况的发生。题目如人脸,五官俊秀者大多讨人喜欢,而五官不正者大多令人心生厌恶。所以,拟好题目是博得评卷老师好评的一大法宝。
那么,怎样才能拟出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好题目来呢?
新奇。“文似看山不喜平”,其实作文题目也是如此。2006年浙江高考作文的话题是“生无所息 生有所息”,一些考生拟出的题目就很有新意,如:《让心情打一个盹》、《大禹,请留步》。
形象。拟题时,要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使题目生动、形象,也可以把成语、歇后语、熟语等进行加工、改造,使其产生特殊效果。如2006年湖北考生的题目:《“减负”中的朝三暮四》、《三生有幸遇上你》。
注重文学色彩。拟题时,可以借助诗词、歌词、影视片名、经典广告词,进行直接引用或化用,这样可以展示出丰富的文化底蕴,体现出浓重的文学色彩。如下面的标题:《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莫让浮云遮望眼》。
综上所述,高考作文指导不仅要加强诸如谋篇布局、构思立意方面的指导,而且也要加强诸如书写、拟题等方面细节的指导,只有这两方面都做好,高考作文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