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直径多孔道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silang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小直径多孔道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

方法

将68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使用3.0~4.0 mm克氏针或钻头行小直径多孔道髓芯减压术治疗,对照组33例行传统器械刮匙去除死骨治疗。

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的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41.2±7.4)min比(74.3±10.2)min、(9.7±2.3)d比(14.3±4.2)d、(43.56±2.12)分比(37.21±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和6个月髋关节Harri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2和24个月髋关节Harris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3.11±2.43)分比(91.23±2.89)分、(85.23±2.43)分比(73.54±2.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小直径多孔道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较传统器械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坏死骨清除率高和减缓疾病进展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1例57岁男性胰腺癌患者术后行吉西他滨(1.6g静脉滴注,第1、8天)联合替吉奥胶囊(每粒胶囊含替加氟20 mg、吉美嘧啶5.8 mg及奥替拉西钾19.6 mg,3粒/次,2次/d口服,第1~14天)化疗,
目的观察外伤性晶状体脱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外伤性晶状体脱位35例(39眼),其中晶状体不全脱位16例(18眼),晶状体全脱位19例(21眼),均伴有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浑浊或继发性青光眼。对于晶状体不全脱位,脱位范围≥180°且无视网膜脱离者进行三通道玻璃体手术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I期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全脱位范围<180°者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40例椎管内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试验组注入0.25%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术后所有产妇均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比较两组术后4,8,12和24 h动态、静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切口VAS、镇痛泵按压次数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