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在高校计算机专业中,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公共必修课程。然而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高校在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课程教学体系方法等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来适应该课程教学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学体系、实验体系、考核体系三个方面对现行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工具,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购物、招聘等都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当然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计算机课程便成为必然。高校承担着培养网络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然而教学工作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课程涉及面广、内容空洞等,再加上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就更使得教学课程得不到好的效果。因此,高校进行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应该多想想如何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出本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1 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没有达到社会要求,收到预期的效果,主要问题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理论知识过旧,偏多
传统计算机网络教材绝大篇幅搜再讲OSI七层协议模型,理论偏多,加上一学期的课时有限,导致整个学期基本都在学习OSI七层协议模型。OSI七层协议模型的网络层系结构虽然较为全面,但是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学生学到的知识没有实际用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无聊、枯燥,不愿学习,没有兴趣。目前学生们对现代的相关新知识非常感兴趣,而教材里面却没有涉及到,学生想学却没有相关课本,更不想学过时的教材。
1.2 实验课时太少,实践缺乏
理论知识毕竟是抽象的,用运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学会。然而很多实验课程达不到好的效果,一方面,传统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实验设备相对落后,跟不上实际中用到的网络设备,学生们用的不习惯,也不愿意使用。另一重要方面是实验的课时太少,不足理论课时的1/2。一个学期的理论课大概在24课时或36课时,而实验课只是在期末或者期中时候上两次实验课,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够在实验室中及时得到验证。另外即使是上实验课,也只是一些简单化流程化的内容,老师都教好让学生照猫画虎的做实验,并没有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1.3 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目前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较多,学生们也只是以通过考试为目的,并没有认真的吧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考试中想取得高分,就得学会课程中经常考的知识点,也就是老师画的重点,于是学生便只以学会这些为目的,更有甚者靠背诵进行考试,根本没有掌握应该学会的基本原理,更不具备相应的网络实用技术。
1.4 教学考核系统不尽合理
目前老师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都以期末考试为主。很多学校仅仅通过理论考试进行考核,以分数来衡量学得好坏。殊不知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学得好不代表能够操作计算机,理论考试这种形式显然对教学十分不利。目前有些学校有一定的实践考核,以上机考试为主,老师提前出好几道题,学生在机房上机解答就行。然而这样的实践考核占的比例实在太少,而且出的题目相当简单,以选择为主,根本不是社会上所需要的。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学生正确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
2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改革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从教学体系和实验体系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2.1 对教学体系的改革
(1)优化课程结构,更新充实教学内容。首先,教学大纲应该进行修订,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充实新的教学内容。大纲应为教学目标服务,确定教学内容时应当兼顾基础知识和新兴技术。过时的知识该淘汰就及时淘汰,另外及时增加目前社会流行的、成熟的实用网络技术。其次,教材应当选择通俗易重点突出的教材,内容上应推陈出新,努力将基础知识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
(2)改进教学方法。显然传统的板书方法不适于计算机专业教学,目前教学流行用幻灯片讲课。虽然名曰多媒体讲课,但是这里的多媒体也只是单一的幻灯片而已。然而单一的放幻灯片也不全适合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可以在放幻灯片的同时打开网站或有关软件进行示范,老师边讲边示范,亲身实践,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学到基础知识,还能够掌握怎样应用。另外还可以加入其它教学方法,比如互动式教学,可以允许学生们自己带着自己的笔记本去上课,在讲解过程中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学习,有不懂的就提问出来一起解决,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可以做到取长补短,这样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再比如可以让学生讲课,给学生分组并分好章节,让学生自己做好幻灯片,上台讲解。这种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想能够让别人听懂,首先自己必须先要理解透彻,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做好相关课程的讲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够让学生把知识掌握的更佳扎实,一举三得。
2.2 对实验体系的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设备落后,即使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试验,也不能跟上时代需要的步伐;其次所开实验课程要经过仔细琢磨、认真筛选,保证实验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中,应该增加一些综合性试验,不能局限于传统的验证性试验,因为传统的验证性试验不过是将课堂上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重复而已,没有创新点,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学校及老师应该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自主完成实验,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2.3 对考核体系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仅注重理论成绩,根本没有实验成绩,即使有也只是作为参考,或者占得比例较少。这样做对学生十分不利,会导致学生只重视理论考试,没有动手能力,不能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这种考核方法对学生非常不好,必须进行改革。首先,实践课必应由专门的教师完成,不能是这一科的理论教师,因为若是同一教师,教师便有可能调换课时,增加理论课时减少实验课时,选择专门的教师能够保证教学期间实践课时间的完整性。其次可以加大实验成绩的比例。这样的考核体系综合了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与实验课成绩,使学生不能只一味的学习理论知识不管实验课程,能够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这种考核方法,可以使学生重视实践,把知识学活,有能力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 总结
教学改革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上述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认证。考取职业资格认证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最终目的不只是取得证书,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使得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另外,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工作,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多多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运成.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初探[J].吉林教育,2011,2,25(4):35-36.
[2]王绍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7,15(18):16-18.
[3]蒋天发,晏轲.教学与科研的互动促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J].计算机教育,2008,3,20(5):65-67.
[4]李津蓉,蔡伟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15(21):72-73.
[5]宋玲,吕立坚,杨颖.对改革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和实验体系及内容的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24(5):102-103.
