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养老,未来可期

来源 :女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dahua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老了,该如何度过每一天?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已经步入老龄化,它们在“养老”之路上的诸多尝试值得我们借鉴。
  本期“养老研究院”,為大家带来各国花式养老模式。你会发现,优质的老年生活,不仅有现代化设施的养老院,还有和朋友一起变成很酷的老头、老太太的期待。

瑞士·“时间银行”,先予再取很实际


  “时间银行”是由瑞士联邦社会保险部开发的一个养老项目,人们把年轻时照顾老人的时间存起来,等到将来自己老了、病了或需要人照顾时,再拿出来使用。申请者必须身体健康、善于沟通、充满爱心,每天有充裕的时间去照顾需要帮助的老人,其服务时数将会存入社保系统的个人账户内。
  当你需要别人照顾时,可以凭着手里的“时间银行卡”去“时间银行”支取“时间和时间利息”,在信息验证通过后,“时间银行”会指派义工到医院或你家中进行照顾。很多瑞士民众非常支持这种养老方式,瑞士养老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瑞士年轻人希望参加这类养老服务。
  

美国·开房车旅游,挺酷


  美国老年人大多热爱室外活动,很多人在退休后走出家门“去看看天下”。夫妇俩一起开着露营车、大房车周游美国,已经成为近年来美国老人时尚的旅游方式。
  这种房车被称为“车轮上的家”,设备一应俱全,既是车又是房,可以上路,也可以煮饭、洗浴,还能装个舒服的大床,所以很受时间充裕、喜欢自由行的老年人喜爱。开房车旅游,是旅行也是生活,颇有一种四海为家的意思,但前提是车技要达标,也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英国·候鸟式养老,越来越受欢迎 


  候鸟式养老意味着离开现有住宅,飞到阳光充足的地方去养老。最受欢迎的居住地是西班牙、意大利、泰国等,因为这些国家经常让人想到阳光、海滩、棕榈树和友好的居民。相对西欧和北欧,这些国家消费较低,很多老人认为异地养老更划算。异地养老大多是住在老年酒店中,这些酒店包吃包住,还有24小时护理服务。
  

德国·多代屋养老,互助照料


  德国早就步入了老年社会,当地正在兴起一种“多代屋”的创新养老模式:对房屋安装适合老人、残障人士的无障碍设施,让不同年龄段的人能够居住在同一屋檐下。“多代屋”中,有孩子,有年轻人,还有老年人,大家相互帮助,如同一个大家庭,老人的空巢感大大降低,社会参与感和生活幸福感明显增强。
  据悉,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向“多代屋”改造工程提供共计1亿欧元的低息贷款,每个住房单元最高可以得到5万欧元的贷款,私人房主如果愿意进行改造,也可以获得一栋房子5000欧元的补助。
  

法国·人工智能,远程养老


  智慧养老是近年来法国养老服务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养老产业通过与最新科技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相关联,实现了明显的产业联动,是拓展新型养老模式的有益探索。例如在巴黎,针对老年人的创新性远程协助解决方案已被许多家庭使用。这套远程协助解决方案可通过传感器自动检测跌倒、身体不适等异常情况,并以警报的形式传输到24小时电话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将根据情况派遣人员提供帮助或通知急救中心。
  

日本·开展独居老年人登记制度


  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当地政府实施了独居老年人登记制,只要登记相关信息,就可以享受到各种专业服务。比如老人在家中设置“一键紧急呼叫按钮”,得到讯息的保安或医护人员会上门查看;电话公司每周给独居老人打三次电话确认安全,如果三次电话都联系不上该老人或老人的紧急联络人,企业会在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有人会去独居老人家中查看情况。
  考虑到有些独居老人做饭困难,政府还有特殊的“外卖服务”。专门有餐饮企业为区内有需求的老人烹饪多种软烂、易消化的菜品,或提供针对糖尿病、肾脏病等各种疾病的餐食。最便宜的套餐只需花费374日元(约22元人民币),最贵的套餐是541日元(约32元人民币),政府每餐补贴200~300日元(12~18元人民币)。
  

新加坡·养老日托所,老小一起“上学”


  针对无暇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家庭,新加坡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三合一家庭中心”,这个照顾中心将托老所和托儿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照顾了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又兼顾到老龄人士。老少集中管理,既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了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进了人际交往与沟通,防止了“代沟”的出现。
  

荷兰·老人和大学生同住


  近几年来,荷兰的房价不停上涨,当地做出了一项创新试点:把老人院多余的房间,便宜或免费租给当地大学生,入住的大学生每个月至少要花30个小时陪伴这里的老人。陪伴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带老人出去散步,教他们用电脑,与他们一起看电视,让他们用罐装颜料在纸板上喷涂、认识什么是涂鸦艺术。
  年轻人入住养老院,为老人的余生带去了乐趣。他们青春、富有活力,一个笑容,一句话,就可以轻松驱赶老人的孤独和压抑。而通过和老人相处,他们也获得了生活经验和智慧,明白了青春一去不复返,要珍惜当下的生活,有意义地过好未来的每一天。


《女友》说:


