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nl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迎来了改革和创新。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对学生的细心、耐心和逻辑思维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小学生受年龄、个性、阅历等因素的限制,在面对学习时的细心和耐心都是比较欠缺的,而逻辑思维的发育也不成熟,所以数学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显得晦涩难懂、比较困难。再加之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因其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提出了生活化教学,为小学数学教育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有效地推動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2-0013
  数学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也都离不开数学,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所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帮助小学生有效地开展学习,通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小学生形象具体地认识数学,提高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能力和解题能力。
  一、走出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进行讲解,学生听并进行笔记记录,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大多数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整理知识点,学生按照教师所规划的知识点进行记忆和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天性活泼爱玩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大部分小学生都是在为了学习而学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浓郁,也没有科学恰当的学习方法。所以,新课改提出要重视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方法,提高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挖掘生活元素融入教学活动中,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此外,教师还要强化自身的生活化教学意识,更好地建设生活化课堂,提升教学质量[1]。
  二、营造生活化学习情境,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应用,将生活化的场景搬进小学数学课堂,可以将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让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也可以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这是对小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目的,也是学习数学知识的本质体现[2]。比如,在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商场,把课桌、椅子设置成家具或电器,把学生的衣服也设置成商品并对这些物品进行标价(所标价格至少需要三位数),然后指定一部分学生做导购,一部分学生做顾客,进行买卖的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每个顾客要买三件产品,然后由导购和顾客一起计算产品的总价,或者还可以在买完后退掉一个产品,计算产品退掉后的价格,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练习万以内的加减法,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并让小学生熟悉购物流程。
  三、组织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竞争增加小学生学习的动力
  实践教学活动也是生活化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兴趣爱好是基础,竞争意识是动力,实践应用是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愿意去学习、去探索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就需要给学生继续学习探索的动力。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学校和教师也可以组织各种数学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也能通过比赛让学生有竞争的危机感,从而在学习时更有动力。或者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带领学生采购一些办公用品与生活用品,将学生分好组,每个组买什么东西都安排妥当,教师在一旁监督,让学生独立完成购买的过程。这样,既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又可以锻炼小学生的交际能力。而这种有趣的教学活动还可以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3]。
  四、将课后习题生活化
  课后练习可以巩固小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加深记忆。课后练习作为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应该加入生活化教学的范围中。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目的。课后习题生活化是教师值得注意的问题,这可以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速度,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4]。比如,在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后,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回家找一找自己家里有哪些长方形和正方形,观察回家的路上有哪些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将这些记录下来,然后从家里出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中选取三个物体计算周长。再比如,学完《克和千克》这节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任务:“放学回到家中,同学们找三组生活中的物品,这些物品同学们要在厨房选一组,在客厅选一组,在卧室选一组,每组物品的重量要差不多。那么怎样来判断重量差不多呢?这就需要同学们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来进行判断。将选好的物品记录下来明天上课告诉老师。”
  总之,响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将生活化教学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势在必行的。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将生活化的场景融入课堂,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教学活动,设计生活化的课后练习,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小学生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小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在生活中寻找数学[J].文渊(中学版),2019(3):634-634.
  [2]许明伟.浅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与策略[J].文渊(高中版),2019(7):285-285.
  [3]花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J].科普童话,2019(30):68-68.
  [4]曾琴.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实践探索[J].读写算,2018(4):212-212.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红军小学266400)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社会需要新型的人才,因此,在初中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人才的培养也应结合社会需求为准,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转变教学理念与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确保学生在新型的教学形式下实现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问题;对策  初中物理是众多科目中非常重要的科目之一,其教学更注重探索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教导学生利用
摘要:中小学的美术、音乐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整体性的艺术教育,其直接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那么学科综合便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了。把美术教学与音乐课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及信息技术这一桥梁的整合,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为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高中物理具备较强的规律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通过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可以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原则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整合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物理教学;信息技术;高中物理;整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
暑假到了,去图书馆博览群书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古代,图书馆是只有贵族或者有钱人才能进入的地方。是不是有点意外?一起來看看图书馆的由来吧——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王羲之少年成名,當时不免有些飘飘然。
摘要:社会上不良倾向严重影响着学生,加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都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狭窄,学生的综合素养亟待提高:阅读是最好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渠道。语文老师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找准突破口,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语文老师做好示范、引导;一步一脚印,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切实使其阅读的深度、广度得到提升;以读书交流会、读书竞赛等活动为载体,为阅读提供持续动力;在反复的实践中积累,丰富学生素养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教师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上都有所改变,以求通过高效率、生活化的生物教学,使学生对于知识点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问题情境引入学生的学习中,创设更加贴近生活的教學,使学生对生物学习更加感兴趣。同时,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将知识真正应用于生活中,使学生加深印象,从而更好地掌
馬拉松比赛是一项风靡世界的体育运动。你知道吗?马拉松最初源于一场战争哦!
摘 要:艺术即生活,美术课堂不应该只传授一些刻板的知识,而应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学生的美术学习应當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动感美术让美术课堂充满动感,焕发出生命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探究,享受着美术带给自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