作者简介:余勍(1982.11.4-),女,湖南岳阳人,本科,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教育管理。
作者单位: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江西鹰潭 33500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工具,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购物、招聘等都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当然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计算机课程便成为必然。高校承担着培养网络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然而教学工作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课程涉及面广、内容空洞等,再加上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就更使得教学课程得不到好的效果。因此,高校进行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应该多想想如何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出本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1 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没有达到社会要求,收到预期的效果,主要问题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理论知识过旧,偏多
传统计算机网络教材绝大篇幅搜再讲OSI七层协议模型,理论偏多,加上一学期的课时有限,导致整个学期基本都在学习OSI七层协议模型。OSI七层协议模型的网络层系结构虽然较为全面,但是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学生学到的知识没有实际用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无聊、枯燥,不愿学习,没有兴趣。目前学生们对现代的相关新知识非常感兴趣,而教材里面却没有涉及到,学生想学却没有相关课本,更不想学过时的教材。
1.2 实验课时太少,实践缺乏
理论知识毕竟是抽象的,用运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学会。然而很多实验课程达不到好的效果,一方面,传统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实验设备相对落后,跟不上实际中用到的网络设备,学生们用的不习惯,也不愿意使用。另一重要方面是实验的课时太少,不足理论课时的1/2。一个学期的理论课大概在24课时或36课时,而实验课只是在期末或者期中时候上两次实验课,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够在实验室中及时得到验证。另外即使是上实验课,也只是一些简单化流程化的内容,老师都教好让学生照猫画虎的做实验,并没有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1.3 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目前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较多,学生们也只是以通过考试为目的,并没有认真的吧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考试中想取得高分,就得学会课程中经常考的知识点,也就是老师画的重点,于是学生便只以学会这些为目的,更有甚者靠背诵进行考试,根本没有掌握应该学会的基本原理,更不具备相应的网络实用技术。
1.4 教学考核系统不尽合理
目前老师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都以期末考试为主。很多学校仅仅通过理论考试进行考核,以分数来衡量学得好坏。殊不知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学得好不代表能够操作计算机,理论考试这种形式显然对教学十分不利。目前有些学校有一定的实践考核,以上机考试为主,老师提前出好几道题,学生在机房上机解答就行。然而这样的实践考核占的比例实在太少,而且出的题目相当简单,以选择为主,根本不是社会上所需要的。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学生正确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
2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改革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从教学体系和实验体系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2.1 对教学体系的改革
(1)优化课程结构,更新充实教学内容。首先,教学大纲应该进行修订,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充实新的教学内容。大纲应为教学目标服务,确定教学内容时应当兼顾基础知识和新兴技术。过时的知识该淘汰就及时淘汰,另外及时增加目前社会流行的、成熟的实用网络技术。其次,教材应当选择通俗易重点突出的教材,内容上应推陈出新,努力将基础知识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
(2)改进教学方法。显然传统的板书方法不适于计算机专业教学,目前教学流行用幻灯片讲课。虽然名曰多媒体讲课,但是这里的多媒体也只是单一的幻灯片而已。然而单一的放幻灯片也不全适合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可以在放幻灯片的同时打开网站或有关软件进行示范,老师边讲边示范,亲身实践,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学到基础知识,还能够掌握怎样应用。另外还可以加入其它教学方法,比如互动式教学,可以允许学生们自己带着自己的笔记本去上课,在讲解过程中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学习,有不懂的就提问出来一起解决,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可以做到取长补短,这样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再比如可以让学生讲课,给学生分组并分好章节,让学生自己做好幻灯片,上台讲解。这种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想能够让别人听懂,首先自己必须先要理解透彻,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做好相关课程的讲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够让学生把知识掌握的更佳扎实,一举三得。
2.2 对实验体系的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设备落后,即使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试验,也不能跟上时代需要的步伐;其次所开实验课程要经过仔细琢磨、认真筛选,保证实验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中,应该增加一些综合性试验,不能局限于传统的验证性试验,因为传统的验证性试验不过是将课堂上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重复而已,没有创新点,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学校及老师应该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自主完成实验,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2.3 对考核体系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仅注重理论成绩,根本没有实验成绩,即使有也只是作为参考,或者占得比例较少。这样做对学生十分不利,会导致学生只重视理论考试,没有动手能力,不能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这种考核方法对学生非常不好,必须进行改革。首先,实践课必应由专门的教师完成,不能是这一科的理论教师,因为若是同一教师,教师便有可能调换课时,增加理论课时减少实验课时,选择专门的教师能够保证教学期间实践课时间的完整性。其次可以加大实验成绩的比例。这样的考核体系综合了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与实验课成绩,使学生不能只一味的学习理论知识不管实验课程,能够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这种考核方法,可以使学生重视实践,把知识学活,有能力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 总结
教学改革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上述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认证。考取职业资格认证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最终目的不只是取得证书,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使得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另外,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工作,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多多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运成.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初探[J].吉林教育,2011,2,25(4):35-36.
[2]王绍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7,15(18):16-18.
[3]蒋天发,晏轲.教学与科研的互动促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J].计算机教育,2008,3,20(5):65-67.
[4]李津蓉,蔡伟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15(21):72-73.
[5]宋玲,吕立坚,杨颖.对改革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和实验体系及内容的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24(5):102-103.
作者简介:余勍(1982.11.4-),女,湖南岳阳人,本科,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教育管理。
作者单位: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江西鹰潭 3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