  为了对“养老”这个话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直观的体验,《女友》编辑部一行人,选择了几家模式迥异的养老院进行参观。经过深入了解,破除了对“养老院”的偏见,也感慨国内养老模式发展迅速,老人可选择的被照顾方式更多,此行也让“养老”一词,在我们心中变成了一个更加具体的未来。
  提到“养老”,我们到底在焦虑什么?其实焦点在于对退休生活的高预期。对年轻人而言,退休不能消费降级,不是被“圈养”,不是百无聊赖地“等死”,而是要保持目前的生活质量,过上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我们幻想中的退休生活,是去环游世界,是学各种无用但有趣的技艺,是去做一直想做但没时间去做的事……
  要想过不“降级”的老后生活,早做打算必不可少。如何养老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尽早考虑的问题,除了依靠各种养老机构的贴心服务,拥有充足的资金(对,你最好现在就开始攒钱),拥有高质量的社交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这次观察,我们见到了很多元气满满的老人家,组乐队的、打桌球的、写书法的、搞合唱团的……正是热爱生活的他们,激发了我们“积极养老”的意识,还年轻的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我们并不恐惧衰老,如果和拥有共同兴趣的好朋友们一起老去,变成很酷的老爷爷老奶奶,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呀。
其他文献
2021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正式公布。数据显示,全国共14.1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有1.9亿,占总人口的13.5%,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处于中度老龄化的边缘。人们常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父母们的养老现状如何?年轻人又是怎么对待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的?一起来看看吧!目前老年人的养老费用来源  (本题为多选题,故选项相加不等于100%)  目前,老年人的养老费用来源,“养老金”“继
期刊
学临床医学的王刚,毕业后在北京大兴区的一家内科医院跟一位退休的老教授实习。医院有收住老人的社会福利,老教授建议他:不如去主攻一下养老,你有医学的基础,养老以后会是个好事儿。  那是2003年,国内鲜少有专业的养老护理书籍。王刚挑了一些书,有老年人心理学的,有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还有通用的护理类的。他从一线护理员干起,给老人喂饭、穿衣、扶老人上厕所,因为有医学底子,还是稀缺的年轻男性护理员,很快他就
期刊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心房颤动(房颤)论坛(the 5th China Atrial Fibrillation Symposium,CAFS)于2007年7月6至8日在北京首都大酒店召开.本次会议有来自美、法、德、韩、日以及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两岸三地数百名专家和500余名代表参加,聚
期刊
做人力资源出身的何颖善于与人沟通,“通过沟通成就他人的职业梦想”,是她给曾经的本职工作下的温暖定义。她坚持做公益很多年,对“助人”这件事有着天然的热爱和情怀,进入集团养老产业时,她就认定“这辈子,就干这件事了”。  多年过去,随着人们理念的改变和养老产业的发展,她观察到,在养老机构里养老的人正在获得更多的体面和尊严,以及拥抱新人生的勇气。这让她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备感欣慰,作为置身其中的业内人,她想告
期刊
据统计,我国多年来的养老模式是“9073”,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照顾,7%的老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的老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也就是说,居家养老仍是主流,这意味着照顾老人的重担最终还是得落到子女身上。但现实中,不少人无法兼顾工作、育儿和照料老人的责任,老人养老变成了难题。我们家曾面临这样尴尬的状况,最终不得不做出将老人送进养老院的决定。生病后,公公变“娇气”了  2019年的某天晚上,我们突
期刊
离婚后的猫壳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同事们都认为她找到了更好的下家,只有她自己清楚:筹备已久的计划,终于付诸实践了。当三保(公积金、社保、医保)皆空时,猫壳才真切地感知到,自己双脚踏进了豆瓣上“FIRE生活”里所宣扬的提前退休的生活里。辞职开民宿,不为创业,只是提前退休。她带着父亲,来到了东北人最喜欢的温暖南方城市,父亲是候鸟,她就当他的港湾。“提前退休”的成功实践者  猫壳是哈尔滨人,前夫家在西北,兄
期刊
丁克族群肯定不适用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毛毛曾和亲戚朋友讨论过养老话题,但是探讨中总是带着刻薄的滤镜,妈妈“吓唬”她,在养老院的小世界里,丁克是在鄙视链的最低端,会被欺负的;表姐妹也劝她远离丁克,因为在她们眼中,丁克老了后可能会给亲戚的子女添麻烦,谁知道他们是不是打算老了之后 “薅侄子侄女的羊毛”?  但毛毛夫妇觉得,用养娃的钱来养老,前半生潇洒,后半生自由。早点未雨绸缪,储存健康和物质,老年之
期刊
都市女性都保养有道,再加上没有结婚生子,39岁的赵也白几乎没什么岁月的痕迹。从外企离职创业至今六七年,她有了两套房子、一辆车、一辆摩托车、一只狗、一只猫,以及若干存款和必备的商业保险。但即便如此,她对即将到来的40岁,以及转眼就要面临的50岁,还是充满了焦虑——怕重病、怕重病后无人照顾、怕失智后有钱也没尊严。用做项目的严谨,制定可行的养老计划  赵也白已经去看过本地三家养老院,看得很认真,从房间设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