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批改时,要灵活运用方法,尽量培养学生的能力、习惯。
关键词:师生共评;灵活批改
批改作业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是再普通不过了,这项工作是我们每天必备的功课,它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的用“分数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还可能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作业的批改,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实际工作中,我在作业批改的时候分两项活动:第一项是学生评,第二项是教师评。
一、学生评
1. 学生自评
作业做完,我让学生自己评价,从作业的正确性、书写的工整、规范等方面给自己打一个等第。这样学生能自觉地认真书写,小心答题,提高了作业的正确率,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将终生受益。
2. 学生互评
对学生自己评价过的作业,再四人一组互评。互评时,先互相检查一下作业的正确率,如发现错误,则小组集体订正,并指出错误的原因。这时我在组间巡逻,及时指导。互检之后,小组成员互谈解题思路、解题感想,互相叮嘱对方今后的注意事项。这样,虽然工作量大,但学生收获不小。
二、教师评
(一)批改时,适当添加一些点拨性评语
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进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评语可以指导学生做题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得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先找准数量关系式”“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等评语实际是向学生提示思考的路线。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当学生由于粗心而导致错误时,不妨来点激励性的评语,如“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解得巧,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因为你是我的骄傲”这些评语可能比批改作业本身更有意义。同时不责骂作业质量特别差的学生,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了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评语可以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创新能力
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如“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式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利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驰骋想象,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归纳总结应用。使他们敢于大胆地去想去做,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很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评语可以激励学生,培养习惯
学生的计算习惯,书写习惯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及时用恰当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使学生很快地加以改正。例如,当学生书写潦草时,不妨来一句“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遇到作业马虎,格式不规范时,写上“结果正确,但格式正确吗?”“聪明的你,一定能发现简便方法!”等。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再细心一些,准行!”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批改时,分项评价
一篇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原有的优、良、及格等级制,千篇一律,只注重解答过程正确与否的评价,难以分清学生作业完成状况,就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于他们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成败优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分级。例如,在批改解答应用题这类作业时,先看解题思路是否正确,再看计算是否正确,最后看书写是否工整、规范。这样,逐层深入,让学生看到了希望。
(三)批改时,给学生留有空间
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即使是优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过严重时,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心理压力太大,以及产生抵触情绪。批改发现时可先放一放,让其重新做一次。学生在做第二次时,正确率有了很大提高,避免了一次等第很差的作业。若遇到学生对作业一点都不会时,则指导他先去学一下某一例题,在学着解题。
(四)批改时,适当留点人情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分层批改,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对有进步的学生适当提高等第,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对优生偶尔出现的错误,可当面指出,而不必给他一个很差数的等级,保全了他的脸面,效果往往不错。
适当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不仅可以弥补方法上的不足,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作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批改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在评估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
(高邮市车逻中心小学)
关键词:师生共评;灵活批改
批改作业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是再普通不过了,这项工作是我们每天必备的功课,它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的用“分数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还可能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作业的批改,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实际工作中,我在作业批改的时候分两项活动:第一项是学生评,第二项是教师评。
一、学生评
1. 学生自评
作业做完,我让学生自己评价,从作业的正确性、书写的工整、规范等方面给自己打一个等第。这样学生能自觉地认真书写,小心答题,提高了作业的正确率,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将终生受益。
2. 学生互评
对学生自己评价过的作业,再四人一组互评。互评时,先互相检查一下作业的正确率,如发现错误,则小组集体订正,并指出错误的原因。这时我在组间巡逻,及时指导。互检之后,小组成员互谈解题思路、解题感想,互相叮嘱对方今后的注意事项。这样,虽然工作量大,但学生收获不小。
二、教师评
(一)批改时,适当添加一些点拨性评语
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进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评语可以指导学生做题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得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先找准数量关系式”“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等评语实际是向学生提示思考的路线。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当学生由于粗心而导致错误时,不妨来点激励性的评语,如“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解得巧,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因为你是我的骄傲”这些评语可能比批改作业本身更有意义。同时不责骂作业质量特别差的学生,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了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评语可以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创新能力
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如“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式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利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驰骋想象,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归纳总结应用。使他们敢于大胆地去想去做,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很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评语可以激励学生,培养习惯
学生的计算习惯,书写习惯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及时用恰当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使学生很快地加以改正。例如,当学生书写潦草时,不妨来一句“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遇到作业马虎,格式不规范时,写上“结果正确,但格式正确吗?”“聪明的你,一定能发现简便方法!”等。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再细心一些,准行!”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批改时,分项评价
一篇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原有的优、良、及格等级制,千篇一律,只注重解答过程正确与否的评价,难以分清学生作业完成状况,就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于他们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成败优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分级。例如,在批改解答应用题这类作业时,先看解题思路是否正确,再看计算是否正确,最后看书写是否工整、规范。这样,逐层深入,让学生看到了希望。
(三)批改时,给学生留有空间
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即使是优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过严重时,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心理压力太大,以及产生抵触情绪。批改发现时可先放一放,让其重新做一次。学生在做第二次时,正确率有了很大提高,避免了一次等第很差的作业。若遇到学生对作业一点都不会时,则指导他先去学一下某一例题,在学着解题。
(四)批改时,适当留点人情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分层批改,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对有进步的学生适当提高等第,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对优生偶尔出现的错误,可当面指出,而不必给他一个很差数的等级,保全了他的脸面,效果往往不错。
适当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不仅可以弥补方法上的不足,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作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批改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在评估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
(高邮市车逻中心小学)